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木前传》中女性角色小满儿矛盾形象
作者:小+      更新:2023-02-18 18:35      字数:2365
    【小满儿】

    《铁木前传》是孙犁农村生活题材的一部作品,以平凡的北方农村为背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对象,叙述时代变幻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全篇笼罩着淡淡的怅惘情绪,作为十七年小说中的一篇佳作,很难得的是这篇小说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保持了一定距离,并且具有浓厚的浪漫抒情色彩。它的存在,为那政治激情燃烧的岁月增添了一些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为那日益僵硬呆板的文学体制增加了几分诗性的妩媚,也同时尽到了一篇好的小说应有的义务﹣﹣在文学长廊上塑造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小满儿"。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常常成为衡量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跳出小说文本。铁木前传》中,孙犁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形象,她叫"小满儿"。《铁木前传》记叙了两代人的故事:老一代人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从患难见真情到友情破裂,以及新一代人六儿和小满儿、九儿之间的爱情纠葛。从小说的题目来看,傅老刚和黎老东自然应该是最突出的人物。但是通读全篇后,眼前挥之不去的人物形象却是小满儿。似乎远远的,她又穿着那新簇簇的花袄袅袅而来。小说中,她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她纯真美丽而又有些软弱,认识到所处环境的污浊却又害怕去改变它。孙犁一面赞美着她的青春活力,一面又对她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小满儿19岁时来到姐姐家帮忙照看包子铺。她是美丽的,这个村子里的青年人因为她的到来,立刻充满激情,引起男人们的一片骚动,这些也尽在六儿的眼里。六儿自从"土改"以后,便像是变了一个人,整天不务正业,就想着做生意,对于学习和加人青年团都不感兴趣,他和村里其他青年男子一样,深深地陷入小满儿的年轻美貌之中。他们整天在黎大傻家一起经营包子铺,时间久了,小满儿对六儿也有了感情。对于感情,小满儿敢爱敢恨。九儿和傅老刚回村之后,与四儿一起去会见青年团员的路上撞见小满儿与六儿在一棵杨树下幽会,四人撞面后,惊起了一只鸽子,直直地飞到杨树上去了,六儿心疼他的鸽子,扒着树干就要上去,九儿关切地说了一句不要让六儿这样冒险,这时小满儿是一副嫉恨不屑的神情,还不忘嘲笑一番九儿,说她长得黑,"真不枉是铁匠的女儿"。

    小满儿渴望自由,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世人认同,希望这个世界能给她多一点关怀。"她像那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的飞禽走兽一样,炎热的夜晚,她就像萤火虫一样四处飘荡着。"她也是坚强、寂寞的女子。她不幸的身世和凄凉的婚姻让她陷入现实的冷漠与残酷,有时候,一个人无聊地游荡到姐姐家的菜园子里,看到一片干枯的叶子落入自己怀里,会忽然难过,痛哭起来,这时,她是无助的,就像一片娇美的花儿,离开了茎叶,在风中飘摇不定,不知会落到何处。她在无助的时候,任何事物于她来说都是无比冷漠的,而唯有爱情才足以勉强保存她心灵的温度。"在这一刻,她了解自己,可怜自己,也痛恨自己,她明白自己的身世:她是没有亲人的,她是要自己走路的,过去的路,是走错了吧?"没人能够替她回答她心中的疑问,也深深地知道自己不能再失去爱情。她也要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让自己开始有所改变。

    人们都看得到,小满儿不仅年轻美丽,有才能,而且聪明伶俐,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她的能干,作者更是不惜笔墨:"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谁都相信,如果是种植在适当的土壤里,她可以结下丰盛的果实。不管多么复杂的花布,多么新鲜的鞋样,她从来一看就会,织做起来又快又好。她的聪明,像春天的薄冰,薄薄的窗纸,一指点就透。高兴的时候,她到菜园里生产,浇起园来,可以和最壮实的小伙子竞赛,一个早展把并水浇干。她可以担80斤的豆角儿走出十里去上市。"村里宣传婚姻法的时候,小满儿忽然变得积极起来,不像以前表面答应到会学习,事后却躲回娘家,好几天不露面。这次却积极主动地到会,请人给她读报,认真学习着新思想。对上面派来了解人的那位干部也不由自主地好生招待,为干部打扫干净锅台,刷好锅,烧好水。晚上干部开会回来,在干净的炕桌上早早地"放着满满的一个热水瓶;一盏洋油灯,罩子擦得很亮",还把自己的胰子拿给干部用。

    但另一方面,孙犁又不能完全无视普通读者的审美规则。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像小满儿这样喜欢打扮、招摇过市又不爱生产的女性无疑是"随随便便,不顾羞耻的",这点从大壮老婆骂街的话以及下乡工作的干部的思索中曲折反映了出来。所以,他必须为自己赞美小满儿从道德上找到根据。首先,小满儿出场前,他就为其改了出身。"这位妹妹,外表和姐姐(指黎大傻的老婆)长得非常不同,人们传说,这孩子原是那些年,从别人家领来的,和她的姐姐,并非一母所生。"同时又一再对她进行道德上的审视:"她的青春是无限的,抛费着这样宝贵的年华,她在危险的悬崖上回荡着。"

    建国前后,政治意识形态对思想的控制逐渐加强,大一统的思想日益普及到全国,现代汉语便日渐失去了其多元杂生、丰富多彩的面貌。语言并不是单纯的工具问题,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就是思想本身。思想的禁锢、僵化必然会同时导致现代汉语的贫乏、僵死。五六十年代,大多数作品中,描述宏大主题与所谓的光明正大的、公共的集体语言一起湮没了私人情感、私人话语的空间。集体生活、集体话语的公开性,没有个人心灵独特的感触在内,教条主义、公式化自然是当时创作中不可避免的弊端。而《铁木前传》中孙犁运用的却是个人风格鲜明的语言,它简洁自然,又有着浓厚的抒情特征。开篇写童年的时光,那些语言满载着作者童年时的单纯的欢乐,洋溢着浓郁的诗意气息,它是作者内心深处流出的一首童年的歌谣。

    小满儿的人物不单单囿于当时的意识形态下的人物设定规范,而是超越道德,凸显出一种人性上的关怀,透露出作家珍贵的品格﹣﹣本真和良知。孙犁作为一个对生命本真与人性的坚守者,深知在作品中反映大时代下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变迁的同时,将人道主义渗透进作品中,是对自我良知的一种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