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独家专访爱读文学网签约作家苏兰朵
新闻来源:渤海大学大学生记者 王心洁、朱盈供本网专稿 发表时间:2016-10-08 15:58:38 发表人:admin

人物简介:

 

苏兰朵,2006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诗作、散文收入各种年度选本。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声色》,同年开始发表中短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苹果》、《寻找艾薇儿》、《女丑》、《初恋》、《左脚》、《百合》等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转载并收入多部年度选本。201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2011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第四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辽宁文学奖诗歌奖、散文奖、短篇小说奖等奖项。有诗歌、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德文、日文。辽宁省作协理事、鞍山市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鞍山广播电视台。代表作品有诗集《碎·碎念》(获第五届辽宁文学奖诗歌奖)、散文集《曳航·船》(获第六届辽宁文学奖散文奖)、长篇小说《声色》、《女丑》、音乐随笔集《听歌的人最无情》等。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梦想”这块蛋糕,只可惜,有些人把“梦想”贬值为“空想”,而有些人却愿意为了它舍弃手中所获,只为能亲口尝尝“梦想”的味道。梦想,说到底倘若只是兄弟们的豪言壮语,又或是姐妹们之间的闲聊谈资,当清醒之后、话题转变,我们依旧淹没在日常的琐碎里,那份梦想呢,就成为挂在天边最耀眼的那颗星星,遥望着,却不可企及。

 

所以,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能不去“痴人说梦”,而是去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你还心存梦想,如果你还有想要实现梦想的冲动,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找到现实和梦想的平衡点,那么先让我们带你走进苏兰朵的世界,我想,你会受益匪浅的。

 

多重身份,品尝人生酸甜苦辣

 

苏兰朵,身兼电台节目主持人、心理咨询师、诗人、作家等多重身份。作为电台主持人的她,声音优美,沁人心脾;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她,善解人意,理性分析;身为诗人的她,浪漫婉转,热情激昂;而身为作家的她,则集前几者的特性于一身,矛盾却又和谐,让人深陷于她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

 

在记者问道她身兼多重身份的原因时,苏兰朵思考了一会,缓慢却又坚定地说道:“除了写作是完全源于内心的喜爱,其他的身份都是工作,虽然也喜欢,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责任和必须做的成分。”沉默了些许,她又说道:“写作是我的结果,而其他一切经历都是过程而已。这些经历,都或多或少的对我的作品产生影响,或者说从各种角度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首先,她是一位电台节目主持人。在大学时,苏兰朵在学校的广播站担任播音员,坚持了四年。到毕业时,她觉得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是自己的谋生渠道。正好当时鞍山经济台对外招聘,她就毅然决然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从吉林来到了辽宁,成为了一名电台节目主持人。有位学者说:“我猜,选择做电台主持人大概源于她对声音的迷恋,所以才会一头扎进去,细细分辨声音和声音的不同。”她出版的长篇小说《声色》就是完全取材于她的主持人的这段经历,其中五六个男女主角就均是在电台工作的。不管怎样,在做主持的过程中,让她不断地有机会尝试接触了其他的身份——

 

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于苏兰朵的写作影响更大一些,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这成为了她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当问及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缘由时,她回忆道:“因为,当时我在做一档心理咨询的电台节目,出于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于是就专门学了心理咨询师的课程,觉得这样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我自己对心理学方面也很有兴趣,就这样成为了心理咨询师。”她想了一会说道:“虽然后来我不做这个节目了,但是我仍然在坚持对外做咨询,并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更多的目的还是希望积累一些人物故事的素材,能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后来在创作的过程中,小说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一些边缘人物的心理这样的题材。

 

诗人—苏兰朵回忆道,当时自己在电台做了一个文化节目,需要采访很多作家、诗人。当时采访的诗人比较多,看了他们的一些诗,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写诗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当谈及这段时光时,她的眼睛仿佛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现在我写小说,尤其是写中长篇时,我又会怀念写诗的那段时光。因为写诗给人的感觉太好了——一瞬间的灵感火花闪现,你就能把它捕捉到,用不是很长的时间就能把它完成,这个过程是非常舒适的。”

 

由此可见,作为作家的苏兰朵是幸运的。自称“在电台说话谋生”的她在将声波通过电台传向一个城市的同时,收获良多:大众的关注、认同,以及许多故事、许多情感。声音是她的朋友,文字则是她的爱人,她说,“这过程像一场漫长的爱情和拯救,回头看去,如同托尔斯泰的《复活》,我就是聂赫留朵夫,心甘情愿地谈了一场和文字的恋爱。”

 

声音和文字在苏兰朵身上神奇地遭逢了。语音和文字,哪一方具有本质意义上的优势地位?这个德里达式的哲学难题似乎并未对苏兰朵构成困扰。她灵巧地游弋于两者之间,使两者互为表里,互相说明。这真是一场美丽的相遇,无论如何,她赋予了文字以可朗诵的质地,也扩大了声音的内涵。

 

忠于文字,见证梦想华丽绽放

 

曾经看过的一篇文学评论,上面说道对于非职业小说家而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对其小说创作构成的影响。当时作者的推论是,职业是我们通向广阔社会的一个窗口,它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他/她的兴趣、关注点,甚至某种程度上决定他/她的性格、命运,最后长成写作中的那条主线。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苏兰朵笑着回答:“职业生涯对于写作的影响肯定会有的,每个非职业作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他职业的影子,像雷蒙德卡佛之类的作家都是这种情况。张爱玲讲过:‘人要写熟悉的作品。就是说要写你熟悉的生活,这样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我有很多身份,但是它们不是我主动要去尝试的,只有写作是我主动要去做的,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34岁时我才开始拿起笔,去写作,就是为了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写作是一条必由之路,其他的都是过程。”

 

作为小说家的苏兰朵,2009年,在出版了一本诗集《碎·碎念》和一本散文集《曳航船》之后,苏兰朵转身投入了小说的创作中,其成果就是这部出版于2010年的长篇小说《声色》。当被问及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转型的原因,苏兰朵低头沉思了片刻,回答道:“实际上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写小说,没想过还经历了一段写诗的过程。但是这段过程也很珍贵,它锤炼了我的语言能力,对后来我写小说语言方面、思想提炼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当记者问到诗人与作家身份的不同时,苏兰朵回答道:“写诗的过程是非常让人享受的,但是写小说就不是这样的了。写小说当然也有享受,但是小说的主线拉得比较长,有时会让你感觉很累。尤其是写长篇,我们行内的作家有一部分人认为,在你构思完之后,更多的是拼体力,它就像是体力活。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尝试长篇,因为很可能你的身体扛不下来。所以从创作的过程上来讲,它们还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写长篇又很过瘾,因为它有充分的空间来表达你每个层面的思想,把你想表达的层面都能详尽地写出来;而诗歌则是瞬间的火花。所以它们给你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但它们又有共通之处:好的诗歌和好的小说实际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有深刻的内涵和好的语言。”

 

提起苏兰朵,就不得不提起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声色》,她运用幽默的东北方言,记载着电台内外的酸甜苦辣。当被问到为什么要以《声色》为题时,苏兰朵笑了笑,说:“声色,这两个字,在我的这本小说名字里可以说是两个词,或者说是两个并列的词组:声是指声音;色,指看到的颜色,引申含义是指多彩的生活,又或者多多少少和情色有点关系的生活,所以“色”的含义更加丰富一些。我的这本小说人物都是在电台工作的,电台的主持人就是我这本小说的男女主角,有五六个。所以“声”反映的是他们在电台工作的部分;而色则反映他们的情感生活,就是离开麦克风,老百姓能够听到的电台以外的生活,所以我把它取名为《声色》。”

 

《声色》讲述的是发生在虹电台的故事,围绕着虹电台台庆晚会这一核心事件,总监和主持人们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场又一场悲喜难辨的人生故事。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发现了苏兰朵对于笔下人物心理和命运探究的热情,领略到她圆熟的叙事能力,也认识到了她的力量。

 

在采访中,苏兰朵对记者说,这部小说其实是偶然诞生的。在2008年年底,她准备出版第二本书——散文集《曳航·船》,请了鲍尔吉·原野老师写序。在与原野老师唠嗑时,苏兰朵和他说,自己其实还是想写小说。原野老师就说:“你要是想写小说的话,那你就动笔写啊,你在这想多少年都没有用啊,你写了才有。”

 

“可是我当时没有什么准备,就怕自己写不好。”她解释说。

 

那时原野老师就用激将法对她说:“你写吧,你今天从我这回家后就开始写,你写多长时间都没关系,你写完再来见我,你要是写不完就别来见我了。”

 

“当然这话是半真半假的,是有开玩笑的成分存在的,他肯定还是会见我,不能说以后就不见了。但是他说的这话我还是很当真的,或者说我觉得他说这话有道理——‘想了就应该去做,如果不做,就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回家就开始构思。这本小说的初稿用了三个月就写完了,然后我就给原野老师打电话告诉他我写完了,他非常惊奇,没想到我真的写出来了。所以说这本小说的诞生应该感谢原野老师,如果他没有那么激我一下,我可能不会这么快把它写出来。因为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经过小说训练,没有写过中长篇。”

 

 苏兰朵心里一直想写小说,可那时却一直没能实现,因为她也不敢写,不想相信自己能够写出来。这时的她,也不过是一个只敢做梦、去幻想的人,可此时她抓住了原野老师扔下来的浮木——想了就去做,如果不做就什么也没有。和有的人相比,她无疑是幸运的,可也要取决于自己是否有为梦想拼搏的决心,显然她有,因此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牧羊人曾说:“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象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在做梦想的路途中,勇气真的是难能可贵。忠于文字,苏兰朵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不忘初心,坚守作家责任义务

 

作为一个当代的女性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在苏兰朵的小说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东北元素,比如说《女丑》,讲述的就是二人转演员碧丽珠的故事,在苏兰朵以前的访谈中,她说二人转演员身上有一种原生态的、粗犷的、甚至侠义的美。作为东北的文艺工作者,她在地域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采访中,她说:“我实际上对民间艺人这类人群是很感兴趣的。我觉得东北以外的人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二人转。在他们的想象中,可能二人转就是很俗、甚至有些涉黄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艺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只认为它很俗、很逗乐、那些演员就是在耍。而没有更深层的去走入他们的生活不知道这样的人群,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所思所想是什么样的。其实在我内心深处只有一个想法,东北以外的人在很大层面上不了解东北人,不了解东北文化,他们只了解表面的。”

 

“我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就是希望把我所知道的拿出来,让他们知道,抛开那些表像,东北作为一个地域,这片地域上的人、文化、深层次内在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它的渊源是什么样的。我希望他们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因为你看到的,表面的东北,就像一棵树结下的果子一样,你不能因为尝了一下果子,很酸的很涩的,你就说这颗大树就是很酸的,很涩的。那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我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希望能告诉他们不止这个果子,我要让他们知道这个果子是怎么结出来的、这棵树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个根扎在什么土壤里。这就是我在或多或少地想要在作品中展现东北地域文化的一个原因。”

 

成为作家后的她,依旧不改本心,不被浮华利益迷倒。在问道她所认为的作家责任时,她说:“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把作品写好,写出精品,认认真真的写出来,尽自己所能,写出一些思想深刻的,有艺术探索的东西。而不是说为了钱出卖自己的人格,别人让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完善自身,忠于文字,不忘初心,在淡然中亦不失对创作的热情,这是记者采访过苏老师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后,苏老师想和正在看这篇专访的你说这样一段悄悄话:“人生有秘诀吗?我能告诉你的是,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好。还有就是,要永远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些不能保证你成功,但一定能让你在人生的终点无悔。”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觉得其实生活,真的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梦想,然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的梦想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变成了幻想,只因为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他们坚持的时间不一样,最终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知道,苏老师会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多久,会取得怎样的成就,但是我们相信,无论怎样的风雨挫折,她都不会放弃,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得趁年华,若这里的生活你早已厌倦,不妨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之旅,让阳光重燃内心的热爱,让灵魂感受浴火重生的变化。你会发现,你最终要追寻的远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上的丰满,那是难得比物欲更高级的享受,并且它公平而不分贵贱,谁都能够获取。以梦喂马,驰骋岁月;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最后,希望你们,梦想成真。

 

参考资料

苏兰朵-百度百科

岳雯:“伤口”的故事│这个叫做苏兰朵的作家

最后,感谢苏兰朵老师、吴长青老师对此次专访的大力配合和帮助,感谢渤海大学大学生新闻中心林缨珊对此次专访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