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六)
亦增算是开蒙比较晚的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差,但比同龄的小孩见识与适应力都弱一些。当然属于基本老实本分的亦增,在学习上还可以,也比较得到老师重视,当过班长,还曾经帮老师去医院挂号看病,结果激动之下,也没问清楚挂哪个科就跑去前门医院了,被挂号的阿姨一顿训斥:这里这么多科,你到底挂哪一科?弄得亦增好不尴尬。
当时社会风气比较混乱,刚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一门心思挣钱,半大的孩子也陷入诱惑,由于不懂利害,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诱导,差点犯了“严重错误”。亦增和同学广达曾经到南芦草园胡同的社区图书馆帮忙,当然是学校指派的,算是“社会活动”,可以在图书馆借书看。那图书馆不大,但还是有不少好书。一次广达借出的书被五条口居住的一个姓包的不良小子看上,以烟盒洋画等小孩流行的玩意儿为诱惑,唆使广达从图书馆把几本比较贵重的书偷拿出来交给他去转卖,广达没忍住诱惑,借机从图书馆偷拿了一本书出来,后来得到“甜头”后,又去“行动”,结果被发现,给予了批评教育,这算是我们这些小孩踏入社会后摔的第一个跟头,也是人生的一课。
亦增也犯过类似“错误”,不过是贪玩和无知。学校后面就是同仁堂的制药厂,他们烧煤,要筛煤成细粉,亦增班上几个孩子玩投石游戏,看上了这细粉煤堆,因为每扔一块石头进去,都炸起一团黑烟,很像电影里的炮弹爆炸的效果。亦增也和他们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却没想到这是人家的辛苦劳动成果,结果被筛煤的工人师傅发现,追出来,那些机灵的孩子见势不妙,一哄而散,亦增的反应就慢一些,虽然也想跑掉,但动作迟缓了一些,被工人追上抓住,给了一个“大脑勺”,还揪到学校告状,让老师十分生气,痛批了一顿。以后这类“活动”,亦增就不敢再参与了。
学习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小学毕业季。当时在崇文区,小学生的志愿自然是最有名的二十六中——汇文中学,这是入里唯一的市重点中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名气,自然为以后初中高中,乃至上大学打下坚实基础。那时候虽然学生数量还没有后来那么多,但一个区内只有这一所市重点中学,没有其他选择,小学阶段还不能跨区考别的区的市重点,所以也挤破了头,竞争十分激烈,“水涨船高”,那一年,小学毕业考试只有语文数学两科,若没有考到198分以上,二十六中的大门是不会向你打开的,所以尽管都报名这所学校,但录取名额也十分有限。偏偏这一年的考试,亦增发挥得有些失常,也不知是心理压力大,还是应变能力弱,总之语文虽然得了满分,但数学只得了92分,“大失水准”,以这样的成绩,不但市重点二十六中遥不可及,连区里那几所重点学校——五十中,一零九中和十一中,也都还不够人家的录取线,最后只能被第三志愿的一七八中学录取。这学校在天坛北门的金鱼池附近,离家倒是不远,走路也就十五分钟,据说有一部分老师以前是从十一中分出来的。但在亦增和很多学生与家长看来,这个学校与市重点二十六中,和区重点五十中、一零九中与十一中比起来,显然是没什么名气与“前途”的,不免有些失望。不过好在小升初不过是学业生涯的第一次,以后发展的机会还未可知。亦增也没想到,这所看起来并不怎么样的初中学校,对于亦增却是个“福地”,三年以后,在亦增自己的努力,和学校那些极负责任的老师的辛勤引导与教育下,亦增考出了全校第一名的“辉煌”成绩,并且分数可以报考北京市任何一个市级的重点中学!在这里,亦增还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的荣誉证书,可谓大获成功。
亦增的同学广达,也考入了一七八中学,继续和亦增做校友同学,他中考的成绩也不错,是全校第四名,第二名也是我们班的。而当时的全校第三名,那个女孩子,后来上了宣武区的师大附中,再后来成为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她的名字叫胡紫薇,是我们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