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争当贫困户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08 08:14      字数:3563
    2014初,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始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确定。村委会有扶贫对象民主评议和票决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名。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扶贫办有扶贫对象审核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县扶贫办对乡镇上报的扶贫对象信息资料进行最后把关;确保没有争议或争议解决之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统一建立县级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全国贫困户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由扶贫对象、采集人、审核人共同签名确认。

    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巴久尔铁和村组领导开始分批在三个组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标准及贫困户的申报工作。让巴久尔铁没有想到的是,以前开会从来不积极的村民这次比任何一个时候都积极。虽然很多彝族同胞家里都是文盲并且连汉语都不会说,但为了让自己家也能评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里有学生能识字的就让学生填写申请表,家里没有学生的就纷纷找人填写申请表;而且大量隐瞒自己家庭的实际收入,明明家里有三十头羊却在申请表里只填写十多只;明明家里有人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钱,却说只能挣到2000元钱。反正是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虽然很多人没有文化不识字,但经济账却比谁都算得清楚。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就是要实事求是。精准扶贫也是要扶持真正的贫困户,而不是把国家的资源拿来任意让人占用。所以小山村尽管很多人都填写了贫困户申请表,但在村委会审核这一关上就给否决了很多。巴久尔铁从二十一岁就在小山村工作,不能说对本村每个村民家的情况百分之百了解,但他至少也是了解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况且每个组的组长也都是非常的公正办事,根据多方调查了解,就把那些根本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申请表直接给刷了下来,然后把那些符合贫困户标准的申请表上交到了冕山镇。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秉公办事,巴久尔铁觉得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却没有想到一些被刷下来的村民开始对巴久尔铁不满,因为只有巴久尔铁在村上工作的时间最长,别的干部都是换过几次,村民觉得自己被刷下来是巴久尔铁在中间作怪。但这个时候矛盾还没有被激化,因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最终还没有审批下来,要等到镇上和县上审批,也不知道最终谁会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底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好处?当时也没有公布出来。一些村民虽然对巴久尔铁有很多的不满,但一直还没有去找他闹事。

    过了一些日子,小山村59户被村委会筛查之后上报的贫困户,经过冕山镇、喜德县人民政府的层层核实,终于列入了小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了年终,扶贫慈善会及四川省安监局纷纷为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关爱。看着同村的邻居因为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小山村根本产不出来的大米和菜油,没有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心理不平衡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听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农合缴费也是由国家出钱购买。如果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是危房的,在修缮或者重建房子可以申请国家危房补贴。如果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住房有着安全隐患需要易地搬迁的,国家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好新房,让他们只需要出很少一部分钱就可以拥有一座漂亮的新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的人没有工作的,政府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保障就业增加收入。

    在小山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彝族同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其实都是大体相同的,所谓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差距也不是太大。国家制定贫困户的标准是每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中当然也有更贫困的,每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都达不到。而非贫困户中,很多人的人均年收入也只有3000元左右,家里的房子虽然不是危房,但也是以前的旧瓦房,要想修建新房因为耗资巨大,很多的家庭也是承受不了这个经济压力。因此很多的非贫困户累了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国家这么多的好处,非贫困户们一直积压在内心的不满和愤怒立即就爆发了出来,他们迅速跑到村委会找巴久尔铁论理。

    “争当贫困户是不能致富的,只有靠劳动才能真正致富;这些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他们家里要么是有长期的病人导致劳动力差;要么就是家里有残疾人,还有的是居住在生活环境恶劣的地方导致了贫困。国家给予了他们重点扶持就是希望他们摆脱贫困,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和居住安全;等他们脱贫以后国家就会让他们自动退出贫困户,他们想致富还是得靠他们自己的劳动。你们的个人能力、家庭条件都比他们好,国家和全社会都在帮助弱势群体,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们更应该去关他们啊!如果去跟他们争资源实在是没有道理。再说了,国家对非贫困户也一直采取了多方面的帮助,让孩子免费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前种土地还要给国家上交粮食和税收。现在种土地不但不给国家上交一分钱税收和一两粮食,而且每年还给粮食补贴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我们小山村的道路也得到了改善,每家每户的饮水、改厨、改厕、改圈也得到了解决。这些都是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帮扶,咱们应该学会感恩、而不是去无理取闹。”贫穷滋生无知,无知滋生愚昧,愚昧滋生廉价的贪婪。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没有精准识别时,应该说小山村的乡里乡亲之间还是非常的和谐,人们对于比自己困难的村民也是非常的同情。可没有想到评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知得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得到政府极大的帮助,日子马上就会比自己好过,村民们的嫉妒心立即就产生了。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巴久尔铁只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懂道理,顾全大局,真正理解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巴久尔铁本来以为这些人听了自己的解释之后会受到感动,却没有想到事与愿违。

    “大话谁不会说啊?你家的儿女都在外面吃公家饭挣钱多,日子那么好过当然什么都不争了。我们家这么困难你们当干部的却不管,告诉你,以后凡是政府发下来的礼物、给那些贫困户修房子的钱都要拿来大家平分。要不然,我们坚决不答应!”几十个村民立即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扶贫资金是用来专款专用,根本不可能拿来平分,你们再闹也是没用的,赶快回去吧,别在这里胡扯了,我们还有别的工作要忙。”巴久尔铁根本没有想到村民会愚昧到这个地步,而且还认为他是在说大话。以前自己供孩子上学,这些村民根本不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还说过自己的风凉话。现在自己家的儿女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化了家庭的命运,却又成了这些人发泄不满的借口。在小山村工作了几十年的巴久尔铁有太多的委屈没有地方诉说,小山村贫穷,但巴久尔铁觉得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小山村人的愚昧思想和陈规陋习。长期以来,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群众一直延续着从奴隶制社会遗留下来的习俗。最典型的就是生活方式还处在原始落后的境地,住房建造普遍都十分简陋、矮小,有的四处透风,难以遮蔽,自然而然地不开窗户。室内黑暗、阴湿,猪牛羊和人混处一室。同一个房屋内一边关着牲畜,一边住人。饮食起居都以“三锅庄”为中心,日为炊饮之所,夜为睡觉之地,室内除了设粮屯之外别无他物。大多数住房不配院坝、不配厕所和畜圈,门外满满地堆积着一年来的生产用肥,任其日晒雨淋,卫生条件非常差,到处臭气熏天,要进室内必须从粪堆上踩过。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精神长期受到压抑,萎靡不振,加之受恶劣生存环境的制约,大家普遍存在苦熬不苦干的思想。饮用的水不是坑塘积水、就是到几里外去背水。用水难、饮水难,迫使村民难以讲究个人、家庭、环境卫生,因此,贫困和疾病相依相伴。

    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扶贫,部分群众基本上解决了低标准的“酸菜土豆”型温饱。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畜混居现象依然存在。老百姓有很多陋习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经常不洗脸、不洗手。与其说是“落后习惯”,还不如说是生活条件极端落后中慢慢形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凉山把扶贫攻坚的部分内容形象化为“三建四改五洗”。“三建”即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洗”即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很多人习惯称这是“四改革命”“五洗运动”。这一次是现代意义上的“一步跨千年”,大凉山在拼命弥补千百年来欠下的课程。老师教得精疲力竭,可很多的学生却跟老师对着干。

    巴久尔铁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当初为每家每户改建牲口专门的圈舍,修建专门的厕所;目的是让村民讲文明讲卫生、不能随意大小便,只能到固定的厕所去大小便。厕所建好以后,村民们也同意了到厕所去大小便。可当领导干部离开之后,一些村民竟然抱来木柴把厕所堵上,自己又随意在外面大小便。得知乡村干部要来检查,这些村民又把木柴挪开应付检查。让巴久尔铁意外的是,这次的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跟乡村干部以搞“阳奉阴违”的方式对着干,而是直接冲到了他的家门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