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二)
作者:wolfe14026      更新:2025-07-12 10:40      字数:1267
    在亦增的记忆里,探亲的车辆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颠簸曲折,终于来到父亲单位驻地之时,迎面便是山谷之中的一条土路,蜿蜒直通到那一方天地,两侧都是山石、树林和红色的土壤。而前方可以作为目的地标志物的,是掩映在树林空地间的一栋两层小楼。当车辆开进这方天地,那片宽阔的空地中央,还有一个波光粼粼的小湖,时有麻雀燕子等飞鸟,从湖面掠过,或停落在林间树梢,或追逐鸣叫着消逝在远方天际,或有则直接飞去小湖一侧的那一排平房的屋檐下,归巢哺幼。

    据说,这座小楼原来是属于空军所有,后来划归训练队。一楼,是教室和课堂,二楼则是办公室和会议室、档案室和活动场所。那一排平房,也是教职员工和学员的宿舍。其时,训练队的学员都是二十啷当岁的小伙子,训练队的教职员工里,除了训练队队长和父亲这样成家有家眷的,也多数还没有家属。这里,在父亲他们生活的十年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人的世界。

    训练队的学员大约有将近百人,教职员工不多,十来人而已,这还包括食堂与医生。这里唯一的医生是训练队队长的爱人,也是多数时候唯一的女性。亦增记得某次探亲,训练队去驻地后面的山中拉练打靶,亦增小孩也随父亲前往。路上有一条溪流,红土小道起伏不平,天气又比较炎热,有的学员走得口渴,便从小溪里用手掬水来喝。这时候被医生阿姨看见,便会责备他,并把手中的热水壶递上。但亦增见那热水壶很小,若是那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都来喝,恐怕三两下就见底了。

    实弹射击打靶的场地,是后山的一块旷野,挖了两条深沟,大概相隔百米左右。在前面那条沟里竖立人形靶,学员和教职员工取卧姿射击。学员们打五发或十发单发射击,教员打三发。亦增还记得当时父亲的射击成绩是不错的,他打完后,前面报靶的查验后,高声通报:

    “两个十,一个七,二十七环!”

    亦增作为训练队里仅有的几个家属小孩,在探亲期间,得到在这里相对无聊的干部战士的“青睐”,经常在闲暇时逗亦增,或带亦增玩耍。他们每次打靶完,亦增便跟着某个学员小战士,到靶标后面的山岩土堆里,去抠摸收集子弹头。当时步枪射击的子弹头是不回收的,但子弹壳是一定要回收的。亦增每次往往能抠出一大堆“战利品”,摆在屋子里玩弄。当然,想要子弹壳的话,就要去恳求训练队管理军械的叔叔了,在他那里磨蹭恳求半天,往往也能如愿获得一两枚。

    亦增记得,探亲回家时,曾经用当时吃完了的,装酱菜的一个小竹篓,装了不少子弹头,和几个子弹壳,很沉重的,长途火车“贩运”回北京。以前的安检不像现在,这类物品是可以上火车的。不过后来年深日久,又赶上搬家,这童年时期的“收藏品”后来不知所踪了。

    鉴于小孩亦增对于武器的“热爱”,而亦增多次探亲,与食堂的大师傅叔叔混得很熟,这位叔叔还是个木匠,给亦增小孩专门制作了一支木头手枪,虽然只有其形,那时的小孩亦增仍然爱不释手,成天摆弄。当然,随着年龄逐渐长大,这木头手枪早已退出了玩具行列。

    后来亦增也步父亲后尘,高考考入军校,参军入伍,在军队机关服役了若干年,这其间,也像父亲一样,打过若干次实弹射击,包括手枪、步枪和冲锋枪,当然都是单发射击,成绩还不错。也许算是从小的“熏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