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縣朱寨鎮後小學校 馬之軍
多年的創作與思考,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文無定法,不拘一格”。對于中小學生寫作來說,更亦如此。听過幾次作文教學課,作為一名神聖的領路人和教育者,當今天的老師們手執長卷大念特念考場上那些貨真價實的滿分作文,指指點點時;貢奉著那些大本小本熱火朝天的金牌教輔書叫吼著︰這就是學好作文的法寶,反反復復時;搬出來幾段老掉牙的陳詞濫調,讓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論述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老論點來來回回時;對學生的一次次小小地創意與單純的想法,橫加指責,還口口聲聲說作文千萬不能這樣寫時;從某個角落,搜索來過來的一小塊題目隨意的抄在黑板上當作業,讓同學們好好想,好好寫,下課時交上來!從孩子們一個個懵懂而又單純的眼神里,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讀懂這麼一個淺顯的道理︰對于作文好好想想,認真思索的其實應該是我們這些引導者,而絕非學生一方。
在如今的課堂上,我們能依然可見那些崇高地理想教育。“理想是火,點染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你未來的路!”這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的一句話,後來有人評論說普希金的詩,不僅僅是解放了深受苦難,迷失方向的那一大群人,更大程度上它還引導了全世界等待夢圓的人。
記憶中,同樣也有一篇關于西部學生所寫的作文。不過是由一位西部作家記錄下來的︰“難得回趟老家,路過曾經就讀四年書的金盆小學看望年邁的啟蒙老師。
晚上,在與老師東扯西談似的閑聊著,聊著聊著我便隨手翻起桌上的一摞作文本來。老師說︰“孩子不多,整整二年級才一個班,共24名學生。在鄉下學校二年級的孩子剛寫作文,不經意間翻著孩子們的作文。停下來便開始讀一篇《我的理想》。
粗糙的格子本上寫道︰”阿爹還沒走(當地人稱死為“走”)的時候,他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爭取做個科學家;而阿媽卻要我做個公安人員,說這樣啥都不怕!我不想當科學家,也不想當公安。我的理想是變成一只狗,天天夜里能手在家門口,因為阿媽膽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媽說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這樣阿媽和我就都不怕了。
做個假如︰若是你批改這樣的小學生作文時你會怎樣想?你會怎麼批?怎麼改?
作文很短,剛好一頁,字歪歪斜斜地。只見那一頁,被老師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叉,沒有打分估計是嚴重的不及格了。是呀!普天之下還會有誰的理想會成為一只狗呢?做老師的一定會狠狠地斥責這個孩子........
天使的願望總會得到傻子的拒絕。作為老師,我們真的不能左右任何一個孩子,對理想所發自內心地純潔表達,更不能輕易的否定掉孩子們對愛的渴求與向往。作文是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記得徐匡迪曾經說過︰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教育是黎明,黎明的意義在于喚醒!所以我覺得︰作為教育者,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單純地指著黑板,告訴講台下的同學們,這個字念“愛”,更大的則是要真誠的喚醒每一個孩子深藏心底兒的愛,讓他們學會表達愛和感受愛的力量。
我覺得︰對于寫作,對于接受初等教育的學生側重于記敘文,而有必要經常寫一點議論性文章有助于提高思辨性和表達能力,促進邏輯推理能力。但是,作文本質是一種文體傾訴的需要,無論選擇什麼文體,都應融入作者的真實感情,這樣的文章才會有生命力。
白居易有一詩曰︰“感人者,莫乎感已。”意思就是說寫一篇文章要想感動讀者,那麼他一定要先打動作者自己。現代文學大師郭沫若先生在創作《女神》時,曾經匍匐在地上,任內心激奮不已;巴爾扎克在潛心創作《高老頭》時,曾經為劇本中幾個小人物淒慘的命運而淚流滿面;元曲大家湯顯祖在創作《牡丹亭》時,曾為劇中幾個小人物的命運而大哭不止。由此可以看出,古今名家在潛心創作時,完全拋開了名與利,任由內心真實的情感主導來自己筆下的文字。但時下的中學生作文呢?過早地打上了些功利性的烙印,過分的追求外在的包裝和華麗的語言,有點扭曲了作文的本意,花里胡哨,胡編亂造,賣弄文字,極盡媚態,東抄西湊,從而導致了寫出的文章情態失真,難以服人。
且看某省一篇滿分作文《琴聲感動我的心》。開頭就交代︰“在寧靜的古道上漫步,遠遠就听見”一陣幽幽的鋼琴聲和著徐徐清風輕輕送入我的耳朵,“走近一看,原來聲音是從一間破舊的小屋里”傳來這“悠揚的琴聲”,正看到一位聾人在陪伴一位盲姑娘練習鋼琴。故事夠感人的吧!但是︰“一間破舊的小屋”擺著“一架鋼琴無論怎麼看也都不協調”,也難以讓人相信,這真的是生活中的現實嗎?
所以,故事感人的前提是真是合理。但是如果有違背生活中的基本常識、經驗和認知推理的話打動讀者也就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小學作文中存在著很這樣的例子,為獲得評委老師的同情,不惜濃墨地編造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類的假故事,假情節。為此,我們有必要呼喚真情實感的文章,召喚每一個中小學生張開你心靈的翅膀,在自由的世界里馳騁,放下包袱,放松心情,讓每一位振翅膀的心靈都能共享同一片藍天........
對于創新作文教學,現在提來也並不算新鮮了,可作文教學千萬不能被忽視了“創新”這個重要的成分。創新作文需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張揚個性,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寫作富有個性和創造性文章,從而培養他們終身發展所要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實踐活動,據報道學習美國的一位小學生從一個蛋可以聯想到雞蛋里孵出美國總統,而我們的學生卻只會一律的想到母雞和公雞!是誰剝奪了他們的想象力?我們的孩子從小便被按照一個統一的成長模式塑造,其想象可想而知有多麼弱。孩子是民族的未來,而一個民族沒有創新力是很可怕的。中小學作文創新,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下面則以某中學生《小蜜蜂和小蜘蛛,結婚了》這篇創新習作做個例子。
訂婚儀式上︰小蜜蜂雙翅垂下杏眼含噴,兩眼茫茫的看著,兩個觸角不停的抖動。而小蜘蛛穿著黑色西裝,戴著金絲邊的眼鏡,懶洋洋的趴在椅子上,一絲哀愁鎖在眉間,八只還在胸前無序的拍打著,他們的媽媽紅光滿面,興奮的交談著。
小蜜蜂飛回家雙翅一重,癱在沙發上,兩腮茫然的看著面前的鮮花。突然,他跳了起來嚷道︰媽我不和那個丑八怪結婚!我喜歡飛蛾哥哥.....“什麼?蜘蛛有什麼不好?別看他相貌丑陋,好他人家也是搞網絡的!現在網絡多活呀!跟著他,你肯定吃大餐,做名車,住別墅,這才是郎才女貌?媽媽接著說︰”那個飛蛾消防員,工作太危險了!一不小心自個兒就義葬了!“那樓上的螞蟻大哥也挺好呀!”
“他一個窮包工頭的,連輛卡車也沒有,什麼東西都自己扛。”
小蜜蜂沉思了片刻,無限神往的說︰“鄰村的蟋蟀哥唱歌多好听呢,人也很好!”
“ 閨女呀!雖說她歌唱得很好,可二胡拉的也太難听了。你呀,就听我的吧!”
“唉!”小蜜蜂長嘆一口氣,回到家一個人坐在沙發上,不停地吸著雪茄,憂郁萬分,忽然沖著媽媽嚷道︰“我不喜歡蜜蜂,人家蝴蝶小姐多麼漂亮······”
“蝴蝶有什麼好,她不過是個賓館服務員,對什麼人都親親熱熱,虛情假意,從沒真心待過別人。”
“可是我還有點喜歡蚊子小姐,說話柔聲柔氣的······”
“別提那護士,上次給我打了一針,結果全身過敏,到現在還又腫又癢呢!”
----選自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年度中學生考場滿門作文選》
小作者采用寓言的方式,運用巧妙而又不失幽默的對比,恰當好處的點出了小蜜蜂與小蜘蛛地憂愁,同時也諷刺了現實中的一些生活現象。我覺得中小學生作文大可借鑒一下此文,大膽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與那些滿是生硬與搪塞的文章相比,這樣的寫作方式是不是更容易為我們所掌握呢?是不是更容易激發廣大中小學生的創作熱情與協作興趣呢?
良好的作文基礎,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與生活實踐,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素材才會如潮水般源源不斷而來。有些中小學生總是喜歡抱怨說︰“沒有課外書讀,怎麼讀,上哪兒讀?”這樣的話听起來還格外有理,可細一想,他們怎麼可能會沒有書讀呢?
哲人說︰“生活就是一本很厚又很實用的書。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書,也並不僅僅單純的指狹義上的書,而是包羅萬象的。歷史是一本書,大自然是一本書。動物世界是一本書和我們身邊的大社會也同樣是一本書。社會中“存在著善良,同樣也存在邪惡那些並不和諧的音符。”本人創作中的一篇散文隨筆《農民工》以其樸實的筆調反映了現實社會中農民工,他們的悲慘命運。有一位作家讀後曾這樣評論︰“樸實的筆觸寫出了是對農民工問題的深刻思考。行文中更真情而又自然地流露出小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行文流暢,要言不煩,熟為難得。”先選摘部分內容著如下,以供品鑒︰
有一種聲音,或許是你不曾在乎的。在城市中,他們像一株隨風搖曳的野草,根卻被深深植入在了這片原本並不屬于他們的土地之上,所以在一個個城市的印象里便永遠烙下了一個深沉而又略帶灰澀的名字—農民工。這一年七月,麥子泛黃的季節,黃燦燦的像緞子一樣隨風起伏。收割的日子,天沒亮他們就開始了拿水帶飯的梯子,頭頂著星星在地里忙活了。于其累死累活一年,他們也知道︰種地只會愈種越窮。
農民工的戶籍問題成災!珠三角1500余名農民工超時加班,收入為0元!為討140元的工錢,農民工遭北京包工頭惡意報復!30名討薪民工被近百人追打!農民工春節回家遭搶!農民工······
農民工。干著最髒的活;吃著最少的飯;穿著最髒最破的衣服;走在最繁華最清潔的街道;拿著最低少的工資,卻生活在城市最低矮最潮濕的民工區中!
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說︰中國的農民工至少為中國每年GDP的增長佔有7%的份額。中國的城市為什麼會出現成千上萬的農民工?他們辛勤工作,為什麼生活依然舉步艱難?解決農民工問題,是不是顯得十分重要?
問我嗎?
--—我問誰!
----- 選摘自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第五屆冰心作文獎獲獎作品集》
本文是搜集與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後而進行創作的,完成後,立刻產生了巨大反響,並接連在國際、國內各種文學大賽中獲獎達10余次,繼而被數十家網站及相關出版社相互轉載于發表。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寫作前往不能急功近利,更要相信寫作不會有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