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倪老师斯文扫地(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3-11 17:59      字数:2150
    倪某某居心叵测,狗胆包天,毛主席被一只黑手扼住了喉咙,这是要将伟大领袖往死里整呢。于是有人揭发,于是有人批判。

    清朝著名学者全祖望著有《皇雅篇》,歌颂清世祖得天下之正,文内有“为我讨贼清乾坤”之句,故有人控告全祖望大逆不道,居然将“贼”字冠于“清”字之上,几遭陷害。

    文建国路过倪老师身旁的时候,倪老师正望着他,四目对视,一闪而过。两个人的心灵是否发生激烈碰撞,不得而知。

    文建国低眉顺眼,不动声色地从倪老师身边缓缓而过。后来他承认是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不彻底性软弱性在作祟;再后来,当一切颠倒过去的事情又颠倒过来的时候,他又为自己的无知、怯懦和良心的泯灭,感到深深的自责。

    倪老师则说,记不得了——不知道他是真的不记得,还是有意淡化?抑或老师早已原谅了学生,或者说,在那样的大气候下,没有参与揪斗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

    文建国每每回味起“四目对视”的这一幕,心情却糟透了。他曾经有过若干次假设,如果我上前安慰倪老师,会怎样?如果我上前指责倪老师,又是怎样?

    文建国在事后(包括其他事情)左一次如果,右一次如果,让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深沉。慢慢的,他就习惯于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要假设出若干个“如果”。

    校园里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所有的墙壁,所有的报栏,只要是可以张贴可以悬挂的地方全都是大字报。大字报的内容一般有转抄自北京上海高校的、本埠两大派的,最多的还是本校的。大字报内容涉及的范围,以立场态度观点等政治问题首当其冲,其次有本校领导本校教师的交待、揭发和批判的问题,还有就是两派相互攻击的鸡毛蒜皮的问题。

    在有关有些老师生活作风问题的大字报面前,同学们路过时,一般不好意思多停留,生怕别人说他只关心这些问题,犹如少男少女遇到了两性知识,明明是想进一步了解,可总是担心自己最最隐秘的心思一不小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可一旦有一群学生起哄起来,嘻嘻哈哈伫足了,就又像如今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性知识了,则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围观。

    在大字报面前,学生的习性息息相通,没有了两派三派之分,或面红耳赤心惊肉跳,或嘻笑怒骂相映成趣,或冷若冰霜故作镇定。这在当时,是唯一的有正当理由在公共场所接受到的关于男女两性知识的教育。

    网络时代,经典的段子满天飞。

    比如说那个赵四小姐吧,16岁跟张学良,跟一年是偷情,跟三年是奸情,跟三十年就是千古爱情;还有说名妓小凤仙,要是找民工,扫黄就扫走了,她找蔡锷,就千古流芳了。所以,得出结论:其一,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做,而是做多久的问题;其二,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跟谁干的问题。

    那时可没有这些个段子,一说到男女关系问题,就是作风不正派,就是耍流氓。搞不好就遗臭万年。

    文建国在校园内走了一圈,他的第一大发现是,凡是属于两派观点之争的大字报基本上都是新的,鲜有三天前的内容;第二大发现是,凡是从大字报版面上看得舒服的,那个字体都与自己的差不多,也就是基本上是属于“倪体”,这是否也可以叫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这个样子看下来,他不是来了解学校“文革”运动发展动态的,而是来欣赏书法展览的。好多同学毛笔字基本功甚是了得,还有些许漫画插入其中,形象逼真,或庄或谐,作为文字的补充,恰到好处地提醒各位看官,可以继续往下看。

    有一份大字报是批判倪老师的一幅画,大概意思是倪老师在第一次被批判以后,回到他的画室,三笔两笔,画了几朵菊花,要命的是还题了词,那题词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于是大字报的作者批判倪老师坚持反动立场,不见棺材不掉泪。诗言志,他是自喻菊花,还要“抱香死”,这个大流氓、反革命,死到临头了,还顽固不化,死到临头了,还要“抱香”?不知此“香”为何“香”?是“香”,还是臭?

    伟大领袖毛主席喜爱的是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他却喜欢菊花,分明是和毛主席唱对台戏。

    落款是廖进军等20名同学,文建国再仔细看看廖进军的签名,是他的落款,还是第一个。

    大字报上还有表达不同观点的批注。

    用蓝色墨水写的,将那两句题词圈了出来,曰:此乃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画菊》诗,全诗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云云。

    用红色铅笔写的批注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此黄花乃菊花也。

    又有黑色墨水写的四句话,为同一人所为: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读史》;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四条批注,全是古诗词原话,没有当事人的只言片语。是什么意思?你们自己看吧,我可什么也没说。

    文建国看得感叹:聪明!绝对的聪明!同学之中藏龙卧虎不乏其人。其中有一句,我还真的不知道它的出处。转而,他又感到好笑,这个廖进军也是的,什么不好写,偏偏写出这样的大字报,自讨没趣。

    不过有人说,大字报根本不是廖进军写的。这种小儿科的事,廖进军根本没有兴趣,只不过是有人挂他的名,借用他的名气而已。说话的人还煞有其事地告诉文建国,还煞有其事地做了样子。就这样,别人代他把笔墨伺候好了,他看也不看一眼,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文建国想想,这倒也像廖进军的作派了。

    说到廖进军,文建国自然也想到了葛延生,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还有那个史静呢?文建国更是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