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赋
作者:远音尘      更新:2019-02-08 10:38      字数:1054
    秋兴赋

    1

    一起吃饭,同去的驾驶员,自我介绍,我说,这孩子我认识。桌上的人,愣了一下,以为我误认为是主人儿子了。我说,不是,他是王港的。我教过。

    驾驶员吓了一跳。他没认出我来。

    按理,他从七八岁长到三十岁,变化应该很大了,可是我还是一眼认出来了。我从二十岁长到四十岁,成人应该变化不大,他愣是没看出来。人生从十岁到三十岁,那是从春天出发到夏天。只是绿意更深花开更红。而从二十岁到四十岁,那是夏迈向秋。那是叶落花开两重天。人往中年,变化其实是相当大的。是那个树端的鸣蝉,秋意逼近,歌唱也换了副嗓子的。是那树渐至尾声的合欢,粉还是粉着,却明显看穿月升月落,更多沉默似金,只等秋意更深,走向最阔大苍茫的冬季。

    轮回,说的却不是自己了。是后代,接着你活出春天来。

    2

    秋兴赋是潘安写的。序上说他三十二岁上,有了白发。潘安是历史上最帅的男人,白发对他的意义,比起旁人严重多了。他一下子心有戚戚,一时产生退意。然而,有些想法有是有了,正值高位,哪里真正舍得退下?就这么一咏三叹的,直到真正老去。赵孟頫闲居赋之后又写了这篇秋兴赋。一个书家,一生那么长,每个阶段的字都会不一样的。写秋兴赋时,赵才28岁。很有意思,28岁正是枝繁叶茂的盛夏,他的书艺也才在上坡的路上,所以,待得晚年,有人收录他的作品,赵老颇可爱,赶紧在秋兴赋上题:这个确实是我写的呀。当时28岁。

    秋天,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眼里,只是季节的更迭,在发现第一根白发的美男眼里,那是不得了的大事。在文人墨客眼里,那是寂寥、愁苦、悲鸣、萧条、荒寒、枯索。赵孟頫当年写这个字,恣意流畅笔走龙蛇,估计是一路蹦跳着写下来的,笔端是流得出来的盎然绿意。

    3

    我喜欢这样的欢欣鼓舞。就像白石老人的《秋声》,四片芋叶阔笔写出,两只蟋蟀一唱一和,飞出画外的音符每一个都带着秋天的喜悦。公公一生儿女七个,最小的——我家先生,生在秋天,老人家在路边,一口气添了十个大碗,大碗吃饭大碗喝茶,公公是最地道的农民,他不懂那些秋风秋雨愁煞人,他只知道,到了秋天他就会粮满仓满丰收有望。

    4

    欧阳修的《秋声赋》特别有趣:老先生深夜读书,听得外面: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当下大惊失色,忙令书童出去看看。童子一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不禁抚掌大乐,同一片蓝天,不同的人,看法咋就差距这么大呢!

    爱煞张充和的秋兴诗了:“闲窗窈窕暮云垂。”那是怎么的一个俏皮女子?竟得闲窗也窈窕了。

    5

    这几天酷暑难耐,研墨铺纸,书一帖《秋兴赋》,用的是米芾的纵横驰骋,顿觉清风徐来,凉意迭生,写至后来,鸣蝉渐悄,小虫唧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