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里的“音弦回荡”(一)
作者:wolfe14026      更新:2025-08-09 14:45      字数:964
    亦增成年以后,看过一部前苏联的战争史诗巨片《莫斯科保卫战》。这个分为三部,长达好几个小时的战争巨制,非常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一九四一年冬天,苏联与德国军队围绕苏联首都莫斯科所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攻防战。那些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无论正方反方,都在影片里栩栩如生地体现。苏联领袖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演讲,是精彩而雄浑的。电影中的各种战争场面,令人难忘。不过给亦增印象十分深刻的,却不全是这些影片中的这些角色。说起来,译制片厂的翻译功底深厚,配音演员的表现也十分出彩。而有一个段落情节,就是在莫斯科广场上,女青年英雄卓娅和她的几个伙伴正在放气球兴奋地交谈之时,忽然从广场的广播中,传出严肃而庄重的播音——这个配音,是中国著名的播音员方明配的,在全片中仅此一段——

    “莫斯科广播电台,莫斯科广播电台,苏联公民们,就在今天早上,法西斯德国入侵了我们的国家,他们的坦克和步兵,踏入了我们的国土,列宁格勒,布列斯特,明斯克,日托米尔,基辅,遭到轰炸…………”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电视机还基本没有出现在普通人家庭里,人们还获取外界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大多还是书籍、报纸与广播。从时效性上来讲,书籍是最慢的,报纸,特别是日报,比较及时与详细,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而最快捷方便的,便是一部收音机。在没有电视以前,这是家庭里的必备物件之一。当然,从实用性和对于生活的价值来讲,它远不如自行车、缝纫机等当时的大件,不过它所给人带来的信息方面的获取与了解的便捷,又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对于老百姓来讲,大多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些当时耳熟能详的播音员名字——齐越,虹云,林蓝,方明等,通过他们的语音播报,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体育迷,那么播音员张之和宋世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除了各种曲艺音乐节目——京剧样板戏和地方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之外,在那个年代里,还有些曲调也是经常出现的,例如召开国家会议时候的国歌、国际歌,以及重要人物逝世时的哀乐。

    作为童年时代的亦增,从广播里的收获也是很大的,获得很多欢乐,增长很多知识,了解很多信息,萌发许多梦想……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有这么几项:评书,相声,和少儿节目小喇叭。当然,作为自小对体育运动有兴趣的亦增来说,体育新闻和体育直播,也是乐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