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一)
小男孩小時候磕磕踫踫的屬于常事,只要不是傷筋動骨,恢復起來還是很快。亦增在上學之前,體質比較弱,吃過不少中藥,具體是治什麼病,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印象,大抵是瘦弱小孩的常見病吧,一般去兒童醫院看。那時節也排隊,不過倒不像現在那麼多人。除了兒童醫院,家附近的前門醫院也去,亦增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年男大夫,據說在當時很有名氣,溫文爾雅的人,診斷起來穩穩當當,胸有成竹,開的是中藥,人家說三副藥就可以好,果不其然吃了三副就好了,名不虛傳。這大夫的名字亦增並不記得,雖然不如施今墨那樣大名鼎鼎,想來也是中醫世家,有自己的絕活兒。當然也要看是什麼病,和病人的情況,醫生不是萬能的,扁鵲華佗再世,當今時代是不可能的。後來亦增母親絕癥,在廣安門中醫院求治于名醫樸炳奎,也難以妙手回春,蓋因癌癥發現晚期,治療已經是難以回天了。
亦增雖然對中國的中醫學是門外漢,可以說了解不多,但這麼多年過去,在氣功熱的年代里,也熱衷于探索人體科學的“奧秘”,對于中醫,還有一點膚淺的認識與見解。中醫與西醫是兩個路子,著眼點就不一樣。從基礎理論上來講,西醫講究對抗與分解,壓制與掌控,它是以生物醫學化學為工具,強調的是對病毒和病灶的消滅與去除,同時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對于無法療愈的人體病患器官,可以使用人工器官移植和替代的方式,以消除病患,恢復患者健康或延長生命。而中醫講究的是轉化與平衡,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強調對抗與掌控,而注重調理與順應。而且中醫理論是高深莫測的,其源頭久遠,可以追溯到易經那里去,“醫者,易也”。說實話,今天的中醫尚沒有理解與認識其治療原理,因為過于艱深難懂,牽扯到元氣、經絡、意識等玄之又玄的東西,往往是憑經驗與傳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名醫難尋,還有很長的研究探索之路要走,一旦有所突破,將是人類醫學的顛覆性變革。中醫里,藏著人類生命本源的奧秘,不是基因,不是DNA,是我們迄今為止還不了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