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国作协培训网络作家工作部署,8月25日——8月29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全国网络作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第1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爱读文学网签约作家蔡白玉应邀参加本期班学习,本号特发蔡白玉撰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体会》。
蔡白玉近影
作为一个从传统文学转入网络文学平台的作者来说,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深切的领悟到网络文学发展的蓬勃趋势,年轻的作家们用他们的视角和眼界打开了文学的另一扇窗口。
网络文学起源于上世纪末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虽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诟病,但他的读者众多,内容涉猎广泛,就如他的写作群体一样,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传统文学偏重于文学性和思想性,值得人去回味去品读,而网络文学更直观更故事性,好的故事和开阔的思路更能抓住读者的眼光。其实以我个人的体念来说,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不存在太多的差异,既然是小说,首先就是讲好故事,一个好的故事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这是传统文学中需要加强的内容,文学语言就是锦上添花。而在此次培训课程中,几位培训课老师都讲到了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也正是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及十九大会议上对文艺作品提出的要求,一部优秀的作品,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传奇的惊悚的……为了夺人眼球而卖弄奇幻巧怪异之类的故事中,作家自身没有思想,没有信仰,作品没有艺术性,我想给读者的感觉最终也就是看了一个故事而已。
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创作,把文艺创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中,放在世界格局当中,大大提升了文艺创作的意义和价值,“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对每一个文艺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我认为只是载体不同,真正优秀的作品是经得起时代和读者检验的。
网络时代其实给了文学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一千三百多万的网络文学作者,每年数以亿计的文字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这在传统文学平台是不可想象的事。也给了很多想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实现梦想的通道。网络文学中有很多值得传统文学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网络文学语言的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传统文学更注重文化内涵,有审美,有文化力量,这是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运营模式又明显强于传统文学,虽然资本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也给了网络文学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内容才是最重要的,网络文学有需要加以引导的地方,网络文学要创作出更符合时代的伟大作品,也不能让文艺轮为市场的奴隶,为金钱为市场而忽略了文学对人们的引导性。文艺作品就如散落的珍珠,用丝线把它们串连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四句话让我感悟很深。做为一个作家,如何才能创作于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需要我们去关照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去看透生活与时代的本质,具备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坚定的信仰,创作出接地气,富用生活,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无论是文学的哪种表现形式,文学对我来说,都是心中不灭的理想,那里茑飞草长,春暖花开。而在从作品走向精品的道路上,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蔡白玉 2018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