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红杏出墙剥肤痛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1-03 10:29      字数:1922
    两位军机大臣虽说没有和珅与敌将暗中交易的真凭实据,却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神乎其神。

    乾隆不敢大意,连忙传来监察御史钱沣远,令他跨境调查,异域取证。

    监察御史钱沣远早被和珅的金钱给拿下了,临行前,他想尽办法,把消息偷偷地透露给了和中堂。

    怎么办?50万两的黄金,万一被人发觉,和珅就是私吞了朝廷巨额的战争赔款,是诛杀九族都抵不过来的大罪。

    为了安全起见,和珅一方面,派亲信到半岛,去协调黄金的转移事宜,希望两国的国王能将埋藏在金刚山的黄金尽快取出,运往大清的沿海某处。另一方面,让同党火速南下,通知山口正男将存放在沿海某处的50万两黄金迅速转移到滨海的银山、柳溪。

    而和珅自己却是急于做好两件大事,其一,叫小槐子出面,选择黄金的埋藏地点。高士槐虽说没有承袭吴书来的首领太监,但他行使的职责与义父生前的权力,没有什么两样。

    其二、让管家刘全随和琳南下,毫无痕迹地埋藏黄金。刘全既是和府的管家,又是和珅的保镖,让他随军保护和琳,足显哥哥对弟弟的爱护之心,谁也看不出来有啥子名堂。

    高士槐不敢推脱,自己的把柄落在了和珅的手上,可士槐又不能南下返乡,怕是会被皇上看出了破绽,和珅也有类似的想法。于是,士槐急忙写信给游子民,冀义父能够竭力帮忙。

    待黄金安全转移后,御史钱沣远才来到了半岛,即使在金刚山掘地三尺,也发现不了黄金的半点踪影。钱沣远连忙写好奏折,令手下快马加鞭地赶赴北京城。

    奏折的内容大致如下:说和中堂私吞敌国的战争赔偿款,纯属子虚乌有,恶意诽谤。倭寇所掠黄金,全被敌将运往日本,即使敌将投降,日本的天皇也会拒付战争赔偿。

    “和强盗之国谈什么赔偿?”看了钱沣远的奏折,乾隆皇帝瞋目切齿、怒气填胸。

    无凭无据地诬告朝廷大臣,阿桂从军机大臣降到了兵部侍郎,而福康安因与乾隆的关系特殊,不但不要受罚,反被乾隆帝擢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自皇上拟任和琳为钦差大臣之后,傅恒就假装生病,闭门谢客,一人独酌独饮,仗气使酒、哭笑失常。

    这是皇上第一次拒绝了傅恒的建议,乾隆越是关心、爱护富康安,傅恒的心里就越是伤心、难受,这个儿子太像弘历,从他的文才、武学,从他的秉性、模样,没有哪点不像皇上?

    傅恒虽说从乾隆登基到至今,历任过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直至保和殿大学士,封郡王。享受着皇室宗亲般的特殊礼遇,但始终抹不平妻子与乾隆私通的剥肤之痛。

    傅恒年青时就位登首辅,20余年出将入相活跃在乾隆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为乾隆盛世的形成贡献颇丰,乾隆帝对其评价之高、恩宠之至,罕有人及。除了他本人素质超群、成果辉煌以外,其实还与两个女人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是他的姐姐孝贤纯皇后,她是乾隆的恩爱原配妻子;一个是他的老婆那拉氏,她也是乾隆宠幸并染指过的女人。

    而福康安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他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他们是富察皇后所生),便将其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乾隆曾言“朕之待福康安,不啻如家人父子,恩信实倍寻常”,实在是情之殷殷、不吐不快,在中外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史中,可说是极其罕见的一番表白。

    乾隆皇帝英名盖世,风流韵事不胜枚举。据说有一天,皇后富察氏把弟媳那拉氏叫进宫中做客,万岁爷第一次看到小巧玲珑、俊俏可人的那拉氏,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于是很快就找到了机会把她召去,缠绵呢喃,侍寝龙床,而且还长时间留在后宫不让她回府,并把她的丈夫傅恒支去遥远的边疆统兵作战,建功立业,当然也在不断地提拔重用,直至傅恒权倾朝野。

    那拉氏不但长相俊俏、美貌绝伦,温存可人,而且通晓诗书、多才多艺、文采不凡。宫里的这些皇后、妃子,没有一个具有这样的才气,大概是素来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缘故吧。而乾隆自以为文韬武略、叱咤风云,是空前绝后、无人可及,平时喜欢附庸风雅、显摆文采,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喜欢在人面前表现一番,现在遇上那拉氏,岂不是满心欢喜、相见恨晚?也难怪两人整天整夜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据悉,乾隆皇帝要召见那拉氏时,总是放在远郊的颐和园、圆明园,这样就可以远离紫禁城的喧嚣和避免后妃们的妒忌,在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里,他(她)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自己的“二人世界”。

    不过,霸占有夫之妇,还是亲为舅奶奶,总是不伦无理之举。而这可怜的傅恒也是万般无奈,老婆被人家蹂躏也没有脾气,只有乖乖地顺从的份儿。谁叫人家是集权无限的大清天子呢?

    那拉氏屡承雨露,不久腹中有喜,怀上了龙种。乾隆知道后万分高兴:如果是女孩,就封她为公主;如果是男孩,就封他为将军。那拉氏的肚子非常争气,一举诞下了大清龙子。这龙子就是福康安。乾隆并未食言,他对福康安的恩宠和赏赐,别说是众大臣无法相比,就连多数的皇子也是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