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孩子長大大人老(一)
作者︰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9-07 09:53      字數︰2140
    我們老了,孩子們長大了。就這麼平實無華的一句話,蘊含著多少不盡的淒涼,又寄托著多少無限的希望。——文建國寫作筆記摘錄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

    回憶青春,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趙照的《當你老了》這首歌在2015年初適時推出,好像就是為共和國同齡人而創作的。當建國們開始“奔七”的時候,《當你老了》出現人們的耳畔。建國將心得說與史靜听,史靜卻轉身進了書房,不一會兒,她拿著一張A4紙開始朗讀。

    建國听不懂,只有個別的單詞,似曾相識。

    史靜讀的是英文,她解釋說,歌詞改編自十九世紀末,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我再用中文讀給你听——

    當你老了,頭發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在爐罩邊低眉彎腰,

    憂戚沉思,喃喃而語,

    愛情是怎樣逝去,又怎樣步上群山,

    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怎麼樣?”史靜朗讀結束,帶著一臉的天真和抑郁,問建國。

    “也許,這是人生最後階段一個最美麗的瞬間。夫復何求。”建國感嘆,充滿著詩意和愛意。

    史靜又問︰“是不是原版更有意味?”

    “是的。”建國接過稿紙,指指點點地說,“‘深幽的暈影’‘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憂戚沉思,喃喃而語’,“當年的眼神”“曇花一現的身影”“朝聖者的心”,是更真實的寫照,讓人沉湎于小資情調,也更深沉,更有韻味。”

    “你不知道吧,因為詩人追求愛情終身不渝,但窮其一生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愛人。改編後的歌詞表現的則是‘夕陽紅’式的美麗。只有美麗,沒有其他。顯得單薄,它忽略了青壯年時代曾經的痛苦和不幸,坎坷和憂傷,絕望和怨恨。”史靜顯然更欣賞原版。“不過,”她又說了,“改編後更適合大眾口味和國情。”

    “葉芝先生如果還活著的話,就要抗議趙照侵犯版權了。我感謝趙照將這首歌帶給了我,更感謝你將原詩帶給了我。”建國說,“如果給原版配上曲譜,就是另外一種風格,可能更適合我的口味。”

    “你有些許詩人的氣質,卻缺乏詩人的激情和勇氣。正如你女兒對你的評價,“搖擺不定的秤子表現其猶豫不決”。如果當年你能夠寫出這樣的詩句送給我,不,只要你將這首詩抄送給我,我說不定早就投入你的懷抱了。”史靜說著說著,還真的做了一個投入的動作。

    她的動作很張揚,建國正想迎上前去,史靜已經將形體收回,各就各位了。

    “唉,書到用時方恨少。那時我只知‘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建國夸張地表示後悔,抒發感嘆,但他又責怪史靜,“你史靜當時為什麼不把這首詩主動介紹給我呢?只要你有那麼一丁點兒暗示,我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了。”

    “彼此,彼此吧。”史靜苦笑,表示“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一首在老年人當中開始走紅的歌,引發了建國和史靜的些許口水,說明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步入老年生活。在老年生活的圈子里,除了自己身體的保養,同時也喜歡“朝花夕拾”了。

    許多話題也悄然轉移到孩子身上,建國與曉霞,與進軍、一就時常談論起孩子,他們有時回避史靜,但也不刻意。

    一的孩子馬葛甦姍已經25歲,目前還沒有對上眼的男孩。一始終喊她的小名“八九”,但“八九”常常跟她頂嘴,說你再這樣喊,我就不睬你了。她認為這個名字叫得俗,又像是男孩的名字。我一個好端端的如花似玉的姑娘被你喊得汗毛直豎,你真討厭!

    女兒的抗議無效,一我行我素,理都不理,照喊不誤。我給你起名就是“為了忘卻的記念”,這是我保留的唯一權利了,無論怎麼,你都是我的孩子。甦姍也不會真的不睬她,她正在加拿大念書,以後就準備不回來啦。

    進軍的天、棣、仁、荷四個孩子個個都像進軍,特別是三個男孩,無論身坯,還是長相都是廖進軍小時候的模樣。每每看到四個孩子一刷水地站在他面前的時候,進軍往往忘乎所以,無論哪個孩子提出什麼要求,他都港口答應,但一轉眼瞄到延生的臉色,他又不動聲色地說,小事我不管,一切听你們大媽媽的安排。最後還強調,听大媽媽的話,跟共產黨走。

    後來孩子們慢慢習慣了,有事也不跟父親說。一本來就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主兒,讀書時長期做過學生干部,如果不是仕途不順的話,她才沒有心事跟你們這幫小鬼玩呢。不過要真的玩你們,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建國曾經問過一,你有什麼道行,讓四個毛孩子服服帖帖的?

    一不無自豪地說,您不是曾經教導說,“擒賊先擒王”嗎。如果進軍不全權授權于我,我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濟于事。他管大事,我管小事。可你知道的,家里無大事。嘿嘿,哈哈!

    一說的是大實話。進軍反正是甩手掌櫃,家里的一切事務皆由延生全權作主,進軍不得干涉。即使進軍有不同意見,也必須私下里與延生交流,不得在孩子們面前有哪怕是一丁點兒的不是。如果是親生父母,也許可以將就,但鑒于延生的特殊身份,那就必須在孩子們面前保持高度統一,樹立延生的絕對權威。

    一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以大媽媽自稱。不是親生的,是事實,不要回避。她說,必須喊我媽媽,但也必須在前面加個“大”字,以示區別。一不願意喧賓奪主,更不想貪天功為已功。她認為權威來自于真實,否則只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