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貧窮,滋生廉價的貪婪
作者︰白雲      更新︰2019-09-08 09:05      字數︰3892
    大涼山彝族人民是個生死離不開火的民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從漢唐起到現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讓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就在這個時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和最後一個月亮,制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但是,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裕,立即心懷不滿。于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征收苛捐雜稅,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但他們也沒有辦法對付斯熱阿比。後來支格阿龍的故鄉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他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放羊女孩——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兩人一見鐘情。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斯熱阿比听說了黑體拉巴和妮璋阿芝相愛,他心里非常嫉妒。幾天之後,又氣又恨的斯熱阿比立即下凡和黑體拉巴摔跤決斗,一直以為自己力大無比的斯熱阿比根本沒有把黑體拉巴放在眼里,卻沒有想到在摔跤決斗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見自己的兒子被黑體拉巴摔死,他氣急敗壞地放出鋪天蓋地的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心善的妮璋阿芝看到成熟的莊稼被蝗蟲吃掉心里非常難過,她立即不辭辛勞,翻山越嶺找到天邊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求助。大畢摩被妮璋阿芝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的精神所感動,他翻看了天書,然後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回到村子里以後,立即和黑體拉巴帶領老百信上山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然後點燃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黑體拉巴因為勞累過度暈倒在上地上,天神發現以後,立即用法力把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著心愛的人死去,她痛不欲生,于是,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舍身化作滿山遍野的美麗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從此以後,彝族人們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都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火把節是四川大涼山彝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到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口以祭奠祖先。火把節這天,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婦女們則唱歌,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然後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最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生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生是人生命的起點,死是人生命的終點、是人生的歸宿。彝族人生前離不開火,去世之後照樣離不開火,他們自古以來就實行火葬。認為人經過火化之後,靈魂就會隨著煙氣升天,進入另外一個靈魂世界。在彝族人的心目中存在著兩個世界,即塵世和天堂,彝語稱“之木和實木”。天堂是人死後回到祖先那里如同現實世界一樣的地方,如果不實行火葬其靈魂就不能升天,只能在現實世界里變成鬼怪,一方面會來害人,另一方面自身也永不安寧。當然了,火葬是要排除非正常死亡者。像患麻風病而死的人和夭折的嬰兒就不能火葬,因為麻風病屬于不治之癥,如果火葬,死者靈魂就會隨著煙氣升入天堂,疾病就會傳染他人,所以患麻風病而死的人必須挖地三尺土葬深埋。嬰兒出世不久夭折實行土葬是因為他們還不能算塵世一員,死後天堂里沒有他們的位置,所以禁止火葬。彝族人的火葬場不是到政府指定的場地,而是在鄉村自己火葬。彝族老人去世之後,家人要在老人斷氣之前為他整理好遺容、換好壽衣。老人一旦斷氣,立即朝天鳴放一槍,宰殺牲口殉葬。兒女們悲聲痛哭,哭唱發喪,當奔喪的親戚朋友來時也要陪哭。同時將死者雙腳卷曲,雙手握成拳頭交叉放于胸前。喪事期間,來吊唁的親朋好友攜帶糧食、酒和牲畜一路慟哭而來,籌備祭奠儀式,人們到靈前唱喪歌。吊喪及守靈時,畢摩要為死者安魂超度,吟誦《安魂經》、《送魂經》。天亮後出殯送葬開始,畢摩念著《指路經》為死者靈魂指點通往祖先發源之路。然後親屬停止哭泣,由畢摩給死者家眷一一招魂,誦《招魂經》。然後鳴槍表達哀傷之情後把死者抬出家門,畢摩還要為其念《出棺經》,眾親友再次與死者道別。死者的尸體由四位男子用木料特制的抬尸架把尸體直接抬往火化地。按照彝族人的規矩,抬尸途中不能歇氣,要一口氣抬到火化地,火化地一般在半山腰。火葬時,要在預先選好的火化地點挖一個坑,用備好的木柴按東西南北擺一個四方形,再按井字形重疊堆放。一般男性木柴堆放九層,女性木柴堆放七層;男尸面向東方,女尸面向西方。

    火化場周圍坐滿了人,他們圍著死者用一只手遮住眼楮聲嘶力竭地大哭。抬尸體的人便把尸體抬上柴堆,頭向東,腳朝西地與抬尸架一起平放在木柴上,把送葬的物品堆放在火化場的周圍。等太陽出山以後,兩位火化人便在木柴堆上澆上汽油,然後分別從死者頭、腳兩處點燃柴堆,熊熊烈火把逝者化為一縷縷青煙漸漸送入天堂。大約一個小時以後火化完畢,火化人便把死者的骨灰捧起來裝在一個白色的布袋里,然後用幾塊鵝卵石把火化地點圍上一圈。死者一般就地掩埋,按男七、女五的規矩放上幾塊石頭作墳標。如果老人去世火化之後要把骨灰裝入袋,用馬馱進深山老林藏于家族專用的岩洞或撒在祖先撒過骨灰的地方,還要制作靈牌。然後把畢摩制作的祖靈供奉在家中,以便家人和後人祭奠。因此,在大涼山地區,根本看不到彝族人的墳墓。

    土葬污染環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防腐液里的汞、砷和甲醛都會污染地下水。靈柩本身也是另一種已知的污染來源。傳統的土葬佔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土地浪費。所以國家早就提倡火葬,這也是處理尸體的一種科學方法。

    大涼山彝族同胞對尸體一直實行火葬,不留墳墓,而且不污染環境、節約土地的習俗非常讓人敬佩。

    喜德縣是國務院指定的全國彝語標準音所在地、和彝族漆器展現“紅、黃、黑”三色文化的發源地,在中國彝族文化中佔有不可動搖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當之無愧的“彝族老家。千百年來,彝族人的火葬方式更是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祖祖輩輩生活在喜德縣冕山鎮小山村的巴久爾鐵更是理解了其中的深刻含義。但他卻沒有想到,自己因為沒有滿足一些村民的無理要求,失去理智的村民卻以最惡毒的方式來踐踏他的道德底線。

    村民們到村委會提出無理要求,巴久爾鐵當場就嚴肅拒絕,當時這些村民也沒有再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巴久爾鐵也以為此事就此了結了,畢竟自己也是按照國家的扶貧政策秉公辦事,這些村民如果覺得自己有理的話,可以直接向上級反映問題,沒有什麼事再與他過意不去。因為在沒有評選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村民跟他的關系都非常的不錯,有什麼事也願意找他幫忙。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能幫到忙的巴久爾鐵也是盡量去幫。他是小山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人民的公僕,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可巴久爾鐵做夢也沒有想到,那些村民因為自己的無理要求沒有達到,竟然變得風狂起來。

    當天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巴久爾鐵回到家里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妻子煮好了飯,巴久爾鐵吃完晚飯之後便坐在家里看電視。盡管電視很好看,但巴久爾鐵因為實在是太累了,便倒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嚕。睡夢中突然被吵醒,巴久爾鐵立即起身打開院子的大門,卻突然發現院子外面站著白天找他鬧事的村民。巴久爾鐵立即友好地與村民打招呼︰“有什麼事,大家都進來說吧!”

    “我們再問你一句,以後政府發給貧困戶的錢財到底拿不拿來平分?”村民們異口同聲地問巴久爾鐵。

    “我們村幾十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貧困的程度都不一樣,所以他們得到的扶持也不一樣。但政府的扶貧資金都是專款專用,怎麼可能拿來分啊?我們會按照政策發放給貧困戶的,你們再這樣糾纏也是不會有結果的,希望你們能理解……”巴久爾鐵仍然耐心地給村民做思想工作。可無論他怎麼說那些村民根本听不進去,一直和他胡攪蠻纏。本來身體就有些不舒服的巴久爾鐵實在支持不住了,他便獨自回到了家里。因為他也知道本民族的人耿直、樸實、豪爽、熱情。但有時候做事也不考慮後果、容易沖動。如果自己再和他們爭下去,矛盾就會更加的激化,到時候發生肢體上的沖突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巴久爾鐵決定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不管村民怎麼罵怎麼鬧,巴久爾鐵根本不去理會。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忍讓並沒有換來村民們的覺醒,後來做出的過分行為讓他再也忍無可忍了。

    巴久爾鐵回到屋里不久,就突然看到外面的天空亮了起來,好奇的巴久爾鐵立即打開門走到院子門口,卻發現幾十個村民不知道從哪里抱來了很大一堆木柴點燃,然後圍著在火堆旁邊陰陽怪氣的念著一些不吉利的詞語。巴久爾鐵突然覺得不寒而栗,因為這不是火把節的日子,當時的氣氛就跟彝族人家火葬時差不多。自己只是為了工作,卻沒有想到這些村民竟然用這樣惡毒的方式來詛咒自己。盡管巴久爾鐵是個非常有修養的人,平時根本不會跟誰發火,但此時村民這種喪失人性的做法突然把巴久爾鐵給激怒了。雖然巴久爾鐵是一個黨員干部,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彝族同胞,骨子里也有彝族人的耿直、尊嚴不能踐踏。有修養不等于沒有底線,踫到了底線就會爆發。于是,巴久爾鐵立即大吼起來︰“老婆,你馬上把手電筒拿來,仔細把今天晚上鬧事的人認清楚。如果以後我們家出了什麼事,這些人統統都脫不了關系,我必須找他們算賬!”

    真應了那句老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從來沒有看到過巴久爾鐵發火的村民一直以為他軟弱、好欺負。突然看見巴久爾鐵怒吼起來,鬧事的村民立即被鎮住了,有的看著事情不妙便悄悄溜走,緊接著鬧事的村民都紛紛離開。鬧劇收場,巴久爾鐵卻沒有半點喜悅,到底如何才能讓村民擺脫愚昧的思想,巴久爾鐵找不到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