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土山與幼兒園(一)
作者︰wolfe14026      更新︰2025-08-06 12:33      字數︰1380
    天壇土山與幼兒園

    亦增小時候,從識字開始,到以後上小學,除了一般男孩“活動”的業余愛好外,由于膽子比較小,屬于晚成類型,往往在“社交”方面怯生生,不敢廣泛“交流”,閑的時候,呆在家里時間居多。那時家中與外祖父一家同住,人口較多,外祖父也藏書比較多,亦增便從小養成個愛好,無論什麼樣的書籍,都喜歡拿來閱讀,盡管很多內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懂,也不妨礙廣泛“涉獵”,消磨時光,如果內容比較通俗易懂的,則更是端個小凳子坐在院中,抱著書看得津津有味,渾忘記了日頭西斜,光線逐漸暗淡,直到家人喊吃飯,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書本。因此由于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近視眼。當時家中大部頭的書籍甚多,四大名著里,除了紅樓夢亦增實在不感興趣,三國演義,西游記和水滸傳,在小學其間就已全部讀完,印象深刻,另外就是葉永烈主編的那套“十萬個為什麼”,太漲知識了。真正購買和親屬贈送的書籍倒不是很多,亦增記得的,有“小靈通漫游未來”和“魯濱遜冒險故事”以及“上下五千年”——那是林漢達大師和曹余章先生的作品,現在看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普及優秀作品。引導和誘發亦增以後從軍的最初理想,還得益于一本“中國古代戰爭故事”,那里面收錄的,都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戰爭戰役,比如“齊魯長勺之戰”、“退避三舍”、朱陳鄱陽湖之戰、“明金寧遠之戰”等。而大部頭的三國演義里,從頭到尾都是戰爭和謀略,自然更引人入勝。亦增小時候喜歡爬那個天壇的土山玩耍,多半也是因為對三國里的“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有一陣子,天壇公園是不要票的,可以自由出入。就像那時節,你要去天安門廣場,也隨意得很,人民英雄紀念碑可以隨便上,近距離地觀摩那栩栩如生的浮雕,還可以在廣場上肆意地奔跑,放風箏,不需要安檢,也不用查身份證。當然,想上天安門城樓是不可以的,那個地方除了重大活動以外,原來並不向游人開放。

    關于天壇公園里,由回音壁通向祈年殿那長長的廊道旁邊的那座高高的土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以前北海公園水面清淤挖出來的泥土,另一說是當時地鐵一號線,就是從隻果園到建國路大北窯那邊,北京最初的地鐵線施工時挖出的土堆積起來的。現在想來,這兩種說法都不大靠譜,北海公園水面雖然不小,但清淤的泥土也沒有多少,而地鐵沿線施工挖出的土,也不可能都運到天壇里去堆積起來。對于小孩亦增來說,沒有興趣和心情去考證這土山的來歷,只是覺得爬那土山好玩得很。

    那時節北京的高樓大廈並不是很多,沒有CBD,沒有高聳入雲的國貿大廈,也沒有更加巍峨的電視塔,十七層的北京飯店已經算是很高的了。當登上那座小時候看起來很高大的土山時,身旁最近的,便是天壇公園本身里,祈年殿那24米高的金色殿頂,仿佛就在腳下,順著那長長的廊道稍稍往南,便是回音壁和環丘台的圓形宮牆與石壇,護城河邊的綠樹成蔭,北望,北京飯店歷歷在目,更遠處,藍天白雲之下,遙遠的青山能夠映入眼簾。這是北京市內一處當時極近的觀景台,視野範圍,比景山公園最高的那個亭子還要好。後來這土山是什麼時候清理走的,亦增不清楚,反正上初中以後,除了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去天壇北門附近除草,就很少再去天壇了,那時土山就已經不在了。

    亦增想,也許那些土,都用卡車運到郊外去了吧,就像亦增上班以後,某次單位指派任務,“押車”去西北郊外的垃圾填埋場傾卸垃圾。不過童年時這個土山,的確給亦增這樣的小孩,增添了很多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