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食蟹
作者︰濮穎      更新︰2015-12-25 15:24      字數︰989
    我是在水鄉長大,對螃蟹這個鮮活美味的家伙一點也不陌生。小時候稱之“龐海”或“毛海”。水渠中,小河邊,甚至稻田里多的是。也不算什麼稀罕物。“秋風起,蟹爪癢”,中秋一到,便是賞菊吃蟹的好日子。一盆秋菊,一壺好酒,幾只紫蟹,在清秋桂子濃郁的香氣中把盞持螯,耳邊流淌著細膩婉轉的越劇,或是華美雋永的昆曲。不覺便想起《紅樓夢》中詠菊賦蟹的詩句來了。說到賦蟹詩,還是黛玉的那句最妙︰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吃蟹總得有人捕蟹。我舅舅會“掏毛蟹”。一截稻草,在蟹洞口撩來撩去,螃蟹誤以為是食物,便會緩緩從洞中出爪子來,“說時遲,那時快”,一手逮住蟹爪往外輕輕一拽便成了。一個下午,總能掏到五六支。運氣好,也有八,九,十支的。回家後用塑料板刷將蟹身刷洗干淨,特別是毛乎乎的大螯,然後往清水鍋里一扔。水開蟹熟,老遠就聞到鮮腥的味道。

    捕蟹有專門的工具,蟹籠是最常見的︰魚網固定在鐵圈上鐵圈上下留有一定的間隙,基本上在20-30公分左右。里面放些小魚小蝦做誘餌。螃蟹爬進去覓食便出不來了。

    去年的秋天,我到泰州的溱潼,為的就是品嘗溱潼的“籪蟹”。在中國文字中,這個“籪”字就是專門為江甦泰州的“溱湖”而生的。“籪”是溱湖里專門捕蟹的工具,將竹枝或葦桿編成柵欄直立在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繼而捕獲。所以,溱湖的蟹稱之為“籪蟹”,“溱湖籪蟹”名列“溱湖八鮮”之首,聲名遠播。

    “人在江湖”,螃蟹也有它的江湖。陽澄湖,洪澤湖,溱湖,長蕩湖,金湖,高郵湖,濃裝重彩,讓你應接不暇。前幾天朋友送來幾斤高郵湖的螃蟹。打開蒲包隨手拎出一只︰蟹殼堅硬如鐵,呈黛青色,蟹肚潔白干淨。團臍下部飽滿微凸。捏蟹腿,蟹腿長有力,看大鰲,蟹鰲粗且壯。尤其是爪上的一縷縷金毛更顯生猛。“好蟹!滿天下,誰共高?”

    小時候常听祖父說世上兩種吃相最難看,一是吃西瓜,二是啃螃蟹。現在看看都是老黃歷了。如今,西瓜做成果盤,用牙簽挑著吃。吃螃蟹更了不得,有人發明了一套吃螃蟹的工具,剪刀,錘子,耙子,一只蟹能吃個整的出來,不得不佩服食蟹之人的精細。

    螃蟹性涼,所以要佐以姜醋,白酒。烹飪中以清蒸為上。洗淨,扎實(蒸熟時爪子不掉,蟹肉不干)蒸時將腹臍朝上,以免膏油滲入鍋內。

    秋後的習俗很多︰團圓祭月,歸寧賞菊,登高望遠。螃蟹自然是不可缺的。我喜歡吃蟹,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鮮美,更多時候,卻是在回味。回味我們生命中連行漸遠的記憶與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