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
连环画这个东西,小孩们一般通俗地称之为“小人书”,形象而直接。这个东西古来已有,在早至绘画出现于中原王朝后,便以宫廷画作和民间绘画的形式,流传于世间。到了明朝市井小说流行之际,往往作为情节的补充与渲染,在文本内附有少量绘图,纯画本的图册也有出现。比较典型的是中国古代几大名著,以及在民间最流行的一些演义类和市井文学类作品中,比如《三国演义》、《金瓶梅》、《荡寇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据说,清初,太宗皇太极要教导手下那帮粗鲁善战却不通文墨的将领学习兵法,可让他们去啃那些艰深的兵书,显然勉为其难,于是皇太极灵机一动,把明朝市井流行的三国演义画本拿来作为教科书,让自己的这帮“丘八”文盲们看图学习,了解三国时期各国间的征战韬略等,竟然有些“奇效”,成为笑谈。
建国以后,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也产生了不少好作品。所谓优秀作品,一个是主题方面的,一个是绘画质量方面。亦增认为,到目前为止所看过的连环画小人书,有两套系列作品十分出彩,一个是《三国演义》56本,一个是《岳飞传》32本,这两套书的绘画十分栩栩如生,人物传神,整套书像其他纸质类收藏品一样,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当然,像不同版本的《西沙儿女》、《封神演义》、《战斗的青春》等,也非常不错。
当时的连环画小人书分两类,一类是完全手绘的,还有一类则是电影连环画,这类就谈不上什么艺术功底与水平了,无非是电影本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起决定作用,好的电影,在民众中口碑佳,津津乐道,于是除了在电影院播放外,还制作成宣传画和电影连环画,广泛宣传,比如亦增曾经看过的一些著名电影和引进的外片,像《无名英雄》、《生死恋》、《追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都制作成了连环画。还有一些话剧和其他戏剧类的舞台表演,比如话剧《猎狼》、《她含笑死去》、情节剧《录音机里的秘密》、舞剧《丝路花雨》等等,也都有连环画。
在当时,由于经济状况的原因,不是每个家庭和小孩,都有那么多钱去购买很多的小人书,于是在市井间,就出现了小人书摊,小孩可以花一两分钱,就坐在小板凳上翻看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想看哪本看哪本,这个生意还不错,吸引了许多小孩。
亦增家里,现在还留存着不少小人书,大部分是后来买的,只有很少量是以前留下来的,这也算是一种童年的纪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