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的社会价值生态:人态和谐
作者:张宏如  刘洪      更新:2018-05-17 20:53      字数:2190
    提升EAP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生态,是EAP价值生态的中观层面,体现价值追求之“善”,目标是实现心理与社会之间的人态和谐。

    马克思说,现代社会是一门打开的心理学。科学技术在进步,如果人不去学习,不去适应它,很可能出现异化的现象。人创造了机器,却不知不觉成为现代社会的机器,如同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的表演。在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工作压力过度是现代人心理枯竭的前因性变量,而组织的“物化”管理模式则是人们心理枯竭重要的过程性变量。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尽管科学管理曾在历史上为人类经济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物化”模式容易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发人的巨大潜能。现在的管理学界虽然“人本”呼声四起,但工具理性的“物化”倾向仍相当浓厚,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思想、情感等精神能力的关注度仍十分有限。尤其是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明显趋同化,不少组织漠视或忽略了知识工作的这些特质,对知识工作者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作出了非常明确和强制的量化规定,使知识工作者的生理和心理长期处于不自由和压抑之中。英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说:“那样的地方对人类的灵魂来说,真像是一个牢笼,而在那些牢笼里,人们极少得到成长,因为没有让人探索真正自我的空间。更糟的是,待在这些牢笼里不仅乏味,而且还会榨取人的精力,使人无力探索外面的世界。”同时,组织的心理环境治理意识淡漠是心理资本枯竭的外延性变量。多数的企业与组织在这方面的意识还相当淡漠,甚至根本没有。他们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应当是员工的个体行为,组织无须投入人力与财力,因为这种投入无法立即得到有形的增殖回报,不符合企业投资增值的原则。有大量数据表明,这种状况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实,就组织层面而言,开发心理资本有助于突出组织持久的竞争优势。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等均具有积极影响。就社会层面而言,开发心理资本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中国梦”,增强主观心理感,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第一,提升EAP与社会之间的人态和谐,一方面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大量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系统密切相关,遏制、减少、消除不健康的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打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康庄大道。“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需要加强诚信、公正、公平与法治建设,从而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资本的社会价值生态,具体体现为树立希望。心理学上有“隧道效应”,是指当遇到隧道堵车时,看到前面车动了,人们就会愉悦, 因为看到希望了。但是,如果旁边车道上的车一直在动,而自己车道上的车却一直不动,自然就会想着变道,若又被禁止变道,心理郁闷必然产生。“隧道效应”可以解释收入差距与社会阶层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和谐社会会给民众树立希望,只要提供了公平公正奋斗的通道,就会直接提升民众的心理资本。社会和谐同时能给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社会心理支持是指能被人一般地感受到的、来自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心理支持是人们情感阁楼中隐性而又强有力的支撑结构,能够有效调节和缓冲紧张心理或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应激等。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建设需要完善民生和各种制度,增强各阶层民众的安全感与舒适度,营造友好、真诚、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提升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希望和坚韧性品质。

    第二,提升EAP与社会之间的人态和谐,另一方面需要打造健康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是社会的细胞,现代社会人大多是组织人,组织支持是加强心理资本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期需要加强EAP与企业社会工作,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其突出的现实问题,这需要围绕EAP与企业社工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构建我国文化语境的EAP与企业社工理论实务体系 。通过EAP创新企业社工的结构模式,探究EAP创新企业社工的原则、内容与要素,深入研究本土化EAP,创新企业社工的EAP服务模式与功能,将EAP创新企业社工的结构模式演化成开发心理资本路径的策略系统:澄清职业价值观、辅导职业生涯、建构人文关怀环境等,促进员工精神健康,实践社工信念与充权目标,如此可以实现员工、企业与社会的“三赢”,推动劳资关系的升级转型,能切实提升员工的“软实力”。 打造健康组织需要组织在自身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建构人文关怀环境。注重环境激励和人文关怀,既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也符合健康组织的本质要求。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是让被激励者在环境中自觉地行动,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员工获得的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包含尊重、成就感以及自我发展。所以,良好的工作氛围、融洽的工作关系、充分顺畅的人际沟通、周到的人文关怀是建构具备人文关怀环境的主要内容。组织人力资源部门要着力培养组织长远的“软”环境,意识到这是组织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种生产力,能使组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真正塑造团结奋进的团队。组织管理层应切实彰显人本情怀,真正把员工看作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把员工看作组织的主体。因为若缺失“人文关怀”,“人的发展”便变得毫无意义。打造健康组织需要领导层率先垂范,管理层推进落实,沟通宽容,激发潜能,困难帮扶,打造团队,完善人文关怀规范,建立起组织的积极精神家园与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