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卢雨晴:简述盐商文化与海洋文明的叙事张力——以吴长青的《天下盐商》为例
作者:
爱读网编辑部 更新:2025-07-09 16:37 字数:753
地域文化与作品文本之间的张力关系,在苏北作家的创作中体现为文化根脉与现代表达的碰撞。方言与普世价值的融合,民间叙事与先锋实验的交织,这种张丽系源于作家对的与文化的深刻认知,也源于其突破地域局限的创作自觉。《天下盐商》就是这样的结合。
1.历史事件与地域符号的融合
《天下盐商》以明代苏州“阊门赶散”移民事件为背景,将盐商群体置于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中。盐商文化作为苏北地区文化的核心符号,在小说中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更是人物命运的沉浮。
2.海洋文明与家国情怀的张力小说以海洋文明为主线,将抗倭斗争与航海壮举交织,展现盐商阶层在时局动荡中成长。这种叙事既体见了苏北文化中“向海而生”的特质,又突破了地域文化的局限,形成“地域—国家”的叙事张力。3.女性形象的重构与地域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小说中名将之女梁娟儿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展现了在历史洪流中的人性张力。这种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既是对地域文化中性别概念的反思,也是对现代性价值的追求,形成“传统—现代”的张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老师的《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这将盐城网络文学生态纳入研究范畴。其学术成果反哺创作实践。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在《瀛州海客谭》中集体创作散文集,将盐城滩涂生态、渔民生活等地域符号转化为数字时代的文学表达,形成“传统—现代”的对话。
除此以外,还有周韫、马季、陈武等作家。他们的海洋文化创作实践表明,地域文化文本张力的关系源于以下机制。
一是文化符号的双重性:方言、盐商、滩涂等符号既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文本创新的工具。
二是叙事视角多元:从民间相声到女性史诗,作家通过不同叙事视角,展现地域文化的多样,如马季的民间视角与周韫的女性视角形成互补。
三是价值取向的冲突:对地域文化的肯定与批判,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构成文本张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