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看世界金奖童画,读中国纯美童诗
《世界金奖童画﹒诗》:汇集中国“儿童画之乡”徐州睢宁近百幅世界大奖儿童画,这些图画分别获得匈牙利国际青少年画展金奖、芬兰国际青少年画展金奖等世界级大奖,表现了孩子们对大千世界的奇妙想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样是涂鸦,为什么这些孩子的画可以获得国际大奖?看完这套书,你将揭开其中的奥秘。
这套书另外一个特点是,诗情画意。著名儿童诗人巩孺萍为每一幅儿童画配上了妙趣横生的诗歌,在对儿童画进行趣味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想像空间,赋予儿童画更加醇美意境和丰富内涵。儿童画教育专家朱君老师为每幅画进行了点评,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儿童画的创作灵感和艺术价值。毕加索曾经说过:“要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子一般作画。”因此,这套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大人同样能从中得到启发,找回失去的童年。
图画没有国界,这些看上去拙朴稚嫩的绘画,蕴涵着孩子们奇幻的想象和纯真的心灵,另人怦然心动。中国孩子的画征服了世界,如此集中,诗意呈现,还是第一次。因此,这套书不仅值得拥有,更值得永远珍藏。因为这些画和诗里,有我们共同的童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
作者介绍
巩孺萍,教育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作品入选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14中国童书榜100佳。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瑞典语、阿拉伯语、越南语、马来语等在国外和港澳台出版。著有儿童诗集《再见雪孩子》《窗前跑过栗色的小马》《变来变去的妈妈》《我的第一本昆虫记》以及绘本《“没想到”婴儿创意图画书》等。
睢宁儿童画介绍:
睢宁儿童画1955年孕育破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奖章,其中7幅是徐州市睢宁儿童的作品。在2010年日本第40届世界儿童画展评选中,睢宁儿童画再创佳绩,共有98幅作品获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儿童画之乡”的魅力。
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54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荣获各类奖项98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3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160枚;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国家文化部于1996年12月正式命名江苏睢宁为“儿童画之乡”,这一殊荣至今仍是全国唯一。如今,睢宁儿童画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精美名片,也成为睢宁最为独特的优势资源。其新颖明快的乡土气息,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的创造力,洋溢着童心的天趣和光彩。
一个神奇的世界(序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
每当我面对儿童画,我都会长久地反复地赏读。那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画面所呈现的是大胆的笔墨,丰富的色彩,飞腾的线条。渐渐地,我忘记了我身在何处,所有的思绪都沉浸在那画面中。
儿童画很奇妙,甚至很神秘。当婴儿刚会拿起画笔,面对画纸,他便成了一个天生的画家,他们无师自通,信笔涂鸦。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实在无力解读他们的画,我只能在他们的画中去寻找,去猜测,去发现。那画没有终极的诠释。即使是学了一些绘画的技法,儿童画也往往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佳妙。
儿童画看不明白,还要看,而且是饶有兴致地看,这就是儿童画的魅力。这魅力最吸引的是诗人。巩孺萍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她为这些儿童画题了诗。但她不是解释这些画,她是神游于画中,在寻找,在发现,在联想,在幻想,在跳跃,在腾飞,总之,这画让她痴迷忘我,她以一个新的我走进这画中了。这些画是她的梦幻,是她的灵感,是她的诗园。于是,在她的眼中,她看到长颈鹿家的房子“又高又阔”,它说“我家的屋顶\是天空做的”( 《长颈鹿》)。 河面上,“一只只船儿结伴而出”,诗人说,“那是巨人们穿着鞋子\在河上漫步……”(《春天的小河》)一幅题为《小河流过家门前》的画,诗人欣赏着画面,望着那些小鹅天天下河,诗人写道:“游泳捉鱼\是唯一的功课”(《乡村的早晨》)一幅画:小镇黄昏。房顶天线。“它呀\在等着夜幕垂下\好挠一挠\月亮的小脚丫\让它笑成一一\弯弯的月牙”(《小镇黄昏》)……
我不必再多引用这些“题画诗”,这些诗与画,是珠联璧合,是相得益彰,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发现。当诗与画相融合的时候,我们便全身心地回归童年,忘记了年龄,忘记了世俗,我们忽然悟出,无论快乐,无论悲伤,童年都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我又想起毕加索说过的那句话:“要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子一般作画”。因为孩子的画里有诗情画意。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