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梁太后看得眼花缭乱
作者:彊疆      更新:2023-04-13 07:53      字数:3614
    第149章  梁太后看得眼花缭乱

    李秉常八岁登基,算来已过八年了,可仍是其母梁滔滔垂帘听政,他只是当了一个傀儡儿皇帝。这年十六岁了,他向母后提出还政,不仅梁滔滔不答应,更有国相、他的国舅梁乙埋也不同意,无奈之下,李秉常只得给宋皇去了求援信,不曾想很快就接到宋使商英的密信,叫他在梁太后的“千秋节”前如此这般地做好准备。

    夏惠宗李秉常按照商英的建议,首先去请示梁太后:“母后的‘千秋岁’就要到了,儿臣想为母后的‘千秋岁’好好庆贺一番,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梁太后也想借这“千秋岁”的庆贺来试探一下朝野对她垂帘听政的反映,于是欣然答应。

    李秉常自是高兴,派员严加督办庆贺梁太后千秋节的一切事宜。

    “千秋节”盛会在元昊宫举行,场面宏大、威仪。

    宫外所有道路两旁均披红挂绿,正门前更是搭满景点彩棚。“千秋节”前三天,夏廷开始准许市民前来观赏,以致人流塞衢填巷,络绎不绝。诞辰头天,便将宫中珠宝珍玩搬出,布陈于殿阶两旁,其中有各式样的金玉如意、盖以黄帕的大小金佛、二三尺高的珊瑚树,以及金丝连络、青玉为叶、柑桔大的琥珀为果实的宝石盆景等等奇珍异宝,无不晶光闪烁,耀人眼目。

    寿堂内,上方左右各挂一面锦织的”寿帐”,分别绣上“蓬岛春蔼”、“寿域开祥”字样;中央垂挂的锦缎上绣着硕大的“壽”字。 “寿帐”下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只硕大的金盘,盘中高高垒着精心挑选的一只只白净硕大的殷红嘴儿的寿桃——此有来头:传说孙膑在为其母做寿送了一个硕大的蟠桃,母亲吃后容颜大变,白发成了黑发,昏花眼变得明亮,掉了的牙齿重新生出,皱纹消失,走路也去了拐杖,使母亲返老还童、健康长寿了。自此后人们纷纷效仿,李秉常为母做寿自不能例外。

    “千秋节”当天,梁太后头戴莲蕾金凤冠,身穿绛纬绣着金黄寿字宫袍,脚踏尖勾鞋,耳环耳坠金光闪烁,缀琉璃小珠的袍脚软软坠地。梁太后坐上寿椅,面对那盘足有二尺多高翘着红殷殷嘴儿的大寿桃及寿桃四周点燃的红烛,加之风儿吹来,烛光摇曳,更是将这位寿星婆那张俏丽的脸儿映衬得春风荡漾,仪态万端。

    随着通赞官宣布“开始”,先由辽朝使节献寿礼。

    接着轮到宋使献寿礼。特使商英大步进来,先到大殿左侧登记处交了礼单,礼单上写着:羊一千只,酒一千壶,绢缎十万匹,茶叶二万斤,另有玉石、瓷器、珠宝、金饰等。

    宋朝献礼后,再由各诸小国、部落献寿礼。

    最后轮到本朝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献寿礼。

    献寿礼毕,各自回到位上坐下:宰相梁乙埋与亲王及各国使节坐于殿内,群僚及外使随员坐于殿外两廊。无论殿内殿外,每人面前均放一小桌,桌上摆着环饼、油饼、枣塔等茶点。

    拜寿开始。

    惠宗领头站起,率领各国使节和本朝文武百官拿着斟满酒的注碗高举头顶向太后进酒,齐声贺道:“祝太后千万岁寿!”

    拜寿结束,殿内及殿走廊的祝寿官员、随从全部转到朵殿参加寿宴。

    梁太后见宋朝这次带来丰厚的寿礼,自是高兴,特意将宋使商英安排在自己左旁坐了,右边是皇儿惠宗,其次是宰相梁乙埋。

    按当时“乐以佐食,不可废”的规矩,寿宴自是少不了乐舞表演。这时,教坊乐人在殿外彩棚中早已陈设好拍板、琵琶、箜篌、高架大鼓、羯鼓、铁石方响、箫、笙、埙、箎、觱篥、龙笛等等乐器,二面对列杖鼓二百面……宏伟之气势,不得不令人震撼。

    随着通赞官一声叫喊,朵殿内外顿时鸦雀无声。就在这时,只闻半空中和鸣锵锵,若鸾凤翔集,接着是乐人先效妨百鸟齐鸣,充满一片愉悦祥和之气。

    通赞官再喊:“一盏酒——”笙、箫、笛奏起,众乐齐响。

    惠宗领头举酒,百官倾杯。

    第二盏举起,艺人在台上舞蹈,对舞、独舞。

    第三盏寿酒时,随着百戏入场,后厨再送上羊糕、醎鼓、爆肉、双下驼峰角子等佳肴;百戏项目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等。

    四盏时,宫外杂剧开场。

    第五盏,乐人弹琵琶、方响,跳三台舞之后,戏谑色彩的参军色执竹竿子引少儿舞队二百余人分四列入场,至殿阶叩首后既载歌载舞。这一盏,后厨又送上下酒的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莲花肉饼。

    第六盏为御酒。先是笙奏慢曲、三台舞,而后左右军比赛击球,殿前立三丈高的球门,哨笛杖鼓为两支球队助威。这一盏下酒菜是假鳖鱼、蜜浮酥捺花。

    第七盏,女童舞队四百余人上场。女童都是从坊市中挑选的妙龄容艳过人者,上场时装束得宛若仙女,执花而舞,且舞且唱。然后杂戏入场,参军色在歌舞与杂戏之间穿插作诙谐之语。这一盏下酒菜为排炊羊、胡饼、炙金肠。

    第八盏,唱踏歌,奏慢曲子、跳三台舞……

    此时梁太后微微皱起了凤眉,说道:“这舞节奏太慢,看得人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快快换一个。”

    通赞官赶忙过来,问道:“不知太后爱听哪支曲子?”

    梁太后凤眼一挑,说道:“就跳我朝的名曲《也葛倘兀》吧。”

    《也葛倘兀》是歌颂西夏党项人的雄健剽悍一往无前精神的曲子,深受夏人喜爱。

    通赞官正要叫乐坊换曲,惠宗从席间站起,向梁太后深深施过一礼,道:“皇儿早为母后的寿诞准备了一个节目,不妨先让母后一睹为快。”

    梁太后听说皇儿单独为她准备了节目,更是高兴,说道:“既是这样,还不快快出演?”

    惠宗传旨,教坊人应声而出,到殿外彩棚处传了惠宗旨意,刚才还是大吹大擂一片喧闹的舞台,顿时安静下来。

    稍顷,就见高台上走出一个黑衣人,到了台中央,双手一展,一个黑色球体坠到台上旋转开来,耍技人先是用手中绳鞭向那旋转的陀螺猛抽几下,陀螺开始飞旋,虽是飞旋得让人眼花缭乱,但终为雕虫小技,不足为奇。

    接着又出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直到整整十个,十个陀螺虽在全台旋转得难见身影,此仍算不得奇异。

    就在这时,只见杂耍人在抽鞭的同时,不知动了何种手脚,飞旋的陀螺顿时散发出一圈圈五色彩光,彩光越闪越亮,越闪范围越大,且越闪越高越闪越高,直闪跃到半空,照得大殿内一片灿烂,再后来,那些飞旋的彩光“叭叭”数声,接着“砰”地一声巨响,那光芒顿在半空中构成“萬壽無疆”四个金光闪跃的大字!此时已赢得殿内殿外的官员一片尖叫与掌声。

    看到这里,梁太后金口启动,夸赞道:“皇儿为哀家的诞辰真是费尽了孝心。”

    惠宗连忙鞠身回道:“母后,这不是臣的孝心,而是汉礼的魅力。”

    梁太后微微点头念道:“汉礼的魅力真是无穷尽呀。”

    惠宗见梁太后面露喜色,又说道:“母后,汉礼何止于此,还有更精彩的哩。”

    正在兴头上梁太后忙说:“皇儿既有更精彩的,何不快快表演给母后看?”

    惠宗再次传旨:“上舞。”

    就见十六位身着汉服的女子翩翩而出,伴乐唱道: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此舞叫《霓裳羽衣舞》,原是唐代著名宫廷乐曲。出自印度,原名《婆罗门曲》,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呈宫廷,经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润色,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玄宗宠妃杨玉环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闻名于世。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舞起来,无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美感。

    看着看着,梁太后那深藏袍袖中的纤指也微微伸出,不由自主地随着台上的舞姿而活动起来。

    商英见状,趁势说道:“恭喜太后,贺喜太后,圣上如此年轻,视事竟能如此干练周到,真乃夏朝之幸呀。”

    精敏的梁太后立马听出商英话中意思,想:“皇儿这次所以将予的寿诞办得如此隆重,且又亲自为予安排节目,原来是显示他的才干与成熟,在规劝予撤帘啊!”想着,就看了看大殿,见那使节臣僚一个个正在尽兴喝酒、看技艺表演,只得小声问身旁的惠宗:“皇儿是不是想让母后撤帘了?”

    惠宗立马回道:“臣不敢。”

    商英见惠宗如此害怕梁太后,接话道:“太后,圣上已到舞象之年,又是一位聪明睿智、胸怀大志的圣君,远的不说,就凭这场寿诞的安排,足可看出惠宗虽是年轻,办事却是如此老成、干练,如果太后能放手让他自理朝政,定能治理出一个强大的夏朝。太后,这可是夏朝的幸事,是太后的幸事,更是太后的所愿啊!”

    梁太后叹息一声,道:“是啊,皇儿长大了,予是该还政了。”

    国相梁乙埋一听急了,立马说道:“太后,还政是万万不可的事,你可千万不可答应呀!”

    商英看了梁乙埋一眼,继续说道:“太后,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您一定听过……”

    梁太后本是汉人,中原的故事她哪能不知,听了商英一番话,点头说道:“你们的意思,予已明白了。”

    商英接着说道:“太后,如果真的还政于圣上,外臣敢保证,在不久的将来,夏朝一定会与我大宋比翼齐飞,日见强大,到那时,世人谁不称赞太后您的心胸宽广,深猷远计呀!”

    梁太后笑着反复看了看商英,明白了此次为她办如此隆重的寿诞以及宋朝送来如此厚重寿礼的真正意图,于是凤眼舒展,响亮回道:“既然圣上和商卿都有此意,予退位还政就是了。”

    正在殿中吃酒看演出的夏臣,听到梁太后说了此话,顿时大喜,一起跪下山呼:“太后千万岁寿!太后千万岁寿!”

    在座的辽使萧扈听了群臣的山呼,急得“啊”地一声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