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雪中送炭,温暖病重彝族青年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10 17:34      字数:3723
    早婚早育在大凉山的彝族地区非常普遍,也是大凉山彝族同胞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巴久布都家是土生土长的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人,早婚早育的习惯当然就成了自然。既然是自然的事情,巴久布都就没有理由去反驳。2007年,还没有满二十岁的巴久布都便结婚,然后生子。随着三个孩子的陆续降临,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开始捉襟见肘。而巴久布都的身体也非常的不好,经常咳嗽。妻子要照顾幼小的孩子,家里的牲口只有靠母亲出去放牧。但因不懂养殖技术,牲口经常生病不说,到了寒冷的冬天还有牲口被冻死。面对家里的困境,十几岁的妹妹也只好辍学离家出去打工,但因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工资收入也不高。

    2010年,对于巴久布都家来说等于是个最黑暗的日子,平时巴久布都也经常咳嗽,而且还带着很多的血,但他也没有当回事。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多挣钱来改变家庭的贫穷面貌,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忌自己的身体。他也觉得自己年轻,有点小打小闹的病不碍大事。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咳嗽得非常厉害,一直出血不止,而且人也觉得头晕眼花。想到家中父亲才四十岁就因病离开了人世,一家人看到巴久布都此时的情况立即被吓坏了,迅速把他送到喜德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一看巴久布都当时的病情,迅速把巴久布都送去了西昌市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查。这一检查立即把巴久布都和家人都吓住了:肺部出血。

    肺部出血是属于严重的疾病,必须做开胸手术。巴久布都的病情因为时间拖得太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生命。为了挽救巴久布都的生命,家人立即决定为他治病。巴久布都也以为自己做完了手术就不会被病魔折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去生活工作,可他却没有想到是祸不单行。医生在给巴久布都做完手术输液时肺部又出血。医生觉得情况严重,立即把巴久布都转院到了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检查。华西医科大学医院很快检查出结果:巴久布都输液时肺部出血是因为高血压引发的,而且是原发性的高血压。说白了,巴久布都的高血压就是家族的遗传,想起父亲一直身体就不好,而且在四十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巴久布都突然觉得不寒而栗。别人家的传家宝值千金,甚至可以给后代带来富足的生活。而巴久布都家的“传家宝”不但一分钱不值,还处处威胁着后代的生命安全。在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巴久布都的肺部出血是完全治愈,但高血压却无法根治,只有靠终身服药降压。

    在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和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治病,巴久布都总共花去50000多元的治疗费用,除去新农合报销之外,个人还花去30000元。而巴久布都因为做了手术又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在家休息。看到家庭如此的穷困,巴久布都连死的心都有了。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巴久布都又觉得自己根本都没有选择死的权力。自己解脱了,一家老小怎么办?幸好以前政府把巴久布都的妈妈和弟弟列为了低保户,每人每月有95元钱的低保补助,才让巴久布都家有了买米的钱,而供弟弟上学的事就只能落在了妹妹身上。

    2012年,四川省安监局以“挂、包、帮”的方式开始帮扶小山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副局长开始一对一帮扶贫困群众。局长孙建军在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巴久尔铁的带领下开始逐一走访了解贫困户。看到巴久布都家的现状,孙建军非常痛心,立即和巴久布都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孙建军不但在经济上给予了巴久布都帮助,而且还给巴久布都家送去了米、油及生活用品,然后又从思想去开导巴久布都,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困难只是暂时的,现在有这么好的社会,有这么多人的关注,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孙建军局长的亲切关怀让巴久布都非常感动,身体也恢复得很好,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巴久布都又回到了电站打工,而且工资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巴久布都家开始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但巴久布都仍然对学习非常渴望;自己因为家庭原因没有能继续上学,现在弟弟考上了大学也算让巴久布都感到了一丝丝的欣慰。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巴久布都也希望以后孩子都能有机会多读书。家庭教育是关键,作为父亲的巴久布都只想多积累知识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他根本不敢奢望自己这一生还能有什么改变,可他却没有想到,就是他这种对生活的认真态度,为了孩子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做法,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俗话说:闲时学习急时有用。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闲暇的时候不能虚度光阴,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宝贵时光,多学些东西,多做些事情,这样到忙碌紧张时对你会有很大的益处。安静的时候不能白白把时间消耗掉,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问题,再做事的时候就会有条有理。独处的时候,要能够保持光明磊落的行事作风,既不能产生邪念也不做坏事,这样在社会生活中,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尊重。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学问天成。

    2014年,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因为缺文书一职,冕山镇人民政府决定公开通过考试录用,但前提必须是小山村的人才能报考。如果是在成都这边,招考村干部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报考。但因大凉山彝族地区是高寒山区,各方面条件差,人员驻地分散,况且村上又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招考的村干部待遇又低,所以只能在本村招考比较现实。因为不用解决住宿和生活,都是在自己家里吃住,而且对本村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巴久布都开始是没有想到去报考村文书的,他觉得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也没有想过要当官。但别人一直劝他去试试,巴久布都想了想,也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考得上考不上没有关系,重在参与,本来巴久布都就没有报什么希望。可他却没有想到,考试结果一公布,他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成为了小山村的一名文书。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但毕竟是一名乡村干部,可以为老百姓服务,也是给自己一个锻炼成长、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机会。想着自己当时生病住院,面对身体上的痛苦、经济上的穷困折磨得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好心人的无私帮助才让自己渡过了难关、走出了困境,激发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巴久布都是百感交集,他觉得自己唯一能报答社会的就只有好好的工作来回馈社会。

    作为小山村的文书,巴久布都不用天天去坐班,而是和村干部们一起轮班。为了更好的让家庭富裕起来,只要不轮到自己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巴久布都还是坚持去电站打工。需要自己整理的文件和资料,巴久布都都是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加班在家整理。他深深地明白,别人的帮扶只是暂时的,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幸福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点,巴久布都也非常有体会,要不是他平时善于学习,在小山村文书招考时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虽然他当时善于学习,并没有想到要考试当村上的文书。但对于知识的学习积累,已经为他报考文书一职增强了竞争力。一个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不断学习充实,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自觉提高要求和难度,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竞争的机会。人生靠自己干出成绩,赚出财富,拼出奇迹,闯出天地。命运曾经让巴久布都辍学,一场大病又让巴久布都陷入对生活的绝望之中。精准帮扶让巴久布都一家摆脱了贫困,长期坚持学习又让巴久布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小山村通过精准扶贫的帮扶,道路、生活设施、学校等都得到了改善,失学儿童重新返回学校学习了却了巴久尔铁的心愿。曾经生活极度贫困的巴久布都家,通过帮扶和他自生的努力不但成功脱贫,而且他现在也成了村上的一名干部。从小看着巴久布都长大的巴久尔铁对他的人品非常认可,他和自己现在成了同事,更是让巴久尔铁感到由衷的高兴。每当谈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巴久布都都会深深地感激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帮扶。在工作中,巴久布都更是不计个人得失,他觉得只有这样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帮扶。

    巴久尔铁觉得巴久布都的话句句是实情,更认为所有的村民都应该和巴久布都一样,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及扶贫单位的无私帮助、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他却做梦也没有想到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扶贫单位更多物力财力上的帮扶,让小山村老百姓的思想开始扭曲。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各省市在已经有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扶贫开发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检查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和贫困对象脱贫情况。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

    2013年,中国农村扶贫标准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00元,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为贫困人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保完成国家农村扶贫标准识别任务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本省标准开展贫困户的识别工作,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本来还算平静的小山村,却因为评选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演了一幕幕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