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权力巅峰的女人》新书公告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3-11 13:43:31 发表人:admin

 

 

 

 

 

华文天下·如是

热播史诗巨作《芈月传》编剧、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倾力之作!《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孙俪、刘涛等一线明星领衔主演,同期相关影视剧即将推出。

《权力巅峰的女人》

风云诡谲   女主江山    铁血风华   名垂青史

从秦宣太后到慈禧,12位执政太后的家国梦想  爱恨传奇

 

[基本信息] 

分类:历史传记           书名:《权力巅峰的女人》

著者:蒋胜男             开本:16K/页数:256/字数:220千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定价:36.0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3999-3

CIP分类:Ⅰ. ①权… Ⅱ. ①蒋… Ⅲ. ①女性-政治家-人物研

究-中国-古代 Ⅳ. ①K82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2986号

项目中心:如是           责任编辑:王乌仁

存货大类:历史传记        存货小类:人物传记

[关键词] 

《芈月传》 蒋胜男  秦宣太后 吕后 武则天 慈禧 女性 权力 

[内容简介] 

蒋胜男《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讲述秦宣太后、吕后、萧太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12位执政太后风云诡谲、爱恨缠绵的一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全新的解读、情理兼具的剖析,用政治的智慧和人性的本能诠释女政治家的成长历程。

[作者简介]

蒋胜男,孙俪主演的史诗巨献《芈月传》的编剧、原著小说作者。作家、编剧,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编剧。出版作品《芈月传》《历史的模样·夏商周》《凤霸九天》等多部作品。擅长用深入浅出、情理兼容的笔法演绎历史,还原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图书卖点]

1.2015年史诗巨作《芈月传》编剧、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倾力之作,《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同期相关影视作品即将推出,孙俪、刘涛等影后及国内一线女星领衔主演。

2.继《芈月传》之后蒋胜男又一诚意之作,重现秦宣太后、吕后、窦太后、王政君、邓绥、冯太后、武则天、萧太后、刘娥、西夏梁太后、孝庄太后、慈禧太后等12位执政太后的家国梦想、爱恨传奇,还原治世太后的心路历程,最情理兼容的历史人物传记。

3.前所未有的视角、切中要害的分析、令人大呼过瘾的女性大历史读物,还原历史的模样,领悟治世红颜的美丽、智慧与哀伤。

[编辑推荐]

1.《芈月传》编剧、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倾力之作,《芈月传》等多部影视剧创作蓝本。相关影视剧由孙俪、刘涛等多位实力演员领衔主演,即将推出。抢先解读治世女主风云诡谲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2.从秦宣太后到慈禧,重现12位执政太后的家国使命、儿女情长。令人惊呼过瘾的历史评述,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撼动灵魂的爱恨情仇,震慑人心的权谋心计。

3. 全新视觉解读历史事件,情理兼具剖析历史人物,还原历史最接近本真的样子。展现女政治家的常人思维,揭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用独特却非常理性的打开方式为读者呈现历史的本真模样。

[建议上架]

 历史传记

—————————————————————————————————————————

经销商: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西区丹棱街18号创富大厦3层    电话:010-82605959  

 

[创意赠品]

 

 

     

 

 

 

 

 

 

 

 

 

 

 

 

 

 

 

 

 

[版式欣赏]

 

 

 

[目录]

战国霸主 ——秦宣太后 

绝境反击 ——西汉开国皇后吕雉 

沉浮未央——西汉窦太后 

步步失策——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以退为进——东汉和帝熹皇后邓绥 

铁血柔情——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 

日月凌空——女皇武则天 

快意人生——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 

垂帘听政——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汉女入胡——西夏毅宗皇后梁氏(附小梁氏) 

赢得时间——清太宗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末世凤凰——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新闻稿】

 

201511月,孙俪主演的史诗巨献《芈月传》的编剧、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又一部倾力之作《权力巅峰的女人》火热出版。该书分为12个章节,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自战国霸主秦国秦宣太后(芈八子)以来,西汉吕后、萧太后(辽)、武则天、及晚清孝庄、慈禧等12位执政太后的家国梦想、爱恨传奇。

蒋胜男在书中写道:后宫如同古罗马的竞技场,女人们被放置于其中,便不由自主地自相残杀,以求活下去的机会。你不杀人,就会被杀。对于吕雉的一生,她讲道,“吕后无从理解感情是什么,她认为赋予权力是最好的给予爱的方式,吕后的母爱表现得畸形而恐怖。”而对于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是这样讲述的:“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其中的经历,非外人所能道,非外人所能知,她这一生杀了许多的人,光是至亲,就杀了四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数个儿媳、一个女婿、一个外甥、一个外甥女,以及更多的孙子、孙女等等,至于李唐宗室,王公大臣,更是不计其数。她身上残留的女性与母性意识,早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磨的差不多了。当眼前出现对手,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除去对手。” 对于孝庄皇后,她认为布木布泰的性格始终是强悍不足的;对于慈禧的一生,作者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首诗来表述:“‘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慈禧此生,一从则为咸丰,二令则为同治光绪二朝,身栖冰山,有才何用,一死万事皆休。这辈子慈禧过度地挥霍完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死后也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蒋胜男独特的历史评述令人惊呼过瘾,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撼动灵魂的爱恨情仇,震慑人心的权谋心计,全书展现了12位女人,在男权社会的政治手腕,有的拥有政治野心,有的破于生存无奈。全新视角解读历史事件,情理兼具剖析历史人物,还原历史最接近本真的样子。展现女政治家的常人思维,揭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用独特却非常理性的打开方式为读者呈现历史的本真模样。

 

 

【内文试读】

日月凌空——女皇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对自己的平生不著一字,然而不管在她活着还是死后,都有无数的人在热烈地评论着她——后人写她的评述传记比任何一个树碑立传的帝王都要多。

 

 

武则天名照(曌),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宗室。在武则天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了。

十四岁那年,她因家世和美貌被选入宫中成了太宗才人。她生得娇柔妩媚,得太宗赐名为“媚娘”。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则众说纷纭。《旧唐书》上说“武氏讳曌”,而《新唐书》中写道:“武氏讳珝”,据《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华州、华阴两地在武则天称制的垂拱年避讳改名,因此有人推测她的原名有可能叫武华珝或者武珝。如此男儿气的名字倒也符合民间关于她父亲武士彟从小给她穿男装的传说(亦有说珝字乃是曌字的输入笔误)。

她在称帝之后将自己的名字“照”改为日月凌空的“曌”字。“则天”二字,是她的儿子李显为她上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中的两字,后世惯常以其最后的封号称其为武则天。

 

 

武则天挟家世美貌入宫,并很快就获得了太宗亲自赐名的殊荣,为她的后宫生活开了个好头。但是在后来的整整十二年时间直到太宗去世,却一直滞留在“才人”这一阶上无法晋升。而同期入宫,比她小两岁的徐惠却是直线上升,从“才人”、“婕妤”、“充容”最后成了“妃”。和徐惠比起来武则天备感挫折。

后世人将武则天的不顺利跟“狮子骢”事件联系在一起,分析出一些端倪来。

据说,太宗有一匹名马曰狮子骢,性情暴烈无人能制。当太宗向左右言及此马时,武媚娘向太宗说了自己的主张:“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据武则天后来自己回忆,太宗听后“嘉其志”。

当时不过十几岁的小女孩不明白这“嘉其志”背后的含义——太宗对这个好斗、充满活力的女孩子固然欣赏,但她显然不符合他的审美情趣。从太宗把武则天的名字改为“媚娘”来看,与其说是表达了对她的殊爱,倒不如说是不太喜欢她那过于男性化的原名。太宗更喜好徐惠那样含而不露的聪慧女子,非而武则天那样过于好强好动的女子。

以后人对徐惠的描述来看,她虽很有个性,却将一切聪慧和个性都包裹在温婉和顺的态度里,极其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她曾经为征高句丽和大修宫室这两件事向太宗上过谏言,为人处世跟长孙皇后很相似。唐太宗李世民这一生女人很多,但是他最欣赏和看重的是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多年后,遇到一个处世方式和气质都酷似长孙皇后的徐惠,自然会将这份爱恋移到她身上。

 

虽然性格不那么讨太宗的喜爱,但武则天可不像影视作品里演的那样仅靠自己在后宫孤军奋斗。

很多人都知道她的父族“地实寒微”,却不知道她的母亲杨氏的背景——杨氏出身隋观王杨雄系。在唐太宗后宫,观王杨雄系后妃势力不小,四妃之一的燕德妃(生李贞、李嚣)、死后陪葬昭陵的杨贵妃(生李福)、传说中险被立为继后的巢王妃杨氏(生李明),都出身观王系。亦有人推测,杨贵妃即李元吉妃,李世民最幼二子皆为其所生。

史载观王系“一家之内,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从武则天以五品才人入宫,到后来数番反败为胜,起死回生,直至日月凌空,这一路走来或许时时有观王系表姨表姐们的身影若隐若现。

观王系苦心将武则天送入宫中,本以为可以夺一席之地,不料数年之间不见武则天得宠,这步棋似乎变成了废棋。但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明花明又一村”,武则天出人意料地遇到了新的爱情。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武则天这种野蛮女友型的虽不符合当爹的审美情趣,却迷住了儿子李冶的心。李治是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嫡子,他的两个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为夺位两败俱伤,让他渔人得利做了太子。

李治并非作为太子培养的,再加上前头已经有了两个过于刚强的哥哥,衬得他的性格略有一些优柔寡断,对这一点李世民不是那么太满意。

李治比武则天小四岁,虽然已经纳了太子妃王氏和多个妻妾,年纪都和李治相差不大,但在遇上一个年长于他又性格强悍的成熟美女武则天时,李治立刻被她吸引住了。对于李治来说,和父亲的近身侍妾建立一层亲密关系,就有了帮他通风报信的人,好让他提前想对策应对因年老而喜怒无常的父亲。

两人秘密地有了私情,自古以来最令人迷醉的莫过于“禁忌之爱”。从《梁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菊豆》到《蓝宇》,门第的禁忌、仇恨的禁忌、乱伦的禁忌、性别的禁忌,都令人惋惜赞叹,动人心弦。

武则天在当时可能会诅咒这令她倍感痛苦和生命威胁的“禁忌之爱”,然而她将在往后的日子里感谢它,因为正是它让李治对她的爱远胜于其他任何女人。因为难得,所以不舍,倍加珍惜。

 

 

两人偷偷相恋了一段时间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了。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二十五岁的武则天就和其他的太宗无子妃嫔一起被送到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宠妃徐惠一如既往地抢尽所有人的眼球,她拒绝出宫,重病而不肯就医,以殉太宗皇帝。

她说:“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

徐惠如愿而死,死后被追封为贤妃,随葬太宗昭陵。

徐惠死时年方二十四岁,与其说她是愚忠,倒不如说她做了最聪明的选择——从盛宠之妃一夜之间变成尼姑,忍受望不到尽头的清冷孤寂岁月,默默等死……从十二岁入宫起就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徐惠选择拒绝接受这样的命运。与其潦倒等死,倒不如死在最美丽和最荣耀的时刻,并用这种万众瞩目的死法荣耀家族,名垂后世。

 

 

武则天不是徐惠,她才不会选择死——与李治的私情是她脱离感业寺的希望。一品宠妃徐惠的殉情会赢得万众赞叹,而五品才人的殉情恐怕只能落得个东施效颦的讥讽了。

去了感业寺的武则天也许没有料到感业寺的日子竟然会这么难捱,人会在一天天的等待中越来越绝望。她原本以为新皇帝会很快接她回宫,怎料一过三年杳无音信,她心中充满了哀怨。那首著名的《如意娘》就是在此刻写成的:“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然而,武则天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她能将与李治的私情藏得好好的,必定是有很多高人在帮她。孤身入感业寺满三年之后,有人帮助她把情书传到天子手上,接着便是她入宫得宠登顶——她观王系表姨表姐们再度发挥了作用。

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一部关于武则天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提及观王系的女性对武则天称帝的影响。

天生感性的李治读了武则天的情书,情肠触动,正逢太宗的三年孝期已满,被送入感业寺的先王的女人或可以改头换面再度回来。

对于武则天来说,自此天地变幻,不复从前。这一年二十八岁的她又回到了起点,她已经青春不再,虚耗不起了。

 

 

武则天再入宫先为王皇后的侍女,怀孕后被封为昭仪,先后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后来,高宗废了王皇后,并于永徽六年册封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回宫仅仅三年时间就乾坤易手,坐稳凤座——后宫争宠,步步杀机,左右逢源,借刀杀人,不择手段……武则天的这一段经历是八点档电视剧最好的题材,无数影视作品将收视热点投注在这一段历史上,我就不必再提一次了。

而事实上,这三年里的政治斗争之复杂,人性冲突之残酷,对武则天来说则是刚刚开始。那个时候,她仅仅是高宗李治的宠妃而已,许多事还轮不到她出手。

于她的人生而言更多的斗争不在后宫,而在台前朝堂——高宗李治和舅父长孙无忌的斗争。

 

 

李治的性格导致后人很容易将他和懦弱无能的皇帝画上等号。中国人在讲故事时特别喜欢非此即彼,比如《三国演义》就被鲁迅批为“状刘备之仁近乎伪,状诸葛之智近乎妖”;真正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也绝没有后世传说得那么懦弱。同样,为了突出武则天的强势狠毒,高宗李治就同刘备一样,啥事儿都由别人做主,遇事只会哭,哭完了继续发呆。

诚然,李治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然而政治斗争中该有的权衡和手段,他并不缺少,身为皇帝的政治敏感他也具备。

在他做皇子的时候,魏王李泰扳倒太子承乾正志满得意时,他跑去告诉太宗李泰威胁他,使如日中天的李泰失去继承权,而他最终被长孙无忌推上太子位。

长孙无忌倾尽全力拥戴他,以为李治优柔寡断好受他掌握,却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自己一力拥戴的外甥终结了他的性命和家族。

翻看历史,新帝登位真正掌握大权后,没有一个顾命大臣是好下场的。

李治不缺政治能力,但他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他自即位后就对长孙无忌大为不满,他需要一个促使他下决断的契机,在关键时刻有果断的人用力推他一下,把他的长期所想变成现实。

千万别以为武则天可以轻松摆弄优柔寡断的李治,恰恰相反,李治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他容易受性格强势的人左右,今天你在他身边,他就会听你的,明天你稍离开他一会儿,他就会听别人的话,偏生他是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稍不留神你就可能在他醒过神后悔之前掉了脑袋。

长孙无忌就是以为李治好掌握从而翻了船。

武则天也差点翻了船。

龙朔二年(662年)武则天三十八岁,在她从感业寺回宫后的第十年,李治差点听信宰相上官仪的话废了她,连废后诏书都写好了。李治的性格让武则天一刻都不敢放松,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高宗继位的头几年,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叛案连杀两名亲王、两名公主及大量高官皇族;长孙无忌失势,整批元老大臣被清洗整顿……残酷的政治斗争告诉武则天绝对不可以放松手中的权柄。而高宗的身体状况给了她握紧权力的机会。

做皇帝是一件体力活儿,耗时间,耗精力,一刻都不能放松。高宗李治原本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初继位时每天勤于理政,一天要接见十个刺史,渐渐从元老长孙无忌手中夺回了权力,取得了永徽之治的成绩,仅平定高句丽一事便说明了他有能力做好隋炀帝、唐太宗想做却无法做成的事情。然而,一场大病改变了一切。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患风疾不能理政。这病是李唐皇族的家族遗传病,从历史资料来看,李唐皇族明确记载的就有七位皇帝患有此症,即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和宣宗。

李治第一次发病是在显庆五年,发病时晕眩耳鸣不能视物,甚至头痛如裂。病成这样,繁重的日常政务自然无法身体力行。而当时长孙无忌专权,他不能完全相信臣下,而皇太子弘虽然名义上已经加“元服”行成人仪,并行监国,但只有名义,李弘小朋友才八岁,怎能把一个国家交给他?相比较而言,把国家政务交给孩子的妈、自己的妻子,就放心多了。

 

 

在当时的人看来,历代后妃干政的虽然多,但绝大多数都无碍大局。在皇子或者皇帝小的时候掌权一阵子,等皇子长大了,当妈的无论情愿与否都会归政,差别只不过是活着归政还是死了归政,做儿子的总归活得比老娘命长。而在历史上基本上也是后妃当政国家不乱,皇嗣仍可继承皇位。而权臣干政,则很有可能改朝换代。

自汉朝结束到唐朝建立以来的数百年间,大部分都是权臣了结了皇帝取而代之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隋文帝是北周的权臣做了皇帝;大唐皇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是从隋朝的大臣起家的,所以李治防长孙无忌,不防老婆。

而在唐以后的朝代里,即使有武则天的案例在前,仍然有许多皇帝宁愿把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代管,而不会交给权臣。

 

 

龙朔二年,在发生上官仪事件之后,高宗每天上朝视事时龙座后面都加上了一道帘子,武则天隐身其后,仿照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在旁的前例,甚至更进一步,从殿后走到殿前。

在皇帝活着时皇后参与朝政的先例有不少,但公然走上朝堂则是从武后开始的。帝后共同临朝听政,这旷古未有的场面哄动了天下,从此,“二圣临朝”的时代开始了。

当武则天以为对手已经全部消失的时候,忽然发现新的对手又出现了,新对手正是她的长子李弘。

皇太子李弘一直是作为皇朝的继承人来培养,武则天开始对此并没有异议,还觉得非常高兴,毕竟李弘是她的长子。由于身体不好,高宗经常去洛阳疗养,每一次都是将军国大事都交由“太子监国”,让李弘留在京城。

因为李治反复无常的性格、好色无度,再加上上官仪事件,武则天事事不敢放松,最怕李治脱离自己的视线。她一直紧紧地跟着李治来回于洛阳,无意中疏忽了与长子李弘的感情培养。也许当时在武则天的心目中,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然是和母亲站在一条线上的,然而她想错了。历史上凡是强势而获取权力的母亲,都同名正言顺应该得到权力的儿子不共戴天,哪怕是亲母子,哪怕曾经何等相亲相爱。

 

 

有时候我们不能用一个女人的眼光来解读那些称制的女主,认为她们牺牲了亲情、爱情是一种悲剧,做不成好妻子、好母亲是一种遗憾,再成功也有亏欠。不,对于投身政治的女人们,只能用政治眼光来看她们,不能用母性来要求她们,而应该用帝王心理来解读她们。如果你当武则天是一个皇帝的话,你就不会觉得她的行为有多么地令人吃惊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历代帝王是好丈夫乎?好父亲乎?好兄长乎?

李隆基亲手杀了三个亲生儿子不是他的悲剧,真正的悲剧是他杀第四个儿子李亨时稍手软了些,换来的是李亨乘“安史之乱”自立为帝囚禁他——对于李隆基而言,再不能发号施令,再不能万金起骊宫,再不能随心所欲一呼百诺,才是他的悲剧,而非失去爱情,失去亲情。对于帝王来说,婚姻和爱情永远排在政治与权势之后。

武则天身上残留的母性和女性气质,早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磨得差不多了。当眼前出现目标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除去障碍,就像少女时代的她面对狮子骢时紧张地考虑用哪种工具来驯服它,铁鞭、铁锤,还是匕首?

面对权力越来越大的儿子,武则天感到了紧张。

权力如同罂粟,一旦品尝就会上瘾,无法自拔至死方休。

十二年无人问津的才人生涯,三年绝望苦等的尼庵时光,数年极尽屈辱的侍女生涯,被迫杀女而固宠的痛苦时刻,被大臣当庭羞辱曾服侍父子的经历……对于武则天来说,大权在握,天下万民伏首称臣,生杀予夺存乎一心的感觉,才是美妙之至,如登仙境。

这样美妙的感觉尚在品尝中,却要吐出来让人,真是令人不爽啊。

 

 

武则天向儿子发出种种暗示,首先向李治上建言十二章,提出“父在母亡,为母服孝三年”的议题,强调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是至高无上的。

李弘却不买账,他是皇权继承人,在皇权面前血缘关系要退后,他从八岁开始就多次监国,羽翼渐丰足以同母亲抗衡。

他翻出旧账,忽然在宫中“发现”了被母亲幽禁多年的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已经三十出头仍然无法出嫁,便请父皇为两个姐姐择偶。这等于是在天下人面前揭武后的疮疤——你说我当太子不孝,我还说你做皇后的职责有缺呢。

母子矛盾迅速激化,李弘手握太子监国系统,武则天启动北门学士程序;李弘踢走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武则天逼退李弘的左右手赵仁本……终于一根导火线让母子间的关系完全爆掉,再也没有修复的余地。

这根导火线就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的母亲贺兰夫人和姐姐魏国夫人都同李治有暧昧关系,都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武则天在娘家做小姐时,母女三人同几个异母兄长矛盾极大,做了皇后的武则天仍不想让这些白眼狼沾光,将他们赶的赶杀的杀,顺带还让自己得个抑制外戚的美名捞政治资本。因此,姐姐贺兰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便成了武家的继承人,渐渐飞扬跋扈起来。

贺兰敏之有头无脑,自命风流,又把母姐的仇记在武则天的身上,居然色胆包天地引诱了李弘未过门的太子妃杨氏。武则天大怒,只好匆忙给李弘再度婚配裴氏,并将贺兰敏之流放绞杀。 

李弘受此羞辱,却将这笔账记在了母亲身上。

李治多年来病症反复发作,又对他母子二人的争斗烦恼无比,看到李弘已经成亲,治国也颇有方略,于是决定禅位给儿子。老于权术的武则天机敏地察觉到自己的处境会因禅让变得被动甚至危险。

多年以后皇位禅让这一幕再次重演: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睿宗李旦因儿子李隆基同太平公主相争不下,便借禅让逃避纷争。历史早已经写下结局,李隆基一登龙位就用皇帝的身份换来绝对胜利,第二年太平公主就因谋反罪被一杯毒酒送上西天。

对于李治禅让皇位的计划,武则天立即采取对策:上元二年四月初夏,高宗和武后再次起程前往合璧宫消暑,太子李弘随行。四月二十五日,李弘“暴卒”于合璧宫。

武则天对儿子的突然死亡表现得极其哀痛。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以皇帝的规格为他起了一座“恭陵”,以帝王之礼正式下葬。并以高宗李治的名义向天下发布《孝敬皇帝睿德纪》,对死去的儿子致以极高的评价和哀痛之情。

武则天的悲哀溢于言表,发自内心。

李弘是她最爱的长子,他的降生让她从一个宫女成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他曾经是她的荣光,她的寄托,她的骄傲。回忆起当年陪李治去洛阳养病,让小李弘第一次监国,八岁的小朋友看不到爹妈就号啕大哭,令她心疼无比,连忙把他接回身边。那个长着红通通苹果脸,万分依赖母亲的可爱儿子竟突然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

她哭得近乎崩溃,她的悲痛如此深切,远胜过做父亲的李治。作为皇帝的李治只看到了妻子的悲伤,怜惜于她的悲伤,但他永远不会知道,她悲伤里的全部真相。

 

 

李弘去世后,次子李贤即位立为皇太子。

如果说四个儿子里面李弘是最像高宗李治的一个,那么李贤则是最像母亲武则天的那一个。他文武双全,斗志昂扬,反应快捷,心高气傲,行为做事和母亲一样当仁不让。

然而母子的相像并不是一件好事,两个太像的人在一起喜欢的是同一件东西,凸起的棱角在同一个位置,伤的是同一个地方,而皇位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可能均分。

总结对李弘控制失败的经验,武则天从李贤做上太子的第一天开始就加紧对他的控制:在李弘刚死,李贤刚接手的空档里,她将自己培养的北门学士私人班底迅速安插进朝中,并将裴炎等人挤入宰相队伍中;她加强对李贤的教育,亲自率人撰写了《少阳正范》和《孝子传》,少阳即太子,做母亲的不客气地告诉儿子应当怎么样做一个符合要求的太子和孝子。

李贤是武则天的儿子,血管里流着武则天桀骜不逊的血。就像武则天年轻未受挫折时不愿意听从别人指手画脚一样,李贤迅速进入反击状态。他接手了哥哥李弘的东宫官员系统和这个系统多年来对武则天的对抗意识。他本来就对大哥李弘的莫名暴亡心存怀疑,再加上对自己的身世之谜耿耿于怀——不知何时起长安街头传言,李贤并非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贺兰夫人同李治的私生子,就这样他对武则天的抵抗意识越来越强。

身为太子,在政治上处处受母亲制掣,时不时被叫去听一顿教训,本已不爽。此时武则天再送来《少阳正范》和《孝子经》,更是激化了矛盾。李贤立刻召集天下学者,注释《后汉书》,以东汉历代女主称制、外戚横行的祸害来讽刺母亲的专权和重用诸武氏外戚——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武则天最终不得不把她讨厌的娘家侄子召回京并给予重用。

武则天自以为向儿子抛出橄榄枝,不想反馈回来一枚手榴弹,立刻明白二儿子远比大儿子难驯服,留不得。

 

 

很快,术士明崇俨粉墨登场了。

据说明崇俨不但医术高明,还精通法术,他之前在京中公卿门第为人治病兼说鬼神,拥有不少信徒。李治正为自己的头痛病所扰,经明崇俨诊治后据说症状有所减轻,于是明崇俨立刻大受宠信。

接下来明崇俨就开始装神弄鬼,以鬼神的名义说黄道黑,说得最多的当属太子。

过几天摇头叹气说“太子庸劣,难成大器”,过几天又神秘地说“英王哲容貌类似太宗皇帝”,过几天看到相王李旦时忽然大惊失色道“相王面相在诸皇子中最为尊贵”……诸如此类,有意识地向世人传递信息。

这真是一个高明的手段!

武则天安置这么一个小人喋喋不休地攻击太子李贤,就等于将自己从斗争中抽了出来。

数千年来古今中外总是有人苦苦地思索:为什么小人当道?为什么领袖会失聪啊?

不为什么,小人当道是因为有市场需求,领袖失聪是他愿意选择性失聪。

小人永远干不成大事,但他绝对会把君子拖入污水中,害君子惹一身骚。

一个嚣张的小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手,鼓励他说:“没关系,你只管放胆去干,有事我来收拾。”

于是乎明崇俨和所有的搅屎棍一样更加忘乎所以,横行招摇,他自认为比太子更高明,比皇帝更聪明,比皇后更有胆量,却不知道,他的主子早就为他写好了剧本,写下了他必死的结局。

武则天抛出明崇俨作武器,心底未必没有打这样的算盘,儿子李贤会在孤立无援时,在四面楚歌时,在被毁谤到无地容身时,向母亲臣服。到时候,明崇俨的脑袋就会成为母子和好的礼物。

 

 

然而,看出游戏规则的李贤选择用沉默对抗,他和母亲更远了。

这时候,东宫开始传来李贤所著的《黄台瓜赋》:“摘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以这样倔强的姿态回应母亲:“你不是要动手吗,那就来吧,小心摘绝抱蔓归!”

武则天被激怒了,小子我还没动手呢,你就这态度了。“看来,贤不能继续做太子了。”望着东宫的方向,武则天下定了决心。

调露元年,在李贤做了五年多的皇太子后,皇朝的大红人、大预言家明崇俨被人暗杀于洛阳大街上。帝后震怒,立刻派出高官展开大搜查,势必要将杀人凶手捉拿归案。此案牵连极广,许多人被抓入狱中屈打成招,但是始终追查不到真正的凶手是谁。

查了半年仍无头绪,大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太子李贤,明崇俨在朝中得罪的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太子李贤,而且只有他有能力、有动机做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东宫是查案官员们不敢搜查的地方。

于是,有这样一封报告递到了李治面前:太子李贤暗杀朝廷大臣,搞同性恋,请下旨搜东宫。

李治看到这样的报告大吃一惊,太子养孪童,在政治上很容易被人攻击,李治的哥哥李承乾当年就是因为养孪童而失欢于太宗,从而企图发动政变最终被废;做太子的含私怨杀大臣,难为人君,也是容易被人攻击的罪名。

病症缠身的李治想阻止此案继续,但是又找不到阻止的理由,转而又释然,如果没有查到什么就免了太子的嫌疑;就算有,那么交出凶手给武后,也省得她整天吵闹。毕竟最终定罪要报到李治手中,太子不像话,杀了娈童,处罚一下太子,让他学会忍耐,学会跟母亲好好相处,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李治同意搜宫,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掌控。武则天立刻派人进入东宫搜查,竟然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具铠甲。紧接着,李贤的男宠赵道生禁不住严刑拷打招供了,说自己是奉太子之命杀了明崇俨。

从杀大臣的嫌疑变成养私兵的明罪,事件忽然升级,“人证物证俱全”,太子谋反罪名确凿,李治此时方才明白真相,却捶胸顿足也回天无力了。

武则天以极其大公无私的态度反对了李治提议的赦免:“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紧接着,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别院。

 

 

武则天大获全胜,心情大好。

这一次对付李贤的手段,和上一次对付李弘时完全不同。

从明崇俨辱慢李贤开始,她就把一根绞索套在了李贤的脖子上,视情况随时可以收紧,任何时候都可以杀明崇俨嫁祸于李贤,从而达到搜出东宫甲胄定罪李贤的目的。

与不得不匆匆“暴卒”李弘时的手忙脚乱相比,从容自若万无一失地扳倒李贤,且留住他的命,甚至连赵道生这个名义上的杀人凶手、注定的死棋,她都宽宏大量地饶他一命,死棋能活,整件事是多么的圆满,武则天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啊!

天下在手,她毫发无损,对手已经倒地,她损失的不过是明崇俨这一条狗而已。

她从一开始铁鞭、铁锤、匕首式的驯马手段,变成了缰绳马掌鞯头套牢式驯马,不得不承认,太子贤事件是武则天政治手腕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此后,她把“明崇俨模式”玩得越发娴熟,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傅游艺等小人酷吏一批批地上来,争先恐后地充当她对付政敌的马前卒,等到利用完了再一个个杀掉,平民愤解争端。

武则天洗净双手,宛如卢舍那大佛,神秘微笑。

太子李贤不久之后被流放巴州,若干年后死在巴州。

看着他那首《黄台瓜赋》:“摘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武则天想:“我还没摘瓜呢,只是掐了掐而已。”

关于李贤之死,我相信史学家的并非武则天所杀的推断,因为武则天没有必要杀他,她已然全胜,何须再杀骨肉。

接着,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还有第四子李旦作为太子后备。不管是李显还是李旦,其胆量、其才能、其威望都远不如两个哥哥,从此之后,大唐帝国再也没有谁可以在权力地位上跟武则天抗衡了。

 

 

风云变,乾坤易,武则天终于成为一代女皇。其经历非外人所能道,非外人所能知。她这一生杀了很多人,光是至亲就杀了四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数个儿媳、一个女婿、一个外甥、一个外甥女,以及更多的孙子、孙女、孙媳、孙婿……至于李唐宗室、王公大臣,更是不计其数。

她临死前还有三个儿女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活着,这些年来他们在母亲宛若命运大手的操纵下,饱经荣辱成败、生离死别、命悬一丝,惊险万端地活了下来——虽然身边的亲人早已经星散,但他们还活着,活着看大唐江山最后由谁来接手。

看着自己和女儿心中的千疮百孔,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生命最后一刻带着混沌的微笑想着:“古往今来帝王之家的人们,谁的心不是千疮百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