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海洋领域生产力发展最新动向
(一)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和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脱碳
1.海上风电成为全球海洋国家积极布局的重要方向。如,在欧洲,2023年4月,欧洲九国举行会议,会议通过《奥斯坦德宣言》,计划到2030年将北海附近国家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吉瓦,2050年提高至300吉瓦以上。其中,英国、德国和荷兰分别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提升至50吉瓦、20吉瓦和11.5吉瓦。在日本,2023年,日本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修正案,允许风力发电场建设区域从目前的领海和内水扩大至专属经济区,并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升至10吉瓦,到2040年达到45吉瓦。
2.海上光伏、海洋氢能发展加快。在海上光伏方面,法国近海光伏技术开发商SolarinBlue规划的浮式光伏发电项目获得“法国2030”投资计划支持,已正式启动。该项目将由35个浮式光伏装置构成,总装机容量1000千瓦,距离海岸2公里,年发电量超过130万千瓦时。2023年,比利时海洋可再生能源企业SeaVolt宣布即将在北海近海安装首个浮式太阳能测试平台,并在比利时北海沿岸的奥斯坦德港开展为期一年的测试,以收集海浪、雨水和海雾对浮式太阳能设备影响的数据。经过测试后,首批海上浮式太阳能电池板将于2025—2026年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在海洋制氢方面,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平台开始生产绿氢。2022年9月22日,法国氢技术公司Lhyfe在圣纳泽尔港启动了全球首个海上制氢平台项目的试验。随着为期8个月试验的结束,该平台已能将脱盐的海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每天能生产400千克氢气。
3.推动海洋运输业脱碳成为航运企业的重要目标。在海洋船舶制造领域,2021年12月1日,国际认证机构DNV授予英国AFC能源公司研发的氨燃料货运船舶“原则上批准”(AiP)资格,意味着该新款零排放船舶能进入挪威水域,欧洲海运业将迎来减碳“里程碑时刻”。在海洋运输领域,航运巨头马士基引领推动航运业低碳发展。马士基先是在2021年率先向韩国现代集团订造了全球首批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而后在2023年选定我国扬子江船业和黄埔文冲两家企业,为其生产12艘、价值8.4亿美元的3500TEU甲醇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并与法国航运巨头宣布合作推动航运业脱碳转型,联合开发航运净零排放解决方案。
(二)推动海洋智能装备开发和促进海洋系统智能化发展
1.推动海洋智能装备开发。在智能船舶方面,2021年,挪威推出了全球首艘自动驾驶货船。2022年,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与IBM合作推出了智能航运系统平台,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全球航运供应链流程。在水下智能装备方面,2023年,在英国研究和创新署的资金支持下,南安普顿大学与海洋技术供应商RS Aqua公司共同启动了新型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项目,将配备水下传感器,开展水下远程环境监测及实时数据传输工作。同年,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总部启动了海洋无人探测器自主研发项目,计划通过官民合作,研发海洋自主航行机器人和自主型无人探测器。
2.促进海洋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2022年2月,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主办海洋峰会,欧盟承诺将创建海洋数字孪生计划,以促进欧洲海洋经济增长和全球海洋治理。2024年6月,欧盟在第三届数字海洋论坛高级别活动上正式发布海洋数字孪生计划首个试运行平台。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出与海洋实体高度相似的数字模型,形成海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平台,平台能够通过设置模拟情景,回答塑料污染、海平面上升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并能在数字环境中复制真实环境和流程,提升电子导航安全性。
3.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发展。在海洋运输业方面,2023年,韩国发布《海上数字交通信息产业培育战略》,将利用海洋新产业基金,向有潜力的海上数字交通信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计划到2027年,推进2300亿韩元支持开发智能航行装备等42项核心技术,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使用政府开发的海上导航服务和空间信息系统。在港口经济方面,2022年,德国汉堡港与华为公司合作部署5G网络,用以提升港口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与自动化控制水平,并利用5G技术实时管理港口物流和设备的运作。在海洋养殖方面,挪威一家企业在挪威海域部署智慧海洋养殖平台,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和自动化饲喂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鱼群健康状况和环境参数,从而有效提升海洋养殖效率。
(三)持续加大对深远海空间的开发利用
1.加大对深远海海底电缆的开发利用。2024年7月,意大利企业普睿司曼集团在2150米水深处完成超深安装500千伏电缆的海上试验,这是首次在如此深的水下铺设高压直流电缆,打破了行业安装纪录。根据合同,该企业还将设计、供应和安装总长1500多公里的海底电缆,以支持撒丁岛、西西里岛和坎帕尼亚之间的电力交换,从而加强地中海能源枢纽的地位。2024年8月,澳大利亚太阳电缆公司宣布将建设一条长4300公里的海底电缆,将澳大利亚的太阳能电力输送到新加坡的大型工业用户。2024年9月,罗马尼亚、匈牙利、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四国签署协议,将在黑海铺设一条近1200公里长、输电能力达1吉瓦的海底电缆,从而将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能源网络与欧洲大陆的能源网络连接起来,将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输送到欧盟。据初步估计,该海底电缆投资可能超过20亿欧元,并将在2029年底投入使用。
2.推动深远海养殖和矿产资源开发。在深远海养殖方面,挪威三文鱼公司SalMar一直致力于深远海三文鱼养殖,2024年在挪威卑尔根举行的北大西洋海产论坛上,该公司表示其深远海养殖取得积极进展,深海渔场生物表现良好,存活率超过90%。该企业还表示,正计划进行国际业务扩张,在全球其他国家发展三文鱼深远海养殖,已考察了30个国家并制定了投资国名单。在深远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2022年,比利时海洋全球矿产资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采矿机器人,能利用康达效应在不接触海床的情况下采集金属结核。该企业还将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利用第二代采矿机器人进行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试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