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記住
不可復制的時代文本  ——評顧堅《元紅》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網 發表時間︰2016-03-11 14:58:29 發表人︰admin

 

郭艷

 

一、詩意的鄉野與純淨的成長

《元紅》是純粹意義上的心靈史。在中國當代文學敘述中,少有和艱難生活完全無關的成長敘述。生活的艱難是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現實,亦是一種歷史境遇。然而《元紅》所描寫的存扣們和艱難的現實生活拉開了距離,鄉土中國的農家少年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被寵溺的少年在甦北水鄉的土地上,快樂無憂地成長。原本少年成長是沒有多少重負的單純的生長,憂愁也是後來的文字附加在少年心性上的一抹印痕。真正的少年是不識愁滋味的,一旦意識到了憂愁,便已經從青春中抽身而過。

顧堅的這個文本之所以是獨特的,是因為保有了存扣正常生長中純淨的快樂。這種少年的純淨快樂在我們的當代敘事中是如何之少!依稀在王蒙《青春之歌》中,理想主義賦予楊祥雲純淨熱烈和單純的快樂向上,大聲呼喊︰所有的日子,都來吧!存扣們純淨的快樂則來自于對于鄉土社會中一人一物一飯一食的記憶與感念。時代的物質主義讓人越來越對于當下的生活感到不滿足,溫飽之後的匱乏感彌散在70後、80後出生的幾代人身上,就像得了一種機械復制的傳染病。很驚奇于顧堅對于童年生活執著而清晰地記憶,在一個求新求變的時空話語模式中,這種純淨的記憶很珍貴。

少年心性中,頑和玩是兩個不可分割的詞,頑劣的少年和貪玩的本性結合起來似乎才是真正的少年心性。存扣的出場是在貪玩的少年時光中突然目睹了長兄的情事而幡然覺醒,于是甦北水鄉的少年成長成為一種必然。存扣成長在顧莊,顧莊是顧堅的奧克斯福。在這座甦北的水鄉村莊中,顧堅通過存扣的兒童視角構建了一座帶著想象的豐富有趣味的南方水鄉村鎮。活躍在水鄉村鎮的存扣們對于當下生存抱著一種純淨的滿足的心態,鄉野的背景在少年心性中才會顯示出回光返照一般迷人的魅惑力。這個長篇是完成于網絡的,網絡寫作的門檻雖然很低,但是好的作品是不分傳媒載體的。在一個忽視生存過程,在意生存結果的人生模式中,《元紅》的感人之處正是在于顧堅絮絮叨叨的對于顧莊生活絲絲縷縷的敘述,對于生活過程與細節的重視。母親的關亡生意,少年生活中的各種玩意,顧莊納涼會雜呈的說白,夏夜光著膀子的男男女女,流傳在村頭巷尾的各式流言,水碼頭,外婆家的玩伴和各式玩樂……流動的飽滿的鄉間日常情境,親切的熟稔的水鄉風物,這樣的生長情境中,存扣無疑是乖巧、細氣甚至于文弱的。存扣在這種鄉野的純淨中長大,當然,伴隨著成長存扣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生真相與真相中的幻想。

二、元紅之中傳統少女的再生

水汽氤氳的南方村莊,純淨的生長,細密親切的生存場景,《元紅》中的少女形象都是美的。若非心智有缺陷或者成長環境極其惡劣,少女其實少有不美的。無論是張揚的、囂艷的還是沉靜、溫柔的,少女時代的時光短暫而美好,像一個不真實的夢幻。當少女從夢幻中被生活驚醒的時候,少女時光已從指尖飛逝而過。《元紅》保留了對于傳統少女的尊重和對于少女時代由衷的贊美,這種尊重和贊美在這樣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是何其至少啊!正因為如此,男性作者顧堅贏得了諸多女性讀者尤其是文學女青年的好感。

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元紅》有很多地方是可以當作靶子的,例如女性集體性的對于存扣這種男孩的愛慕與傾心。但是,《元紅》的清澈與坦誠抵消了女性主義批駁的沖動。元紅的奉獻無疑是有象征寓意的,少女如何對待自己的貞操,在《元紅》里並沒有多少說教和價值判斷,在當下欲望化的語境中,女性最初的身體悸動依然可以用元紅來象征,元紅在這里更象征著一種青春的祭奠。

《元紅》中的諸多少女無疑都是東方的傳統的,秀平是存扣心目中最完美的東方少女,可能也是很多農家子弟心目中待字閨中的溫良形象。秀平的溫婉大氣知書達理,愛香的嬌憨可愛,阿香的嫵媚靈動,甚至于最後終成正果的春妮,無不是外表和內心都具備了傳統少女的品性,而這一品性凸現的是被中國傳統男權話語嚴格界定的審美和價值判斷。顧堅筆下的中國水鄉少女溫柔多情,又在傳統面紗的遮掩中,向著少年存扣投去深情的凝視和甜美的微笑,甚至于用美好的身體來祭奠自己最初的愛戀。這些少女形象本身並沒有多少新意,尤其是站列在當代文學輝煌的鄉土敘事中,雨沙沙沙中少女們的清新純潔,劉巧珍們的純樸無私,秀平和她的姐妹們實際上並非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在于顧堅筆下這一系列純情少女出現在中國鄉土社會的轉型時期。以後在我們的筆下,可能很難出現眾多純情的傳統少女了,因為我們已經沒有產生這樣純情少女的土壤了。這正是元紅中傳統少女再生的文學史意義——對于日漸失落的傳統少女的一曲哀婉的牧歌。同時,傳統少女的純淨之美無疑也是對于當下欲望化話語的反撥。人性之美在回歸自然的時候,才能回歸對于生命原初形式的尊重與贊嘆。

三、轉型鄉土中的新青年

與背負歷史重負的前輩高加林和孫少平大相徑庭,存扣沒有多少政治的家族的歷史的重負,這是一代中國青年的幸運,但是也讓一代人的寫作失去了一以貫之的,也貫穿在當代文學史中的寫作主題︰在個人化的書寫中呈現宏大的主題。于是向內轉成為必然,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向內轉,削平深度以來,當代文學筆下的新青年大多在迷惘的個人化敘事中無法走進歷史亦很難深入當下。在這種模稜兩可的寫作姿態中,既無法靠近歷史的深度,同時隨著思想的被削平,情感一並被丟棄在市場經濟文化情境中。似乎我們的青年沒有青春過就已經步入老年,再也無法遭遇20世紀80年代高加林一輩的時代青年,同時也失落了屬于那個時代青年的懵懂、渴望、傷痛與深深的時代印記。

而《元紅》提供了一個時代新青年的類型——轉型鄉土中的新青年。早熟的心智並非是一種常態,平常年代的平靜人生才能還原自然的人性觀。存扣能夠成為當下寫作中難得一見的典型人物,是很罕見的。在一個生活面目復雜混亂的時代,我們似乎已經喪失了概括時代人物的能力,但是一個時代仍然或者說必定有一個時代標簽式的人物,存扣輩新青年在某種程度上正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鄉土社會新青年的時代標簽。

存扣輩新青年具備新的時代特質。首先,少年生理的成長和心智的成長是同步的,因此對于私人化經驗的描述替代了對于時代經濟政治轉型問題的思考。但是這種私密性的敘述恰恰抽象出了一代新青年個人成長的整體性經驗,因此,存扣不僅僅是屬于顧莊的,是屬于整個中國20世紀90年代轉型期鄉土社會。其次,存扣輩新青年細膩文弱乃至有著某種戀母相向,這種細膩文弱的氣質反映出一種對于鄉土文化的詩意體驗與觀照。文本提供了清新的充滿情感的個人化敘述,這種敘述貫穿了這個甦北鄉村農家子弟的心路歷程。再次,面對實用的功利主義的高考制度,存扣輩新青年的生存體驗並非局限于鄉村中學刻板的生活與學習,而是用浪漫主義的情緒去抒寫一個個樸實真切的鄉土青年。浪漫主義的概念是不準確的,但是文本中青春爛漫的敘事的確屬于激情浪漫,因此顧堅筆下的新青年是詩意青春的。最後,正是這樣一種有別于解構高考的敘述策略和方式,顧堅用現實摹寫和詩意浪漫相結合的敘述接上了五四以來知識啟蒙的敘事。于是在存扣輩新青年的眼中,知識與考試是一種壓力,但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能夠獲得不同的人生和未來。文本寫出了農家子弟對于知識和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希望,盡管這種描寫不夠深刻和成熟,但是,對于一個鄉土少年來說,未來總是在憧憬和希望中變得無與倫比地美好,于是顧堅寫了一個有理想的新青年,而理想在當下是稀缺的。

《元紅》的文本從整體的文學情境上來說,不但敘述了鄉土社會中新一輩青年男女的情愛,同時在這種敘述中傾注了20世紀最後的理想主義和激情詩意,由此,《元紅》表達出20世紀90年代中國傳統鄉土新一輩知識青年新的成長歷程︰在與傳統日漸疏離的鄉土社會文化情境中,這一輩人是如何在鄉土人倫日用的親和與呵護下經歷了青春的悸動。與前輩不再相同的是︰他們從鄉土中出走的腳步再也沒有了回到原初鄉土的歸路。

四、無法復制的時代文本

顧堅筆下或白描或勾勒或敘事,活生生的甦北方言土語俚語夾雜著鄉音的各種語調,讓我們進入一個似乎依然和汪曾祺的高郵水鄉有著某種關聯的意境中。汪曾祺在閱歷了人生風雨之後,他的意境是洗練而圓潤的,剔除出了日常的平庸的雜蕪的細節,凸顯的是他對人生底蘊的深刻洞察。而顧堅則是在原生態恣意的語言傾訴中,表達了20世紀80年代少年存扣凌亂慌張又快樂生長的青春情愫。

太平年代,衣食無虞又充滿轉型變動鄉土社會中,一代人承受了怎樣的歷史逼壓,一代人的心智如何成長的,對于青春年少的認知和理解呈現出怎樣的獨特性?《元紅》的敘事遠離現實生活中艱難困苦和齟齬丑陋的一面,正是這種距離讓《元紅》脫離了現實主義的摹寫,以浪漫主義的情緒傾訴了鄉土社會轉型期新青年的心靈史,《元紅》的文學史意義正在于此。

《元紅》被很多追求文學性的人稱為“不管不顧”的寫作,的確,這是一種在當下非常罕見的寫作方式和寫作姿態︰稚嫩的技巧與誠懇的寫作,雜亂的思緒與青春的詩意,豐厚的生活與毫無節制的敘述,袒露青澀靈魂的勇氣與單面的對于時代生存的感知……所有這些讓《元紅》成為為一個無法復制的文本,正像在恰當的年代產生的《青春之歌》、《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一樣,《元紅》會成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鄉土社會一份珍貴的經驗文本。這個文本也一並具備了時代的很多雜質︰急躁的轉變、繁亂的氣息以及相當程度上的粗糲和混沌。然而透過這個文本,我們解讀了鄉土少年盲目熱切又獨特的人生經驗,這樣的生存體驗可能會湮沒在日常單調復制的生活中,保留在個體生命無法被感知的幽深記憶中。然而,顧堅卻讓存扣們的生存在當下的鄉土中散發出青春的爛漫詩意,因此,即便是這一點,顧堅的《元紅》也會成為當代文學史上值得保留的一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