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作文创新与课堂习作艺术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3-11 13:20:01 发表人:admin

            

                  安徽省阜南县朱寨镇后小学校 马之军

    多年的创作与思考,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文无定法,不拘一格”。对于中小学生写作来说,更亦如此。听过几次作文教学课,作为一名神圣的领路人和教育者,当今天的老师们手执长卷大念特念考场上那些货真价实的满分作文,指指点点时;贡奉着那些大本小本热火朝天的金牌教辅书叫吼着:这就是学好作文的法宝,反反复复时;搬出来几段老掉牙的陈词滥调,让学生们热火朝天的论述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老论点来来回回时;对学生的一次次小小地创意与单纯的想法,横加指责,还口口声声说作文千万不能这样写时;从某个角落,搜索来过来的一小块题目随意的抄在黑板上当作业,让同学们好好想,好好写,下课时交上来!从孩子们一个个懵懂而又单纯的眼神里,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懂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于作文好好想想,认真思索的其实应该是我们这些引导者,而绝非学生一方。

    在如今的课堂上,我们能依然可见那些崇高地理想教育。“理想是火,点染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你未来的路!”这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句话,后来有人评论说普希金的诗,不仅仅是解放了深受苦难,迷失方向的那一大群人,更大程度上它还引导了全世界等待梦圆的人。

    记忆中,同样也有一篇关于西部学生所写的作文。不过是由一位西部作家记录下来的:“难得回趟老家,路过曾经就读四年书的金盆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

    晚上,在与老师东扯西谈似的闲聊着,聊着聊着我便随手翻起桌上的一摞作文本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整二年级才一个班,共24名学生。在乡下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刚写作文,不经意间翻着孩子们的作文。停下来便开始读一篇《我的理想》。

    粗糙的格子本上写道:”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争取做个科学家;而阿妈却要我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能手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做个假如:若是你批改这样的小学生作文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批?怎么改?

    作文很短,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地。只见那一页,被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没有打分估计是严重的不及格了。是呀!普天之下还会有谁的理想会成为一只狗呢?做老师的一定会狠狠地斥责这个孩子........

    天使的愿望总会得到傻子的拒绝。作为老师,我们真的不能左右任何一个孩子,对理想所发自内心地纯洁表达,更不能轻易的否定掉孩子们对爱的渴求与向往。作文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记得徐匡迪曾经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黎明,黎明的意义在于唤醒!所以我觉得: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指着黑板,告诉讲台下的同学们,这个字念“爱”,更大的则是要真诚的唤醒每一个孩子深藏心底儿的爱,让他们学会表达爱和感受爱的力量。

    我觉得:对于写作,对于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侧重于记叙文,而有必要经常写一点议论性文章有助于提高思辨性和表达能力,促进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作文本质是一种文体倾诉的需要,无论选择什么文体,都应融入作者的真实感情,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白居易有一诗曰:“感人者,莫乎感已。”意思就是说写一篇文章要想感动读者,那么他一定要先打动作者自己。现代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在创作《女神》时,曾经匍匐在地上,任内心激奋不已;巴尔扎克在潜心创作《高老头》时,曾经为剧本中几个小人物凄惨的命运而泪流满面;元曲大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曾为剧中几个小人物的命运而大哭不止。由此可以看出,古今名家在潜心创作时,完全抛开了名与利,任由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导来自己笔下的文字。但时下的中学生作文呢?过早地打上了些功利性的烙印,过分的追求外在的包装和华丽的语言,有点扭曲了作文的本意,花里胡哨,胡编乱造,卖弄文字,极尽媚态,东抄西凑,从而导致了写出的文章情态失真,难以服人。

    且看某省一篇满分作文《琴声感动我的心》。开头就交代:“在宁静的古道上漫步,远远就听见”一阵幽幽的钢琴声和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走近一看,原来声音是从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传来这“悠扬的琴声”,正看到一位聋人在陪伴一位盲姑娘练习钢琴。故事够感人的吧!但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摆着“一架钢琴无论怎么看也都不协调”,也难以让人相信,这真的是生活中的现实吗?

    所以,故事感人的前提是真是合理。但是如果有违背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经验和认知推理的话打动读者也就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很这样的例子,为获得评委老师的同情,不惜浓墨地编造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类的假故事,假情节。为此,我们有必要呼唤真情实感的文章,召唤每一个中小学生张开你心灵的翅膀,在自由的世界里驰骋,放下包袱,放松心情,让每一位振翅膀的心灵都能共享同一片蓝天........

    对于创新作文教学,现在提来也并不算新鲜了,可作文教学千万不能被忽视了“创新”这个重要的成分。创新作文需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写作富有个性和创造性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发展所要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据报道学习美国的一位小学生从一个蛋可以联想到鸡蛋里孵出美国总统,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一律的想到母鸡和公鸡!是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孩子从小便被按照一个统一的成长模式塑造,其想象可想而知有多么弱。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而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力是很可怕的。中小学作文创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则以某中学生《小蜜蜂和小蜘蛛,结婚了》这篇创新习作做个例子。

    订婚仪式上:小蜜蜂双翅垂下杏眼含喷,两眼茫茫的看着,两个触角不停的抖动。而小蜘蛛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金丝边的眼镜,懒洋洋的趴在椅子上,一丝哀愁锁在眉间,八只还在胸前无序的拍打着,他们的妈妈红光满面,兴奋的交谈着。

    小蜜蜂飞回家双翅一重,瘫在沙发上,两腮茫然的看着面前的鲜花。突然,他跳了起来嚷道:妈我不和那个丑八怪结婚!我喜欢飞蛾哥哥.....“什么?蜘蛛有什么不好?别看他相貌丑陋,好他人家也是搞网络的!现在网络多活呀!跟着他,你肯定吃大餐,做名车,住别墅,这才是郎才女貌?妈妈接着说:”那个飞蛾消防员,工作太危险了!一不小心自个儿就义葬了!“那楼上的蚂蚁大哥也挺好呀!”

    “他一个穷包工头的,连辆卡车也没有,什么东西都自己扛。”

     小蜜蜂沉思了片刻,无限神往的说:“邻村的蟋蟀哥唱歌多好听呢,人也很好!”

    “ 闺女呀!虽说她歌唱得很好,可二胡拉的也太难听了。你呀,就听我的吧!”

     “唉!”小蜜蜂长叹一口气,回到家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不停地吸着雪茄,忧郁万分,忽然冲着妈妈嚷道:“我不喜欢蜜蜂,人家蝴蝶小姐多么漂亮······”

     “蝴蝶有什么好,她不过是个宾馆服务员,对什么人都亲亲热热,虚情假意,从没真心待过别人。”

      “可是我还有点喜欢蚊子小姐,说话柔声柔气的······”

      “别提那护士,上次给我打了一针,结果全身过敏,到现在还又肿又痒呢!”

                                    ----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年度中学生考场满门作文选》

      小作者采用寓言的方式,运用巧妙而又不失幽默的对比,恰当好处的点出了小蜜蜂与小蜘蛛地忧愁,同时也讽刺了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现象。我觉得中小学生作文大可借鉴一下此文,大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与那些满是生硬与搪塞的文章相比,这样的写作方式是不是更容易为我们所掌握呢?是不是更容易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协作兴趣呢?

    良好的作文基础,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生活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素材才会如潮水般源源不断而来。有些中小学生总是喜欢抱怨说:“没有课外书读,怎么读,上哪儿读?”这样的话听起来还格外有理,可细一想,他们怎么可能会没有书读呢?

    哲人说:“生活就是一本很厚又很实用的书。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书,也并不仅仅单纯的指狭义上的书,而是包罗万象的。历史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动物世界是一本书和我们身边的大社会也同样是一本书。社会中“存在着善良,同样也存在邪恶那些并不和谐的音符。”本人创作中的一篇散文随笔《农民工》以其朴实的笔调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农民工,他们的悲惨命运。有一位作家读后曾这样评论:“朴实的笔触写出了是对农民工问题的深刻思考。行文中更真情而又自然地流露出小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行文流畅,要言不烦,熟为难得。”先选摘部分内容着如下,以供品鉴:

    有一种声音,或许是你不曾在乎的。在城市中,他们像一株随风摇曳的野草,根却被深深植入在了这片原本并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之上,所以在一个个城市的印象里便永远烙下了一个深沉而又略带灰涩的名字—农民工。这一年七月,麦子泛黄的季节,黄灿灿的像缎子一样随风起伏。收割的日子,天没亮他们就开始了拿水带饭的梯子,头顶着星星在地里忙活了。于其累死累活一年,他们也知道:种地只会愈种越穷。 

      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成灾!珠三角1500余名农民工超时加班,收入为0元!为讨140元的工钱,农民工遭北京包工头恶意报复!30名讨薪民工被近百人追打!农民工春节回家遭抢!农民工······

      农民工。干着最脏的活;吃着最少的饭;穿着最脏最破的衣服;走在最繁华最清洁的街道;拿着最低少的工资,却生活在城市最低矮最潮湿的民工区中!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说:中国的农民工至少为中国每年GDP的增长占有7%的份额。中国的城市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他们辛勤工作,为什么生活依然举步艰难?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不是显得十分重要?

      问我吗?
      --—我问谁!

                       ----- 选摘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五届冰心作文奖获奖作品集》

本文是搜集与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而进行创作的,完成后,立刻产生了巨大反响,并接连在国际、国内各种文学大赛中获奖达10余次,继而被数十家网站及相关出版社相互转载于发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写作前往不能急功近利,更要相信写作不会有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