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記住
苦難敘述的溫情與反諷  —論龐余亮的小說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8:07 發表人︰admin

 

賀仲明

 

 

 

龐余亮的小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寫底層人苦難生活的。如《甘蔗》、《繡金匾》、《為小弟請安》、《追逐》等,都以童年視角寫鄉村生活,表現了生活中的艱難與痛苦。敘述者所生活的世界,都被貧窮、災難、屈辱所包圍,他們只能依靠頑強的生命力掙扎地活著。而《教兔子如何罵人》、《廿四夜的麥芽糖》、《紅泥》、《野貓》等作品,則關注城里的下崗職工或進城打工的農民,他們同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屢屢遭受打擊和不幸。通過對人們苦難生活的敘述,作者表達了對現實的關注和對底層大眾的同情。像《為小弟請安》寫鄉村婦女的喪子之痛,《廿四夜的麥芽糖》寫底層妓女生活的艱難和困厄,都流露出相當強烈的人性關懷,具有比較強的感染力。

但是,就總體而言,龐余亮小說的苦難描寫並不給人以淒慘的效果,他所追求的也不是一般作家所看重的情感力量。這主要因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對生活苦難進行了細致的展示,但並沒有停止于此,而是進一步展現了苦難生活中的溫情和追求精神。他作品的主人公們盡管都生活在社會底層,受到生活的打擊,但卻並不是僅僅在苦難中呻吟,而是表現出勇于面對生活的執著精神,他們是苦難生活的承受者,卻並不是生活的弱者。在這當中,他們表現出相互關照和憐惜的情感。比如《為小弟請安》寫的是一個農村婦女的生活悲劇,但作品的目的不是為了展示苦難本身,而更著力于渲染苦難命運背後所蘊藏著的愛和溫情。母親對兒子的愛,是作品更主要的表現所在。同樣,《教兔子如何罵人》也表達了苦難中的溫情。從表面上看作品似乎與愛無關,但是,隨著故事的一層層展開,在這個貌似冷酷的故事背後其實潛藏著很深的感情。它是底層人的感情,雖然粗礪但是真誠,雖然笨拙但是實在,自有其生活力量。

苦難中的溫情傳達,可能會形成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一種是與悲劇性的結局形成對比達到更深切的藝術效果,另一種則可能會部分沖淡悲劇性,走向情緒的平和。龐余亮的小說屬于第二種情況,因為除了對苦難生活中的溫情進行展示,他的苦難敘述還表現出另外一種生活態度,那就是幽默和達觀。龐余亮的作品始終都以達觀的態度來看待苦難,甚至去尋找苦難中的歡樂,蘊涵著超越苦難和淡化苦難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所表現的,不是憤激和無奈,而是寓含著生命的力量的不屈抗爭,是苦難的幽默化和輕松化。比如《甘蔗》,從開頭部分看似乎是一個童年敘述的悲劇性故事,但實際上作品敘述的是一個輕松諧謔意味的事情——主人公家種甘蔗的目的是為了收買同村的村民,讓他們幫著隱瞞真相,騙取一樁婚事。《教兔子如何罵人》也是這樣,前面的沉重和悲劇氛圍在有些鬧劇色調的結尾中被沖散了,變成了一個有些嘲笑意味的故事。《繡金匾》也一樣,作品敘述的是沉重的時代和同樣沉重的生活,但它使用的是輕松乃至有些諧謔的口吻,作品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個時代的自由和童年生活的荒唐,而不是其他沉重的話題。再如《趴在澡堂頂上的人》,作品的開頭似乎也有些沉重,鄉村姑娘小玲有普通的外表,內心中卻充滿著對美的渴望,她堅持每天洗澡的習慣也可以看作是她堅持自我世界的一個標志,她所受到的誤解和打擊很能使人萌生同情直感。但作品最後消解了所有的這些沉重,帶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有戲劇色彩的生活故事。

因此,龐余亮的小說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悲劇,它們往往被喜劇化,給讀者留下的效果也不是沉重而是有些苦澀的輕松。這一點,有些讓我們想到現代文學時期的張天翼,也能夠在沙汀的某些小說中找到類似的精神。

 

 

但是,龐余亮藝術上的最大精神資源顯然是現代西方文學,他藝術表現的最大特點是反諷和含蓄。他的苦難敘述不顯沉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將苦難作了藝術上的反諷處理。反諷不是那種開放式的、肆無忌憚的諷刺,而是內在地透著沉重和苦澀的幽默,風格內斂,不事張揚,與“黑色幽默”有些相類。龐余亮以戲謔的方式表現苦難,將敘述者和整個故事一起置身于反諷世界,就消解了苦難原有的悲劇效果。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從定義上來講,小說就是反諷的藝術,它的‘真理’是隱藏起來、不說出來的,而且不可以說出來的。”(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董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頁。)反諷使龐余亮的小說表現出“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風格特點。他自然有其情感和價值觀,但他往往把它們隱藏得深深的,只將生活的復雜面展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比如《追逐》,就是將苦難故事幽默地書寫,苦難和幽默交織在一起,很難區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感受到龐余亮小說中的現代文化氣息,或者換句話說,他的小說寫的是中國鄉村,敘述的中國底層人的苦難,但他的敘述方式是非傳統的,他的文學理念是現代的。

龐余亮小說的另一藝術特點是本色和細致。這一特點與上一特點構成張力,又互為補充。他的敘述方式現代,但語言卻相當本色,在他相當圓熟老到的文字表達後面,與人物的身份、個性有高度的吻合,特別是那些寫鄉村生活的作品,展現鄉村生活情趣和地方風俗,表現人物的情感世界,都相當細致傳神。正是這一點,使他的現代敘述方式沒有背離現實生活的實質,他現代筆致下流露出來的,是真正本色的中國生活和中國故事。細致是與本色相關聯的另一特點,他的語言貼近人物,尤其善于捕捉心靈的細微處,在精致的筆墨下表達那些底層大眾的默默的悲哀,那些受傷後獨自舔食痛處的弱小者和孤獨者的內心痛楚。這一特點,使他顯示出藝術表現上的成熟。

最後是在敘述方式上的多樣化追求。可以看出,龐余亮是一個具有強烈創新欲望,不斷尋求變化和突破的作家,他的小說不多,但每一篇都保持著較高的質量,幾乎沒有草率之作和低俗之作,充分顯示出他對文學的認真和執著態度。在文風普遍浮躁的當下社會中,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龐余亮的創作也不是沒有弱點。這集中在他的苦難敘述方式上。我以為,龐余亮在苦難敘述和輕松的生活情趣之間尋找和結合點是很難得的,這體現了他比較成熟的藝術技巧和對生活的理解方式,但是,正如有學者所說︰反諷“也可能是凶殘的,毀滅性的,甚至將反諷作者也一並淹沒在它的余波之中。”(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27頁)他的某些作品因為過度的反諷色彩顯示出某種程度的自我沖突,影響了對生活苦難表現的深入,也局限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當然,我所持的批評觀念是比較傳統的,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說,龐余亮小說的現代氣息正在對傳統的文學觀念進行超越和挑戰。

作為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的是龐余亮表現鄉村情趣的作品,如《出嫁時你哭不哭?》,我以為這是作者的最精彩之作。由于作品沒有去表現苦難,而是將筆墨集中在對鄉村風俗和日常生活的書寫上,因此也就擺脫了反諷的內在沖突,其輕松幽默的才華能夠得以自如地展現。作品既體現了作者的生活和藝術功底,也將其生活態度自然地傳達出來,其結果是非常濃郁而自然的生活氣息。

最後要指出的是,在龐余亮的創作後面,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的同鄉、著名作家畢飛宇的某些影子。當然,這決不是指模仿或仿造,而是在精神上的同一性。他們都有著江南作家的細膩,只是畢飛宇更體現在對女性心靈的把握上,而龐余亮則比較執著于生活底層的人,在藝術風格上他們也都投射著江南地方小橋流水的曲折和婉轉,只是龐余亮更顯縴弱一些。當然,與畢飛宇相比,龐余亮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們可以期望他達到同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