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卷 首 语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3-11 15:00:45 发表人:admin

 

里下河是文学的一片沃土。

这里文学传统悠久,优秀作家和作品层出不穷。这里曾产生了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出现过最著名的平民诗人吴嘉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这片沃土涌现了一批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不仅延续了里下河文学的历史经脉,也为里下河文学烙上了鲜艳的当代性标志。

2011年,以“兴化文学现象”为题,江苏省作家协会召开了第一个有关里下河文学的研讨会。这次研讨论会的成果,不仅在于讨论和总结了作为里下河腹地的兴化作家群的创作特点和地方性价值,同时再一次强化了里下河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格局。文学界和评论家感到,将里下河文学整体推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视野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为此,2013年9月,由《文艺报》社、江苏省作家协会、泰州市文联联合召开了“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来自全国30多名文学专家对“里下河文学流派”的界定、作家概况、文学成就和特点、审美属性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专家们主导意见认为,里下河文学流派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流派,里下河地区的众多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同一审美属性或倾向,虽然没有自觉地提出文学主张,也没有刊物,但是却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文学的多样性来讲,里下河文学无论作为流派,还是作为作家群,作为创作整体现象,其文学意义与文学史价值同样重要。专家们还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里下河区域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不同文学类别的发展都十分均匀,而且表现在不同代际的作家群体都有不俗的实绩。里下河区域的作家和评论家们,都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直接参与并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换言之,里下河文学的发展轨迹,可以作为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样本,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存在,也可以作为一部微观文学史来解析。专家们更从地方文化传统和文学资源上,对建构当代中国地文性文学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探讨。由四条水系切分割而成的里下河,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而且是江淮之间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文化空间。置身于这一空间里的作家写作,具有文学共通性,其价值追求、叙事特质、语言风格等具有同构性,而将这个区域范围内作家们纳入一个“流派”,并非为了说明这些作家的个人风格意义,也不是建立文坛地方军,而是要通过地方性的解读,重新获得文学在今天的价值,即在地方性重构中整合文学的意义。建立和认可里下河文学“流派”,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地方”认知来重新获得其文学原创动力,从而在当今文学破碎化和边缘化的危机中,以其整体切入中国当代文坛并对未来发生影响。

这次研讨会的最直接成果是,按照专家们的意见,我们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成立了“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以此为始,对里下河文学的研究,以及推动里下河文学流派的进一步展开,有了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支持。

为充分展示里下河文学的群体风貌,也为“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的长远计划,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里下河文学》研究杂志,读者可以通过这本杂志,深入了解里下河文学的风貌、特质、内涵和成就。我们相信,在里下河地区这片文学沃土上,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进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