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紅杏出牆剝膚痛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1-03 10:29      字數︰1922
    兩位軍機大臣雖說沒有和與敵將暗中交易的真憑實據,卻說得有鼻子有眼楮,神乎其神。

    乾隆不敢大意,連忙傳來監察御史錢灃遠,令他跨境調查,異域取證。

    監察御史錢灃遠早被和的金錢給拿下了,臨行前,他想盡辦法,把消息偷偷地透露給了和中堂。

    怎麼辦?50萬兩的黃金,萬一被人發覺,和就是私吞了朝廷巨額的戰爭賠款,是誅殺九族都抵不過來的大罪。

    為了安全起見,和一方面,派親信到半島,去協調黃金的轉移事宜,希望兩國的國王能將埋藏在金剛山的黃金盡快取出,運往大清的沿海某處。另一方面,讓同黨火速南下,通知山口正男將存放在沿海某處的50萬兩黃金迅速轉移到濱海的銀山、柳溪。

    而和自己卻是急于做好兩件大事,其一,叫小槐子出面,選擇黃金的埋藏地點。高士槐雖說沒有承襲吳書來的首領太監,但他行使的職責與義父生前的權力,沒有什麼兩樣。

    其二、讓管家劉全隨和琳南下,毫無痕跡地埋藏黃金。劉全既是和府的管家,又是和的保鏢,讓他隨軍保護和琳,足顯哥哥對弟弟的愛護之心,誰也看不出來有啥子名堂。

    高士槐不敢推脫,自己的把柄落在了和的手上,可士槐又不能南下返鄉,怕是會被皇上看出了破綻,和也有類似的想法。于是,士槐急忙寫信給游子民,冀義父能夠竭力幫忙。

    待黃金安全轉移後,御史錢灃遠才來到了半島,即使在金剛山掘地三尺,也發現不了黃金的半點蹤影。錢灃遠連忙寫好奏折,令手下快馬加鞭地趕赴北京城。

    奏折的內容大致如下︰說和中堂私吞敵國的戰爭賠償款,純屬子虛烏有,惡意誹謗。倭寇所掠黃金,全被敵將運往日本,即使敵將投降,日本的天皇也會拒付戰爭賠償。

    “和強盜之國談什麼賠償?”看了錢灃遠的奏折,乾隆皇帝目切齒、怒氣填胸。

    無憑無據地誣告朝廷大臣,阿桂從軍機大臣降到了兵部侍郎,而福康安因與乾隆的關系特殊,不但不要受罰,反被乾隆帝擢升為武英殿大學士。

    自皇上擬任和琳為欽差大臣之後,傅恆就假裝生病,閉門謝客,一人獨酌獨飲,仗氣使酒、哭笑失常。

    這是皇上第一次拒絕了傅恆的建議,乾隆越是關心、愛護富康安,傅恆的心里就越是傷心、難受,這個兒子太像弘歷,從他的文才、武學,從他的秉性、模樣,沒有哪點不像皇上?

    傅恆雖說從乾隆登基到至今,歷任過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直至保和殿大學士,封郡王。享受著皇室宗親般的特殊禮遇,但始終抹不平妻子與乾隆私通的剝膚之痛。

    傅恆年青時就位登首輔,20余年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的政治、軍事舞台,為乾隆盛世的形成貢獻頗豐,乾隆帝對其評價之高、恩寵之至,罕有人及。除了他本人素質超群、成果輝煌以外,其實還與兩個女人有著密切關系︰一個是他的姐姐孝賢純皇後,她是乾隆的恩愛原配妻子;一個是他的老婆那拉氏,她也是乾隆寵幸並染指過的女人。

    而福康安就更不用說了,因為他是富察家族的子孫,乾隆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殤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他們是富察皇後所生),便將其接入宮中親自教養,待之如同親生兒子一般。乾隆曾言“朕之待福康安,不啻如家人父子,恩信實倍尋常”,實在是情之殷殷、不吐不快,在中外歷史上的君臣關系史中,可說是極其罕見的一番表白。

    乾隆皇帝英名蓋世,風流韻事不勝枚舉。據說有一天,皇後富察氏把弟媳那拉氏叫進宮中做客,萬歲爺第一次看到小巧玲瓏、俊俏可人的那拉氏,便對她產生了好感,于是很快就找到了機會把她召去,纏綿呢喃,侍寢龍床,而且還長時間留在後宮不讓她回府,並把她的丈夫傅恆支去遙遠的邊疆統兵作戰,建功立業,當然也在不斷地提拔重用,直至傅恆權傾朝野。

    那拉氏不但長相俊俏、美貌絕倫,溫存可人,而且通曉詩書、多才多藝、文采不凡。宮里的這些皇後、妃子,沒有一個具有這樣的才氣,大概是素來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緣故吧。而乾隆自以為文韜武略、叱 風雲,是空前絕後、無人可及,平時喜歡附庸風雅、顯擺文采,什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皆喜歡在人面前表現一番,現在遇上那拉氏,豈不是滿心歡喜、相見恨晚?也難怪兩人整天整夜如膠似漆、密不可分。據悉,乾隆皇帝要召見那拉氏時,總是放在遠郊的頤和園、圓明園,這樣就可以遠離紫禁城的喧囂和避免後妃們的妒忌,在如詩如畫的山光水色里,他(她)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自己的“二人世界”。

    不過,霸佔有夫之婦,還是親為舅奶奶,總是不倫無理之舉。而這可憐的傅恆也是萬般無奈,老婆被人家蹂躪也沒有脾氣,只有乖乖地順從的份兒。誰叫人家是集權無限的大清天子呢?

    那拉氏屢承雨露,不久腹中有喜,懷上了龍種。乾隆知道後萬分高興︰如果是女孩,就封她為公主;如果是男孩,就封他為將軍。那拉氏的肚子非常爭氣,一舉誕下了大清龍子。這龍子就是福康安。乾隆並未食言,他對福康安的恩寵和賞賜,別說是眾大臣無法相比,就連多數的皇子也是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