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行知路上知與行(一)
作者︰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9-16 16:09      字數︰2218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與“行知合一”的區別,有理論工作者去研究,學陶師陶任重道遠。陶行知無疑是當代教育的一面大旗,也許我們永遠在路上。——文建國寫作筆記摘錄

    文建國準備徹底告老還鄉了,因為退休以後擔任社會職務,一般以七十歲為線,建國不願打破“一般”的規矩。因為他認為自己也就是一般的人,一般的干部,還是以“一般”為規矩、為標桿才好。雖然他還有點依依不舍,特別是還有讓他牽掛著的李子媛。學陶師陶落地生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相信李子媛會繼續走在行知路上的。

    建國常常在思考,陶行知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學習陶行知?

    有人提出過,“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顯然,我們對待陶行知,並沒有達到那種“言必孔子”的地步,也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行知學院”。是舍近求遠,是這句話的首創者權威不夠,抑或二者並不等同?可能都有點吧。但無論如何,陶行知先生是個人物。

    他15歲削發明志,他在學校宿舍牆上,揮筆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壯語;三年的課程兩年學完,並以優異成績畢業;17歲時,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他本想通過學醫來解除廣大勞動人民的病痛,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志向。但是,這所教會學校歧視非入教的學生,他不願意自己的思想受外國人隨意擺布,入學僅三天,他即憤而退學。他赴美留學,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市政,半年後便毅然轉學哥倫比亞大學,因為他認識到學市政只能做官,不能救國。1926年,他在南京神策門外老山腳下的小莊創建了一所鄉村師範學校,自任校長,還改“小莊”地名為“曉莊”,取日出而作之意。李公樸、聞一多遭暗殺後,听說特務已經把他列為下一個對象,他馬上表示“我等著第三槍”。

    建國準備有機會與李子媛再次好好探討一下陶行知,也算給自己的工作作一個了結,從此之後正式告別社會工作,正經八百地享受退休生活,南山品茶了。至于是否繼續文學創作,則要看《古稀筆記》成功與否。

    文建國從事陶研會工作十年,沒有听到有誰否定行知教育思想的——如今私下里否定大人物的議論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上,離開行知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又實在是太遠太遠。從培養目標上說,有好多相近相似的地方。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生活即教育,即使不與陶行知掛鉤,也搞得挺熱乎的。到了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高中,就難說了。在具體措施上,在輿論宣傳上有時候相差甚遠,或者說,越來越鮮有人提及陶先生的精神和教育思想。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一類精神層面的要求,不僅僅是針對教師和學生的——或者說陶先生是有所指的,但因為他是一個教書匠,只能拿老師和學生說事。其實對黨員干部來說,是十分貼切的,但整天拿一個民主人士的話來說事,又難免有些尷尬。

    就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句名言,它不是馬恩列斯毛的,也不是共產黨內的哪位領袖的,而是一千年前的封建士大夫的。如果時刻掛在嘴邊又成何體統。即使引用,也要加上“……範仲淹尚能怎麼說,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怎麼……”的句式,共產黨人應該是道德最高尚,思想最先進,節操最崇高的。

    還有陶先生的“愛滿天下”,你一個民主人士的“愛”,來之何方,又施予何人?不過這一句口號式的名言倒是挺符合從教人員的,教師愛學生,往往是教師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前提。

    總之,建國有一系列的問題準備向李子媛請教。五年前,史靜的“支教”徹底結束了,也想去看看子媛(建國和子媛在全省“陶園”活動時經常見面)。

    李子媛讓建國舅舅史靜舅母周末來。只要是建國去,她總要安排已經升任為副廳長的愛人作陪。子媛給他長期灌輸,建國舅舅是娘家唯一一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人。常副廳長愛屋及烏,見到建國舅舅比見到省委組織部部長還恭敬。

    建國要求,一是不用公款;二是除了常廳長,不請他人作陪。建國的意思主要是說說話,有其他人參加,就成了主要是喝酒了。“我討厭喝酒。”為了表示心誠,他最後強調了一句。子媛遵旨,她知道建國舅舅說的是真心話。

    小雪過後的一個雙休日,正是江南的初冬季節,十月小陽春。建國和史靜上午開車到了淳南鎮,中午就在子媛家吃飯,常遠也早早地恭候。李子媛的女兒常今年小學二年級,她外公外婆叫得親熱。常勝已經在上海讀大學,今年讀碩了。

    固城湖的大閘蟹是常遠帶來的。進入農歷十月以後,螃蟹性腺成熟,肉豐滿,公蟹母蟹各具特色。每人兩只,一公一母。常廳長沒有口福,他是痛風患者,“三高”也全佔了。

    建國開玩笑說,如今當官的小毛小病太多。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強烈,每次坐下來喝酒,沒有遇到過,說是什麼毛病也沒有的領導干部。

    常廳長承認,情況就是這個情況。人活在世上,該吃多少,該喝多少,都是有定量的,超過了,身體就發出警告,請不要再吃再喝了。

    子媛笑道︰“要我說,‘八項規定’來得太遲,自己又不知道自律。你應該向建國舅舅學習,吃喝控制得多好。七十歲的人了,什麼都不高。”子媛甚至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我是職務不高,社會地位不高,工資不高,所謂‘三不高’是也。”建國自我調侃地說,“‘八項規定’內涵豐富,公款消費與公與私都是遺害無窮。”

    常廳長笑笑說︰“所謂‘三高’和‘三不高’並不完全成正比,關鍵的是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還有就是要有獨立的人格意識。有時領導讓你喝,你不得不喝,慢慢習慣了,自己就想喝了。其實也跟吸食毒品一樣,有癮呢。幸虧‘八項規定’還算及時,再發展下去,家破人亡,國破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