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五)
學校生活,比之幼兒園有很大不同,要學的東西很多,幼兒園那時是純粹的玩更多,年齡段也不一樣,雖然小學生仍然沒有脫離“乳臭未干”的小屁孩階段。隨著學習生活的深入,亦增原來相當膽怯和有點“孤僻”的性格,逐漸開朗了一些。這一方面是由于亦增的理解力和悟性還不錯,在學習方面成績不錯,另一方面,隨著了解的加深,除了同學廣達以外,通過家里人認識的幾個男女同學也逐漸熟悉起來。比如長得像個洋娃娃的女同學小輝,她姥姥和亦增姥姥很熟悉,住的也不遠,女同學小靖,後來亦增在某次活動中還見到過,那是高中階段了,聊了聊,亦增以為自己初中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不錯,已經可以“平趟”全市所有的市重點中學了,沒想到還不及炫耀,人家小姑娘輕描淡寫地說出了她的分數,比亦增還要高幾分,弄得亦增話憋在口邊說不出來,不由得刮目相看,咋舌不已!
還有個住草場四條的男同學,是個滑稽的“活寶”,屬于冷幽默的典型,別人笑,他自己絕對不笑,他的名字也有意思,叫做“續綱”,一些“不懷好意”的同學給他起外號諧音為“褲襠”,他也不以為意。這哥們學習比較差勁,搞笑卻是一絕。記得某次上課,老師問他什麼問題他答不上來,老師便讓他到黑板前的掛圖上指出。這小子接過老師遞過來的尺子,不知是無意還是故意,一下子把掛圖戳了個窟窿!底下哄堂大笑,“褲襠”傻愣愣地做無辜狀,把老師氣得夠嗆!
另有位女同學,學習很好,也勤快而听話,頗得老師信賴,是班上的勞動委員,脾氣性格也好,就是膚色黑了一點,被一群男孩子瞎起外號,還經常欺負她,有時會把她弄哭。亦增雖然沒有那個膽量去欺負女同學,卻也跟著看熱鬧,現在想來也覺得良心上有點“過不去”。當然這都是小孩子的瞎鬧,並無什麼針對。這女同學後來上了區重點一零九中學,小學畢業成績比亦增要好。
當時位于景山後街的北京市少年宮,對學生們是開放的,有很多業余興趣小組。書法繪畫,唱歌跳舞,應有盡有,比較“時髦”的是航模。當然想參加的話需要學校組織推薦,並不接受個人報名。亦增記得參加過合唱隊的活動。
兩大主科之一的數學,自然從乘法口訣和算術開始。這門課在啟蒙階段,並不像後來的數理化那般晦澀與深奧,還是有很多有趣的東西,亦增曾經代表學校參加過區和市的數學比賽,當然沒有取得什麼名次。亦增愛看書,家里有一本《有趣的數學》,里面有趣的故事性的知識介紹,現在亦增還記憶猶新,比如那個“延安寶塔共七層,燈光點點倍加增,一層寶塔燈X盞,試問全塔一共幾盞燈?”,以及數學史上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一條蜿蜒回旋的小河上,連接河中小島,共有七座橋,能否一次不重復地走遍這七座橋?這是有人向大數學家歐拉提出的問題。歐拉沉思片刻,做出了肯定的答復︰想要一次性不重復地走遍七座橋,是不可能的!凡此種種,有很多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