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十一章:奶奶的剪纸
作者:嫣然一笑      更新:2020-12-24 16:46      字数:2965
    奶奶听见王秀才的惊叫和我的嚎哭,心里扑通一声,她下了炕,穿上鞋,走出屋子。

    “怎么啦?你个小东西怎么在这儿?你小姑呢?”

    奶奶把我从地上薅起来,吃惊的问。

    我哭的声嘶力竭,大张旗鼓。

    “好了,别哭的这么邪乎了,不就是跌了一脚嘛,你看,把衣服都弄脏了!”

    奶奶拍打着我身上的土,谴责道。

    其实,倒不是摔的有多疼,而是鼻子里流出的血把我吓坏了。我把捂着鼻子的小手张开,奶奶看见了我手里的鲜血,也吓了一跳。

    “哎呦,这个该死的小琴,让她看孩子,也不知道疯哪里去了,看她回来不宰了她!快让我看看,哪儿摔破啦这是?”

    奶奶骂完了小琴姑姑,便开始为我查找伤口。当奶奶看清血是从我鼻子里流出来的时,她便放下心来。她把我拉到水盆边,洗干净我手上和脸上的血迹,然后找来一团白棉花,塞进我的鼻孔里。

    “好了,别哭了,一会儿就没事了。给,吃糖去吧!”

    奶奶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硬糖,塞进我手里。

    中午时分,小琴姑姑一蹦一跳的回来了,她进屋一眼看见我鼻孔里塞着的血棉花,吓了一大跳。

    “你鼻子怎么啦?”

    还没等我说话,奶奶的巴掌早就糊在了小琴姑姑的屁股上了。

    “死丫头,让你看孩子,你跑哪疯去了?”

    小琴姑姑被问的哑口无言。

    “死东西,让你坐着别动,你跑哪儿去啦?”

    小琴姑姑恨恨的踢了一脚。

    由于小琴姑姑的看护不力,造成了我鼻破血流,为此,小琴姑姑被奶奶狠狠地暴揍了一顿。从此后,一说让小琴姑姑带我出去玩,小琴姑姑就吓得两腿发抖。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奶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点成绩,她用自己的实践精神证实了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有效价值,并逐渐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与喜爱。

    有一次,奶奶把一些剪坏了的图案贴在了我家黑乎乎的墙上,我家黑乎乎的屋子立刻显得蓬荜生辉,光彩耀人。这时,王秀才走进来说:“你干嘛贴在墙上,干嘛不贴在窗户上,贴在黑乎乎的墙上一点美感都没有,贴在白色的窗户纸上才有艺术气息呢!”

    “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王秀才一句无心的评议让奶奶立刻茅塞顿开,于是,她马上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剪纸贴在了我家白色的窗户纸上,经过阳光的温暖和照耀,那些剪纸上的纸质的花草树木竟然有了一些生机和绿意,那些缺胳膊少腿的鸡鸭狗兔竟然有了一点灵气和活力,这一发现让奶奶兴奋不已,这个五十多岁了还依然有着梦想的女人,竟然孩子一样高兴的手舞足蹈,激动的热泪盈眶。

    奶奶高兴的请王秀才坐下来,然后和他经过一番认真的对比和鉴别,经过一番热烈的研究和讨论,她终于选定了一些吉祥的图案和红色的喜字、福字作为以后自己创作的主体。

    为了让自己的试验尽早成功,也为了让村里众多愚昧无知的人们都够充分认识和享受到艺术的美好,奶奶把自己的剪纸免费送给左邻右舍,有时候她还亲自去给人家贴在窗户上或者墙壁上。渐渐的,村里人对奶奶的剪纸有了新的认识,逢年过节或者儿娶女嫁的喜庆日子,他们都会来我们家向奶奶讨要几张大红喜字或者几只精美的喜鹊。

    起初,每当有人来向奶奶讨要剪纸时,奶奶就会高兴的眉开眼笑,她笑呵呵的给人家递烟倒水,嘘寒问暖,热情的就像家里来了贵宾一样,有时候她还把自己最喜欢吃的干炒黑豆拿出来让人家吃。

    一时间,奶奶的热情赢得了村里人的赞誉,很多人吃过晚饭后有事没事的就来我们家坐坐,喝着我们家的热水,抽着我们家的烟,吃着我们家自己人都舍不得吃的炒黑豆,走的时候还顺便要一两张奶奶辛辛苦苦剪出来的花鸟虫鱼。

    “这样下去可不行,不但赔了烟叶、热水、黑豆,连剪纸的本钱也赚不回来,过不了多久,就赔掉腚了!”

    奶奶在心里嘀咕着。

    以后的日子里,村里人再空着手去我家向奶奶讨要剪纸,奶奶只是坐在炕上敷衍几句,然后拿出几张剪坏的或者自己不怎么满意的剪纸送给人家,再也不让他们抽烟喝水吃黑豆了。再后来,有人若想免费索取,奶奶便笑笑,说道:“哎呦,真是不巧,现在手里没有多余的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糊窗户,贴窗花,我的剪纸都被预定出去了!”

    奶奶说着,还会煞有介事的拿出一些小纸条给来人看:“你看,这是村西二贵家新定的六张“喜鹊蹬枝”,这是后院二丫奶奶定的三张“年年有鱼”,还有孙二娘的“五谷丰登”、赵老爹的“三羊开泰”……奶奶拿着一张张皱巴巴的小纸条如数家珍般炫耀着。

    后来,人们再也不好意思空着手来找奶奶讨要剪纸了,贫穷的人家会拿一两个鸡蛋或半斤挂面,富裕的人家便带着一两毛钱。奶奶收下鸡蛋、挂面或者几毛纸币,然后才把自己的艺术作品郑重其事的交给来人,并认真的告诉人家,怎么摆放,怎么粘贴。

    眼看着就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开始扫房子,换窗纸,有很多讲究的人家都要在雪白的窗纸上贴上大红的窗花,以示吉祥和喜庆,为此,奶奶的剪纸一时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奶奶起早贪黑的剪,夜以继日的剪,废寝忘食的剪,马不停蹄的剪,奶奶的手磨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和硬茧,奶奶的眼睛剪着剪着便模糊起来,有时候把牡丹剪成了月季,把兔子剪成了老鼠,把喜字剪得歪歪扭扭,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奶奶把它们一一兑换成食材或纸币。

    奶奶的手艺越练越高超,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两年以后,奶奶真的成了我们村方圆十里地有名的剪纸艺术家。

    王秀才确实很有才,他把奶奶的每一张剪纸都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什么鸿运当头、喜鹊蹬枝、年年有鱼、花开富贵、松鹤延年、凤鸣朝阳等等,那些死气沉沉的剪纸配上一个好听的名字立刻便会活色生香地卖个好价钱,王秀才说这叫生财有道,画出有名。

    奶奶对王秀才的创意非常满意,为了报答王秀才,奶奶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特意为王秀才剪了一张龙凤呈祥,王秀才如获至宝,直到死的那天,他还一直珍存着那张早已破烂不堪的褪了色的剪纸。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显然,奶奶不是民间剪纸的第一人,但在我们那个闭塞偏僻的小村庄,奶奶却是第一个会剪纸的人。

    等到奶奶把剪纸的艺术玩的炉火纯青的时候,她的作品便慢慢的产生了一些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一次,一个外乡的老头找到奶奶,让奶奶给他剪一张人像,老头对奶奶大体说了说人物的样子,奶奶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拿起了剪刀,不一会儿便按照老头的讲述剪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老头见了,高兴的哆嗦着胡须说:“太像了,真是太像了!”为此,老头给了奶奶十块钱的报酬。奶奶一下子就傻了眼,她没有想到,一张小小的剪纸竟换来了十块钱,这是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奶奶突然想起了王秀才曾经说过的话:艺术是无价的,是价值连城的。从此后,奶奶的剪纸再也不随便送人了。

    五年以后,我们家靠着奶奶的剪纸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盖起了两处新房子,吃上了无数次香喷喷的炖猪肉,穿上了吸人眼球的新衣服,我们一家老小在奶奶的领导下彻底扬眉吐气了一番。

    奶奶终于如愿以偿的过上了她想要的富裕生活,剪纸为我们家带来了在当时看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奶奶带来了民间剪纸“艺人”的光荣称号。

    但奶奶不喜欢“艺人”这个称号。艺人,自古以来,泛指有才艺的人,但在中国古代,女性艺人给人的印象多数是属于一种贫贱、不好的职业,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奶奶对这个称号有点恼火,甚者深恶痛绝。

    有一次,王秀才跟奶奶开玩笑说:“艺人,再给本秀才剪一张二龙戏珠好不好?”

    奶奶一下子翻了脸。

    “放你娘的狗臭屁,你才艺人呢,你们一家子都艺人!”

    王秀才被奶奶骂的一脸蒙逼相。

    “咋啦,这是咋啦,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呢?”

    “滚你娘的蛋,以后别管我叫艺人,谁叫我骂谁!”

    奶奶恨恨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