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背信弃义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8-14 10:14      字数:2302
    且说,那读完三封书信后的宋使上官均,又拿起了王安石写给他的沉重书信,由头到尾地细看了一遍,之后上官均不仅对王芳小姐的处境忧虑重重,而且对大宋朝廷的未来牵肠挂肚,眼前总是浮现出自己北上辽国之后的那个仕宦纷争、派系林立的大宋朝廷,他情不自禁地为大宋的将来担心、焦虑。

    其实王芳小姐能够北上辽国,是蔡确和辽使合谋的诡计,蔡确是想利用王芳给父亲的书信留言,打倒权相王安石。

    可令蔡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安石即使欺君罔上,皇帝也只是撤了他的宰执权力,并没有降他的文官品级,为让他日后复出留有余地。而更为糟糕的是,赵顼虽然不顾母亲高太后的反对任命了蔡确为宰相,但是他却向母亲迁就、妥协,擢升了新党默许、旧党承认且与蔡确历来不和的王珪大人。而就是这些还不算什么,令蔡确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那极为讨厌新政、新法的高太后,竟然任命变法干将吕惠卿为相,使大宋朝廷形成了三相鼎立的少见局面。

    高氏重用新党干将吕惠卿,当然不是为了儿子赵顼的变法大业,而是利用吕吉甫以牵制有投辽嫌疑的蔡持正。

    王安石离开京城后,生病中的皇帝,耳边常常想起在介甫的面前曾经立过的铮铮誓言,觉得自己对不起一心为了变法大业的王介甫。

    于是,皇帝将一向反对新法的王安石胞弟王安国(字平甫)从崇文院校书的位置,擢升为御使中丞,意在弥补已失去了主持变法大权的王安石。

    而此时的吕惠卿生怕赵顼重用对自己成见很深的王安国,于是,他连忙起用亲信叶祖洽对王安国进行栽赃陷害,诬陷他与犯臣郑侠勾连在一起。结果王安国被罢,回转临川。

    郑侠,北宋诗人,乃福建福清人氏,生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他善写文章,抨击时政,是当时敢于反对新法、新政的急先锋。

    有一年,中原诸省遇到了罕见的大旱,真可谓:焦金流石、蝉喘雷干,饥民十室九空、颠沛流离。郑侠带着自己绘制的《流民图》走进皇宫,献给神宗,并说:“旱灾是因王安石变法而起,只有罢免了王安石,老天才会下雨救灾。”

    神宗不听,并且一气之下,将郑侠贬谪广东岭南。

    王安国、王安礼、王雱被时人称为“临川三王”。 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北宋文学家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 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发而精深”。

    安国不但文才出众,而且长期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广结善友,是临川出了名的孝贤 人士。

    因王安国是王安石胞弟,熙宁四年(1071年),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应,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颇有微词,直截了当地大声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耶!”(外面说他用人不当,敛财太着急了。) 这与神宗的想法完全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他崇文院校书。

    王安国反对变法,因而对力挺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很有意见,他曾多次劝导兄长要远离小人。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1074年),他趁王安石因欺君罔上被神宗罢相,借郑侠以敬献神宗《流民图》,反对新法被贬的东风,诬告王安国与郑侠同党,使其削去官职,放归乡里,天下之士皆为王安国鸣冤,纷纷上疏神宗,替他打抱不平。

    吕惠卿和蔡确都是权力狂。蔡确一方面用王安国之事大做文章,把吕惠卿说成是个背信弃义、人格低劣、祸国无耻的宵小之辈,一方面又让亲信邢恕(字和叔)撰写文章,抨击吕惠卿的变法主张。

    吕惠卿也不甘示弱。他将叶祖洽收至麾下,并在神宗的面前告蔡确用人不当,重用了对新法持反对意见的邢和叔,还收集了蔡确与辽使苟且合谋的不法证据,立誓扳倒蔡持正。

    高太后的以毒攻毒策略着实见效,新法的两名干将“你来我往地频频出拳,双方互不 相让,打得鼻肿脸青”。神宗一气之下,让身处江宁府的王安石恢复了宰相职务,并且要他进京面圣,主持变法。

    当王安石回到京城,见弟弟王安国被吕惠卿削职罢免,暗自神伤,心凉彻底,在一阵仰天长叹之后,往事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指导新法的推广和实施,并且在全国吸收了大批的有志之士和改革人才,已是参知政事的王安石被皇帝任命为新法制 定和施行的总领事。

    此时的吕惠卿正任集贤殿校勘,编校集贤殿的书籍。王安石因和吕惠卿十分友好,所以他向宋神宗进言,推荐吕惠卿:“吉甫的贤能,岂止在当今之人中出类拔萃,即使是前世 大儒也不能轻易比过,学习先王的道理而能用于今世的贤达,只有吕惠卿。”

    吕惠卿因而被任命为检详文字,事不分巨细,王安石必定和他计划、商议,凡是涉及变法的奏章都出自吕惠卿的手笔。

    吕惠卿因此而成为新党的核心人物,当时的官员称王安石为孔子,吕惠卿为颜渊,而王安石和吕惠卿也默认了这样的师生称号。

    因王安石的大力推荐,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吕惠卿被神宗提拔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同年十月,司马光入宫奏对,宋神宗向他询问对群臣的意见,当问到吕惠卿时,司马光上谏说:“吕惠卿此人邪佞,不是良士,都是因为他的作为才让王安石招致朝野的诽谤。

    王安石贤良却固执,又不谙世务,吕惠卿谋划变法的方略,并通过王安石极力推行,因此让天下人认为王安石也是奸臣。近来官吏的提拔又不按次序进行,致使大臣非常不满。”

    神宗说:“吕惠卿进献对策条理明晰,是个十分难得的变法人才。”

    司马光奏曰:“吕惠卿确实文采出众,思辨明慧,可他用心不正,但愿陛下能慢慢考察。历史上,像江充和李 训这类的奸人倘若没有才干,如何能够打动君王得以重用?”宋神宗一听,默然无语。

    司马光又给王安石写信,说:“吕惠卿是谄媚阿谀之人,对大人现在而言确实有顺从合意之快感,一旦大人失势,他必定出卖大人换取利益。”王安石对司马光之言深感不悦。

    熙宁三年(1070年),已为宰相的王安石在神宗面前极力推荐吕惠卿,吕惠卿被赵顼 拟为参知政事,成了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其地位要远远高于同是参知政事的蔡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