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記住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7:11
  孫德喜   葉櫓先生,原名莫紹裘,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他的詩歌批評起步于1955年,那時他只是武漢大學中文系的一名二年級的本科生,就已經開始在《人民文學》上發表論文《激情的贊歌讀聞捷的詩》、《關于抒..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6:50
  蔣登科       散文是最容易走向讀者的文體之一,所以才會有散文熱之類現象的產生,然而對這其中的原因,人們似乎還並沒有挖掘得很充分,並且,由于散文是一種很雜的文體,難以界定出幾條文體上的法則,因此,盡..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6:33
  傅元峰   1979年,丁帆在《文學評論》上發表了《論峻青短篇小說的藝術風格》一文,開始了他作為文學評論家的生涯。他研究視角多元,論域寬廣,就本質來看,其學理精髓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中國當代大陸文學的一..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6:12
  唐曉渡     五味雜陳的中年倏忽將過。黃土洶涌,眼睜睜已漫至胸際。隨著兩鬢飛霜,前額日顯空曠,腦袋和目光也越來越多地被扭向身後。這里的被扭向身後,意指受控于某種無意識的力量;這種力量通常被稱為..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5:49
  十 品     中國現代詩歌在進入90年代後就像激越的長江忽然進入舒緩徐行的宜昌段,原本沖動、浮躁、狂亂的詩歌心態在寬闊的江面上平靜而沉穩地前進著。如果說這是一種低潮現象,倒不如說是一種清醒的蓄積,盡..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5:31
  徐應佩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是就寫詩而言的,其實文學是人學,人的最動人處就在于情,各種文學樣式概莫能外。近讀南通籍青年作家徐可的散文,也印證了這點。 徐可不追求..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5:10
  楊榮昌   散文創作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聲勢浩大的高潮,歷史文化散文的異軍突起,思想隨筆的紛紛涌現,尤其是一批年長的學者以其淵博的學識,深厚的藝術造詣創作出的大量學者散文更是豐富了散文藝術的百花..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4:49
  梁艷萍   吳晨駿早期以詩歌名世,80年代中期在大學讀書的期間,即開始詩歌創作。進入90年代,吳晨駿轉向小說寫作。他的第一篇小說《小布速寫》96年2月發表于《當代小說》雜志。小說以一個五歲的小孩的視角..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4:28
  談鳳霞    閱讀鄉土題材作品,總會從那各色各樣的鄉土故事中感受到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養育一方文之確切。故鄉之于文學寫作,似乎永遠都是一條流在生命里的母親河。每個人的故鄉或來處大底會有兩個︰一個是..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4:08
汪雨萌   敘述朱輝是有些困難的。朱輝出道應該有好多年了,與他同時期走上文壇的江甦青年作家們大抵都已功成名就,創作上也都趨于穩定,有了屬于自己的風格,屬于自己的標志性特征,但朱輝好像還在那兒折騰..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3:39
  譚  杰   在70後作家群體中,魯敏是始終保持冷靜獨立的姿態、嚴格遵循小說本體藝術、勤于生活經驗開掘和探索、精于場景描摹和細節刻畫的高產的小說家。她的創作摒棄了傳統的宏大敘事,而多從困境中的小人物入.. [閱讀全文]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3:10
  劉李娥     曹文軒的小說誕生于中國傳統的藝術土壤之中,其散文化筆法,詩歌般的意境,恬淡的藝術風格以及輕靈的敘事語言給讀者帶來了美的藝術享受。在80年代他就己以《弓》、《古堡》、《再見了,我的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