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主动请缨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7-28 11:02      字数:2807
    且说,状元叶祖洽因有宰相王安石的力荐,被皇帝由集贤校理破格提拔为礼部侍郎,专门负责新政、新法的推行和实施。

    起初赵顼还有些顾虑,认为宰相是私心作祟,便征求身边苏轼的意见,谁知苏轼不但没有反对,还极力赞扬了祖洽一番。因此,赵顼便毫无顾忌地宣布任命。

    叶祖洽跪地感恩且含泪泣言:“家乡归化有蛮夷归顺王化之意,祖洽恳请皇上给下官的家乡祈福赐名。”

    神宗随口说道:“以孔府泰宁为名如何?” 众人齐声说好,就这样,归化改为泰宁直至现今。

    同被任命官职的还有蔡京、蔡卞、陆佃等人。

    蔡京为舒州推官,蔡卞为中书舍人,陆佃为蔡州推官兼国子监直讲……

    当叶祖洽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不久,王安石便要求叶祖洽托媒说亲,叶祖洽一心想要成为王安石的乘龙快婿,可他还是故作忸怩,推说家中已有妻室。

    “侍郎大人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宰相大人的千金倾国倾城,能与她连理是你上辈子积了大德,娶她是多少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大好事。男子汉大丈夫谁家没有个三妻四妾,何况是大宋的礼部侍郎叶祖洽?”身在王府的吕惠卿站在一旁力劝叶祖洽。

    “既然这般,能否等下官写信告知妻子,接到回信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

    吕惠卿一听,极其愤怒地大声呵斥:“好你个叶祖洽,真是给脸不要脸,你把我们宰相的千金看作啥了?”

    王府的管家王之涣极力劝说道:“吕大人别生气,叶大人的要求既合情又合理,就等他个一年半载也没关系,家人的意见才最重要。”

    谁知王之涣就这么一说,叶祖洽倒骤然紧张了起来,他急忙向吕惠卿作揖赔礼,慌忙说道:“祖洽的生父不在人世,下官六岁的时候便来到邵武和平,是否书信生母无关紧要,还望吕大人做我男方媒人,帮助下官向宰相提亲。”

    “就是嘛!打铁还须趁热,本官即刻面见王大人,代表叶家向宰相提亲。”

    “聘礼没有准备,现在如何提亲?”

    “叶大人咋就不知道我们宰相大人的一番苦心呢?王大人不是要你多少的聘金、聘礼, 而是要叶大人帮他一起实现皇上富国强兵的伟大理想。”

    待叶祖洽离开王府,吕惠卿面见王安石之后,宰相府的管家王之涣连忙朝着绣花楼疾步走去,他用力地敲响了小姐的房门。

    “是哪个爹娘死得早,没人教养的狗奴才,无故惊扰了我家小姐?”丫鬟李木英一边朝外间房门快步走来,一边气嘟嘟地呵斥。

    “木英快开门哪,我是管家王之涣。” 听说是管家,李木英吓得吐了吐舌头,慌忙转身请示小姐。

    王芳点了点头,示意木英让管家进门。

    “小姐,叶祖洽已托吕惠卿向宰相提亲,依之涣观察,叶祖洽为人差劲……” 王之涣瞬间意识到了什么,他连忙停住口舌,匆匆忙忙地走出房门。

    “小姐,咋办?您是否会依着老爷的意思,嫁给礼部侍郎叶祖洽?”

    王芳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极为坚定地说道:“不行!叶祖洽虽说状元及第,高官封许,但他所得到的一切皆是新党专政、旧党妥协的结果,往明里说就是父亲为了自己的变法成功,不择手段,见上官均被皇帝破格提拔为礼部侍郎,父亲也要…… ”

    “小姐别妄议老爷,要是让人听见,传到老爷的耳里,我可就完蛋了。”

    “你算是什么好姐妹?我看你还不如他王管家。”

    “天地良心,我能为小姐上刀山,能为小姐下火海,可就是不能离开小姐。”

    “王管家历来胆小怕事,他今天冒着被老爷赶回老家的危险,将叶祖洽托媒提亲一事,告诉给我,那是因为王管家看清了叶祖洽的禀性,他没敢往下说出的话语,便是叶祖洽品行不端的最好佐证。”

    “小姐需木英做些什么?” 王芳在李木英的耳旁轻声嘀咕。

    木英会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迅速地离开绣花楼。

    “吉甫可有好事相告?”

    见吕惠卿悦容满面,王安石晓然万分。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叶敦礼同意迎娶大人的千金,以后叶祖洽不但是宰相大人改革变法的得力干将,还是宰相大人的乘龙快婿。”

    “祖洽虽说是我的希望所在,但我也算是个文化人,凭良心讲,要不是为了朝廷的改革变法,为了皇上的富国强兵,那叶祖洽的策论文章又哪能独占鳌头、状元及第?在朝堂上我是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可一回府邸,心里便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尤其是在叶祖洽的人事安排上。苏子瞻能够摈弃前嫌,从大局出发,对吏部给叶祖洽的任命毫无异议,举双手赞成,其行为,着实让我王安石意想不到。而反观我自己,却处处为难他,难道…… ”

    “宰相大人今天究竟怎么了?您是我们新党的顶梁柱呀!要是大人都向旧党之人发慈悲、讲善心,试问新政、新法还如何实施?苏子瞻会替叶祖洽说话,只是他以退为进的无奈之举。若是有朝一日旧党专政,司马光和吕公著等人卷土重来,他苏轼还会帮我们新党之士说好话吗?叶祖洽的策论虽说没有漂亮的辞藻,可它抨击的全是旧制度、旧章法,要比空谈的花样文章实惠百倍,叶祖洽的文章不正是……”

    “老爷,蔡确、蔡京、蔡卞求见。”

    管家王之涣的禀报,打断了吕惠卿不停的话语。

    “父亲还在书房吗?是否能够脱逃出去?” 见李木英上楼,王芳连忙问询。

    “小姐,现今老爷忙得不可开交,老爷的书房里除了吕大人之外,还有福建仙游的蔡氏兄弟。”

    “快换装束,迟了怕是走不了。”

    “小姐要去哪里?”

    “没有选择,只能北上辽国,寻找上官均。”

    李木英一边帮着小姐梳妆打扮,一边心有不满地轻声嘟囔:“上官均哪!上官均,你是否上辈子修来的好福气?能让我家小姐死心塌地,若是日后胆敢欺负我家小姐,别怪我木英…… ”

    “叽咕个啥?还不快点帮我!” 帮小姐扮成书生模样后,李木英也很快将自己变成了书童。

    “宰相大人,我今日带着二位堂弟来觐见大人,目的是想让堂弟元长留在京都,为大人的新政推行献计献策。 ”

    王安石用力摇头,大声纠正:“持正说话有误,新政的实施、推行,不是为我个人,而是为了大宋朝廷。”

    “宰相大人说得在理,不过持正对堂弟元长…… ”

    “大家都是自己人,有话直说,何必拐弯抹角?”站在一旁的吕惠卿实在忍不住。

    王安石深深地叹了口气,而后慢慢说道:“此次吏部尚书曾布在任命高中生员之前,他确实有征求我的意见,在众多的进士当中,元长的官职的确有点不尽如人意,只是一个小小的舒州(现在的安徽省安庆市)推官,可我也有难处,若京官都是我的身边之人,请问皇上做何感想?太皇太后、太后又会做何感想?正因为元长是你持正的堂弟,属自己家人,我才可私自做主,让他官大半级到艰苦的地方锤炼自己。”

    “堂兄,宰相说得一点没错,元度愿和兄长换个位置。 ”

    对弟弟的一番好意,蔡京并不领情,而是朝着王安石行了个跪拜大礼,而后大声说道:“大人,为了改革的成功,变法的彻底,为了皇上富国强兵的理想能够早日实现,别说是让我去舒州当个推官,即便出使外邦,也无半点怨言。”

    王安石大为感动,连忙扶起蔡京,十分肯定地认真说道:“到舒州做推官只是我的权宜之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元长定能成为大宋朝廷的栋梁之材。”

    吕惠卿急忙凑近宰相的耳旁,叽咕一番,王安石一听,连连应诺、频频点头。

    “元长啊!元长,我还确实想要派个心腹作为我朝的文化特使出使辽国,你去辽朝表面上的任务是传播汉族文化,其真正的目的是监督使臣上官均,将上官均在辽朝的一举一动, 用飞鸽传书的形式告诉我。 ”

    蔡确听后没有再说些什么,而是辞别宰相,与堂弟一起回到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