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文巽善之通天眼(一)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9-14 09:30      字数:2180
    母亲和我说过,你爸爸有“通天眼”,能看清天上地下之物。我其实是不相信的。可回味父亲以前说过的话,又不得不佩服。形象一点说,也许他老人家真有“通天眼”呐。——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建国的母亲走了以后,父亲文巽善更多地依附于建国,不是需要他在穿衣吃饭上照应多少,而只是希望建国能够陪他说说话;不是指望建国说多少话,而是希望建国能够多多听他说话。他的耳朵不行,思维还可以,其口头表达于建国而言,差强人意。只要见到建国,他的精气神立马增长三分。

    有一天,父亲突然问建国,我们居住的小区属于第几网格?

    建国被他问得莫名其妙,问:“什么网格啊?是干什么用的呢?”建国与父亲的对话是极为恭敬的。

    父亲告诉他,听说现在不叫居委会,而叫“网格”了。以前你母亲做过一段时间的居委会主任,下面有若干个居民小组,给人以一个社区的感觉。如今的网格,就是将居民变成了放在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有谁挪动一下,清清楚楚?你,生活在网格里都不知道?

    建国还真的不知道,问史静,史静也没有听说过。

    建国对他大声说:“我倒是知道朦胧诗派的诗人北岛的一首诗,题目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这是不是一首好诗?”

    父亲说,我不跟你谈诗。建国对父亲的态度虔诚,但骨子里,还是想敷衍。他讨了个没趣。

    建国乖乖地上网,查阅“网格”一词。

    以前有母亲在,他可以不听父亲的,反正有母亲在中间周旋。母亲走了以后,他对父亲是言听计从,小事大事都依了父亲,90多岁的人了,不依了他,还想干什么?

    网,本意指捕捉鱼鳖鸟兽的工具,泛指多孔而状如网的东西;格是指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社区管理网格化则是利用网格化GIS系统以三维地图为展示形式,将社会网格化管理中整个辖区内的人、事、地、物、组织、单位信息直观展现、智能分析,实现整个市、区和街道的资源、事件的统一管理。

    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纳入网格,给人以一种什么感觉?人在网中已经是够压抑的了,还要分成格子盛着?看来父亲对居民网格化一说颇有想法。“网格”用于居民管理,不知为何人创新?

    建国又顺便查阅了北岛的《生活》,本来诗的内涵极其丰富,读者尽可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思考,去发挥,去演绎。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嘲弄,也可以说鼓励人们冲破束缚。可偏偏有编辑解释说,一个人生活在网中,还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岂不勉为其难。如果将你用“网”缚住,用“格”框住,不知你积极的生活态度又从何而来?

    作茧自缚的蚕如果不能化茧成蝶,不知是否可有其他活路?莫非编辑有先见之明,预测到人们将生活在“网”“格”之中?抑或编辑了解国情民俗,安慰人们在“网”“格”之中好生生活?

    建国想到有位大学者谈“雾霾”,“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去跟它较劲。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真的超然脱俗,只要心里不想,就万事大吉。蛮有意思的,我人在网格,我心可飞翔?

    建国对“网格”不甚了了,于是他就开始注意留心社区宣传栏。那天他与史静散步,终于发现了他要找的内容,建国用手机拍照。

    史静说:“怎么?想竞聘上岗。凭你原来的人脉,做个不拿工资的社区主任,市委组织部要让你当典型了。”

    “我嘛,跟不上趟了。”建国一面说笑,一面指给史静看。

    社区网格搞得极全面,内容极丰富,可谓无所不包。住在这样的网格里,幸福指数有几何?不知道。也许稳定安全是第一要务吧。

    街道网格介绍: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调发展。其中有六化融合,是谓网格化信息化群众化精细化法治化社会化;有十个一级网格,十联齐发,十个社区,十个服务办公室(十全十美了);其和谐目标是:安全,有序,包容;其实现的途径为:多元主体,多样手段,多种协作,多方并存。等等。

    如此官样化,八股化,统一化,格式化,创新者也不可不谓劳苦功高。如果光看宣传材料,一个街道社区简直是尽善尽美,虽然一个社区不如人意处还随处可见。

    他把社区宣传栏上看到的,说给父亲听。心想,父亲肯定是又有高见了。

    果不其然,父亲是一通牢骚。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可以的,也不仅仅是居民工作,但不能将居民定格在网格内。生活在网格里,给人以窒息的感觉。你说呢?今后我死了,可以不建墓穴,但千万千万不要把我放在网格子里。撒向大地或森林,大海或长江,北湖也行。给我一个可以让灵魂自由飞翔的机会,起码是在形式具有可能。

    建国回说,你想多了。

    他说,我也就是随口一说。但你有机会可以向上面反映反映,“还是叫居民委员会好”——那口吻极像伟大领袖的“还是叫人民公社好”——突出“居民”二字,强调居民自治,以人为本嘛。

    建国满口答应。心想,过两天你就忘记了。以前父亲有话,往往是通过母亲转达的,经过母亲的过滤,早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现在没人听他说话,他难过。不过建国对父亲的话总体上是信服的。

    母亲曾经开玩笑说,你爸有通天眼呢。

    建国说,哪有这等事,充其量他的智商高一点,没事读读书,琢磨琢磨,自然就说得准一点。现在建国为了写《古稀笔记》,就将父亲“通天眼”的本事梳理了一通。

    建国印象最深的是68年年底,也就是他下放前夕,父子俩有过一次长谈。话题从建国的前途谈起。父亲坚信,下放,只是过渡,是权宜之计。肯定是过渡,所有的下放知青在农村一辈子,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建国说,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