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深思熟虑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7-30 11:39      字数:2588
    王芳北上辽国后的改名换姓是经过了蔡京特使深思熟虑的。王芳善编杂剧,善谱散曲,让她以戏班写手的特殊身份北上辽国,其证据充分,其理由恰当。

    蔡京熟悉辽、宋历史。赵光义登基后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王军屡屡出战,结果败多胜少,究其缘由,是辽国萧绰太后巧妙利用了赵德昭之死来分化宋军阵营,利用宋廷流传的“烛影 斧声”和“金匮之盟”,将赵光义说成是口蜜腹剑、弑兄篡位的“神奸巨蠹”。

    辽太后萧绰不仅派人在宋国上下肆意撺掇,还在燕云十六州以及辽国本土恣意蛊惑,使辽国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和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如此一来,大局已定,宋、辽之战,光义哪有不败之理?而基于“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的流传及太祖次子赵德昭的无故死亡,宋人也是说法各异,评价不同。

    宋太祖英年离世,光义继位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于是就引出了一段千古之谜:一日夜晚,寒风凛冽、大雪飞扬,太祖命人急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入宫密商。

    光义入宫后,太祖慌忙屏退了左右,与光义酌酒对饮,筹议国事。

    室外的宫女和宦官远远看到赵光义在烛影中不停地摇晃,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如躲避谢绝什么,时而又见太祖手持玉斧不断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地喊叫:“好为之,好为之。”

    两人饮酌甚酣,直至深夜时分,赵光义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兄长,太祖随即解衣就寝。

    可时至凌晨,太祖驾崩,溘然长逝。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令宦官王继恩急召皇四子赵德芳入宫进见。然,王继恩去的却是开封府,而光义也早已安排好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

    程德玄宣称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出门一看并无他人,因担心晋王有病,便前来探视。二人叩门入府晋见光义,光义召见,满脸讶异,犹豫难定,不肯前往,还推说家人不会同意。

    王继恩催促道:“时间久了,恐被别人抢去先机。”

    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宫中。

    到了皇宫大殿,王继恩请赵光义门外静候,等待通报,程德玄力主直接入宫,不等通报,于是,他拉着光义擅闯殿内。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了,便连忙询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故意说道:“是晋王到了。”宋皇后一见光义,满脸愕然,但她位主中宫,亦晓政事,心知不妙,大势已去,便带着哭腔极力哀求:“我们母子的性命从此就托付给官家了。”

    官家是当时对皇帝的尊称,她如此称呼自己的叔子,等于承认了光义做皇帝的资格,赵光义故作伤心欲绝地泣言:“共 保富贵,和衷共济。”

    于是,赵光义顺利登基成为皇帝。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光义抢在德芳之前登基称帝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悬念和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

    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由此可知太祖是离奇猝死,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信程德玄站立府外静候传见。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一说,即所谓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临终之际,召大臣赵普入宫,据说太祖当时也在现场。

    杜太后问:“太祖何以得天下?”太祖答:“是祖宗的恩德与太后的福荫。”

    太后不断摇头,肃然说道:“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衰,儿又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社稷之大幸。” 太祖泣拜接受教训。

    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始终未能揭开,后人推测:“金匮之盟” 只是太宗和赵普故意杜撰以掩人耳目的骗人把戏。

    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

    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光义患病,太祖亲自探望,还亲手为其燃艾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的身上反复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令人感动。

    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生时异象频频,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他福德所至,就连朕也比不上。”

    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但是,这样的说法经不住推敲,无非是后人的臆想而已。姑且不论太宗是否毒杀太祖,是否编造“金匮之盟”,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 与传统的父子相袭对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太宗继位后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来安抚人心,巩固帝位。太宗即位不久,便改年号为“太平兴国”,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关键人物,都做了一番精密安排。他任命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德芳也被封为节度使。

    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个女儿被封为宋国大公主。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获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大臣,太宗都予以赦罪宽免。

    赵德昭(951—979),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初授贵州防御史,太宗时累迁京兆尹,封武功郡王,因受太宗训斥,自刎。他先后被封为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

    太祖死后,流传着“烛影斧声”的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德昭为武功郡王,德昭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太宗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

    979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夜偶发的事情惊扰军营,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传说军中有人提出拥立德昭为皇帝。 赵光义得知,更为不满。按照宋规,得胜很快就要犒赏,可赵光义却因嫉恨德昭的威名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询问赵光义几时论功行赏时,赵光义以羞辱、嫉恨的口吻说道:“待汝自为之,奖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也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转身退而自刎。

    宋太宗虽然是一时气话,但猜忌之心一览无余。赵德昭身为宋太祖之子,对之前的“匮之盟”和“斧声烛影”之种种议论不可能一无所闻,一无所想,而现在被亲叔叔猜忌怀疑,无以辩驳,只能以死明志。

    赵德昭之死令人深感意外。宋太宗闻讯后赶来,大为后悔,哭着说道:“你这个傻孩子,叔叔只是气头上的一句话,你怎么也当真,为什么要自寻短见?”

    随即命以亲王大礼安葬德昭,赠中书令,追封魏王此后,德昭后人愤而迁出京城,南下浙江繁衍生息。

    蔡京是出于对王芳的保护,才让她易名改姓,而王芳从小爱听德昭的故事,为自己是赵德昭的后代赵惟一而备感骄傲,哪怕是个假冒的传人,她也一口答应,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