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記住
另一種里下河,另一個中國  ——龐余亮的《為小弟請安》簡評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34:30 發表人︰admin

 

孫曙

 

小說集《為小弟請安》,翻了快半年了,耿耿著,有話卻出不來,似乎明白又未能洞若觀火,特別是壓卷的一篇《最完整的早晨》。第一次在小說中,男根成了敘述者,它像所有的少年,躁動不安,熱情奔騰,日夜不寧,被愛激發又飽受折磨,還有壓抑、打擊與耗盡,最終,一柄剃須刀終結了它的奔跑,它那失敗于社會的主人,選擇在網上度過余生,網名叫做太史公曰。

一柄扎進生命的矛,叫青春。青春就是一次自戕。所有告別青春的太史公們,必然追念“父親帶著它一起在篝火晚會上,當父親和伙伴們列隊將青春的果醬射向篝火”,生之意志沖突奔走,在青春時最為濃烈,也最為傷人,傷了自己,害了別人。在本書中,有一些21世紀前後文壇流行的底層敘事,但最為可貴的依然是關于這些少年的敘事。龐余亮多少有些青春固戀,《最完整的早晨》中那些勃發的自瀆灑滿空闊的操場,被命名為“果醬處處”;在《我們的琥珀》中,則被命名為琥珀,這是在禮贊青春與性的活力,禮贊生命。一群鄉村少年放恣地裸跑在這些小說中,是《向日葵》里頑劣搗蛋的三歪子,是《白鯨,白鯨》里被父親打聾的小瓦,是《紙龍船》里的小水鬼雨來,是《一根細麻繩》里游擊隊手把手教著用細麻繩絞死敵人的烈士之後馮玉生,是《泥鰍》里愛得曖昧而透明的小元,是《種花記》里孤獨刺毛的少女王春紅,是《為小弟請安》中看著小弟出生,埋了夭折的小弟又刨出小弟骨頭的魚兒。

這些荒野中無人看顧的少年,在野蠻生長。我不知道在龐余亮的成長中經受了什麼,他筆下少年的處境都是敵意重重,只有父親的暴力,母親的麻木,沒有溫情,孤獨地自生自滅,生命的意志便顯得特別頑強,迫不及待慌不擇路地跑向初精(初潮)之夜。《教兔子如何罵人》中的小女孩整天被奶奶罵成賤貨被打嘴巴,《紙龍船》中喜歡撈魚摸蝦的雨來被打罵關了五天都沒家里人來領。生命如此脆弱低微卑賤,只有性和生的意志、本能支撐著他們的成長。在這些小說中,少年們被無視被歧視,他們一再用各種脫序的行為甚至是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與尊嚴。《向日葵》中的三歪子,因為老師不讓他唱歌參加表演,蓄意搗亂,直至沖上匯演的舞台搞怪,被父親打瘸了;《黃毛子,短頸項,越打越犯 》中的黃毛子,因為被哥哥弟弟撕了課本紙揩屁股,大年初一吊死在門框。我看到龐余亮在為這些少年流淚。在無邊的黑暗里,里下河的少年僅有的亮光,輕輕劃過這個漆黑的世界,像一只只飛過大蕩的螢火蟲。這是在汪曾祺士紳的里下河之外的,是貧苦農民的里下河,是鄉野小子的里下河,是另一個中國。汪曾祺的里下河,是《大淖記事》《受戒》《故鄉的食物》里美化的詩意的田園,即使貧寒依然從容,情深意長,生機充沛,市井與田園生機昂揚。而龐余亮的里下河,是粗礪瘋狂,是暴力與性,是少年的黑暗成長。

這是另一種人類處境,這是龐余亮的“風月寶鑒”,一面照起是青春與性的活力,一面照起是凶暴與死亡;一面照起是生,生與青春的詩意;一面照起是無常,生活的貧困庸碌對詩意的絞殺。這面雙面鏡在每一篇小說中高懸,《我們的琥珀》中,一幫子蹉跎猥瑣的老男人,追念著大學時代的女神琥珀,鬼鬼祟祟地上浴城;《追逐》中,光棍父親帶著三個小光棍,經常脫光了瘋跑,弟兄仨每天清晨追逐裸奔的父親,追逐成了鄉村的詩意,直到父親躺在床上咽氣,奔走與追逐才落幕;《紅泥小爐》中,下崗的肖弟開了家大排檔,隱隱地掛念上了偶爾來吃田螺的暗娼小小,小小被地痞追打,肖弟抓起啤酒瓶要砸向地痞卻舉不起來了。這是龐氏小說的辯證法,它泛出些亮色,又讓更濃重的黑暗彌散。

《為小弟請安》中,是被中國傷得最深的鄉村,是那些飽受欺凌無可呼告的鄉村少年,龐余亮用筆撕開一條縫,顯現這片沉默的土地和沉默的靈魂。20142月,柏林電影節上,《白日焰火》舉起了金熊獎,一篇老外寫的《中片西化是喜是憂》譯進國內,就《白日焰火》對黑色電影和《無人區》對西部片的熟練掌控,發出質疑。中國現在也受到了電影語言和文化代碼全球化的傳染,而這並不真的值得祝賀。

是中國沒有故事了嗎?在《為小弟請安》中,中國故事與中國敘事美學依然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