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温暖的忧伤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3-10 20:24:00 发表人:admin

水乡新渔歌 胡兆明/

从毕飞宇、鲁敏想到汪曾祺 

毕飞宇以《推拿》带我们走进一群盲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黑暗中的光亮,触摸纠结中的诗意。这是一部相当有诚意的小说,真切地走近盲人,去体味他们总被我们忽视或误解的生活。他们有苦难、挫折和屈辱,也有欣喜、激情和自豪,但他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困苦、忧愁,想方设法地活出生活的滋味。一股温情像小河一样缓缓地流淌,吟唱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我们许多人日常生活的歌谣。

从《哺乳期的女人》、《玉米》、《青衣》到《平原》、《推拿》,以及《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毕飞宇的创作题材从王家庄走向了城市,又返回王家庄,但总有一种气质在他的作品世界里或激荡或潜行。这就是面对惨烈、悲伤甚至绝望时,他作品中的人物时常都会从容面对,智性稀释,乐观调和,让丝丝暖意从伤感中溢出,人生有了光芒,生活有了温情。

在阅读毕飞宇时,鲁敏的作品印象时常会不期而至。作为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实力作家,鲁敏着力于生活的细碎化,以纤细之心去体味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心灵地图。《颠倒的时光》、《逝者的恩泽》、《思无邪》、《风月剪》、《纸醉》等一批东坝背景的小说,让东坝人的生活极富质感,展开了有别于一般性乡土叙事的创作诉求。长篇《六人晚餐》以及《铁血信鸽》、《惹尘埃》、《取景器》、《跟陌生人说话》等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则是进入城里的市民生活。在纠结、灰暗和隐痛的横流中,那些暖色调的浪花给生命之河弹奏伤感与欢愉的交响曲。最为重要的是,无论黑暗如何涌来,挣扎如何心力交瘁,人们心中总有光芒,如同秋天的星星绿草,让生活葆有活力、希望和淡淡的快意。

在毕飞宇和鲁敏的作品中,我们均能咀嚼出一种似曾相识的精神味道。而他们相关的创作谈和众多同行的评论,让这一指向更为明确,这就是汪曾祺的文学审美。汪曾祺的日常化审美,对于风土人情的淡然玩味以及从容、淡定为世人所熟知,那种将文人化的乡村田园和乡村人俗中有雅的生活画面悄然融为一体的个性化乡土叙事,给人以真实而清新之感。汪曾祺的人生有如江水般或舒缓或湍急,然而在他的作品世界里,潺潺的小河水柔化了坚硬,稀释了愁苦。

我们发现,从汪曾祺到毕飞宇和鲁敏的作品都有温暖的忧伤的心绪与情怀,毕飞宇和鲁敏是在延展这一文学风格的生活场域和精神谱系。

这三位作家的出生和成长期都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里下河。以他们为代表的里下河作家群早已在文坛多有建树,诸如胡石言、汪曾祺、毕飞宇、费振钟、王干、曹文轩、夏坚勇、刘仁前、朱辉、鲁羊、鲁敏、庞余亮、罗望子、吴晨骏、庞余亮、顾坚等一大批作家。他们有的一直生活在里下河,有的怀揣里下河的三魂六魄生活于他处。创作题材上,有的一直在叙写里下河这片土地和生活的人们,有的在遥远的他乡回望家园,有的笔触里下河之外的世界。他们的姿势丰富和开拓了里下河文学,就像地里的庄稼,有水稻,有小麦、有玉米,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作家群,更多的是指向一个地区创作人才的密集性行走。而近年来独具个性风景的里下河文学流派,倾向于梳理里下河作家群的创作品性,寻求在文学地理概念下作家创作风格的共生性。这让我们可以集中而深度地解读作家的创作心绪和作品中的审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