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省阜阳市文联选编      更新:2016-04-27 17:22      字数:2550
    走在这条老街上,今天似乎有些和平常不一样的感觉。这条街原来叫文化街,远离城区,但本县的最高学府县一中和师范学校就在这条街上。据说早在百年前,外国传教士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学校和教堂,这条街开始成为学校最集中的地方。至今一中和师范学校的校园里还保存着几座当年的小洋楼。于嘉刚到师范学校工作的时候,也就是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偏僻的街市。路面是凸凹不平的柏油路,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普通民房,间或有一两家开设了门面经营,卖些日用商品。还有些老式的门窗依稀可见早年的朱红色油漆,土墙也是一样的或新或旧的朱红色。临街的门窗多是垂下古旧的竹制门帘,一早就有老年人坐在门口一手摇着芭蕉扇,一手端只成色老旧的紫砂壶悠悠地啜茶。街上不时传来一两声卖油茶煎饼竹粽子之类的吆喝,把这条小街早早地唤醒。这一切显示着这个街道甚至这个城市的厚重氛围。那时候,于嘉初来就被这里吸引了,觉得这是很不错的适合工作学习的地方。今天再走上这条街道,于嘉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柏油路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水泥路,两边的建筑已然高楼林立,大型超市、酒店宾馆、桑拿中心、金融保险等等沿街排开,把这里的古老气息一扫而光。现代文明改变着这片天地,也催促人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往,匆匆地追赶现代生活。

    走到这条街的尽头,就踏上了沙河引桥。桥头的广场上很是热闹,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散去。在早餐摊点,人们或坐或站享用早餐,学生和上早班的人群争购稀饭油条豆浆,拥挤不堪。于嘉站着匆匆喝了一碗豆浆吃了两个油条跨车赶路。这是他每个周一的习惯,他和妻子都是周一要比平时早一些到班,就省却了在家吃早餐,路上随便就对付了。穿过熙攘的大桥和繁华的人民路,于嘉的自行车躲过进进出出的小汽车,进了县政府大院。照例对门卫点头示意,表达的意思是:你好或你早!于嘉就是这么个谦恭的人。

    和以往一样,如月早他一步先到。进门的时候,如月对他对(去掉)勉强笑笑,于老师早!很程式化(城市化?)的问候。她一脸的倦容,显得无精打采。

    对一虎的事,于嘉一直放在心上的。这个周末,照例是陪妻子去她的娘家,老校长的老伴脑梗塞留下了后遗症瘫痪在床,每逢周六周日是于嘉和唐梅去照顾的日子。这一点是唐梅的坚持,也是老校长的要求。只有工作上非常特殊的情况才有变化,否则,于嘉是不能离开的。这个周末,于嘉原本想亲自做东请一回客的,邀请的对象是《文化周末》的王 、政府办的刘子学。他们平常谁有事都是在一块商量的,如今一虎出事了,其他三个人都要来承担了,起码人多主意就多些。但是,于嘉几次话到嘴边都咽了回去,在妻子面前,他总是硬不起来。于嘉知道,为了钱的事,唐梅正心里憋着气呢。另外,如果说客让大家为一虎家筹钱的事,如月更是不高兴,如月和唐梅的姐妹关系好了多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开始面和心不和。唐梅表现出拒绝友情的味道,任如月几次努力,唐梅都是表面迎合,实际上冷落。她们之间似乎有一层纸隔着,谁也不戳破而已。

    于嘉照例周一先打开办公室的电脑,查看一下自己的QQ留言和电子信箱,这已是他的习惯。由于家里没装电脑,所以他就在办公室上网接触外面的世界。凡是在周末跟他联系的人多是给他留言或发电子邮件,他也只能在周一才一一回复。

    信箱中只有一条新邮件,打开一看是《文化周末》的,当然是王拥军发来的。上面是关于申请报纸刊号的几个要点,而要于嘉做的就是打印好下面的申请文字,盖上文化局的公章,到时候再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老同学打个电话联系。下面,王拥军已经把申请写好了,让于嘉自己打印出来盖章即可。说办好了,通知他来取。于嘉知道,这件事只要他出面,有把握说服局长同意申请报纸刊号。因为报纸的事,县宣传部领导不只一次口头表扬文化局管理的《文化周末》,不仅对全县的文化建设而且对全县的经济建设都有推动促进作用,这很让局长高兴。还是小于的功劳,还是小于的功劳!每到这时,局长总是很客气,很谦虚,实际上他心里也实在对于嘉的工作非常满意。5年前,是退下的老局长的推荐,接任的他要了于嘉,当时尽管有压力,他还是顶住了。没想到,这小于各方面干的还真的都不错,为了这,他还在县领导面前表示是他发现了于嘉这么个人才。在生活中,局长总是叫他小于,以示亲热;工作上,对他信任有加。比如,局里就一辆小车,平时除了司机,大多是交给于嘉。凡是重大事件或是局长的家事用车,都是于嘉亲自开车,于嘉单有一把小车的钥匙。那天省里来人就是于嘉亲自开车带领着吃饭、洗澡什么的。

    说服局长和联系省里的老同学,对自己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王的10万块钱怎么花出去?难道就真的是买这两件事?想着,他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那天,看到钱的时候,他动过心,但转念一想,还是稳妥点好。要是钱从自己的手花出去,有用途,花的有去向,他就“帮”着花,而直接接受这么一笔钱,是不妥的。于嘉的这个疑虑在周六的晚上就跟妻子说了,并且坚持把存单还给王,尽管是自己的名字。而妻子的态度没明说,只说,你就是穷鬼的命。还说,要真是给你的,那才好呢,两万元的欠账可以还了,眼下的也不用急了。最后,唐梅还是不情愿地把存单交给了于嘉,说,我不管你怎么办,眼下孩子的学费你得赶紧想办法。显然她是生气了。

    上午下班,于嘉想约王拥军和刘子学见面吃个饭,一是把存单悄悄交(移到后面了)还给王,二是让他们想办法帮一虎一把,毕竟都是兄弟呀。

    于嘉把这个想法跟如月说了。如月说,那就谢谢你们了,我们家实在没有办法了,事情急着呢。

    你别急。王和刘肯定会有办法的。于嘉安慰如月。

    于嘉真的相信王和刘都能各拿出来(去掉否?)几个数来。刘最近几年虽然嘴里喊穷,但花钱已经今非昔比了,你看他全身的名牌,高档的家装,据说,手里很实在。而王也不差,《文化周末》虽然没有财政一分钱的投资,但是他们自己办得非常红火,广告也不是没做,光是公安局、检查院、法院几个关键系统的专版每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城郊,王还经营着几个建材市场,生意做的都不错。总而言之,都比他强。

    处理好了手头的工作,于嘉当着如月的面拨电话。小苗暂时不在,他们说话很随意。

    王去采访一个新闻,说是北京的一个著名主持人来本县搞演出,像这种文化活动在本县可是大新闻。上午没时间。刘主任上午有接待任务,答应在晚上,还是老地方。

    那好吧。于嘉还例外地对刘说了声谢谢。

    晚上我要不要参加?如月突然提议说。

    于嘉一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