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思想者塑像启示(一)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8-24 11:27      字数:2159
    我决定写《古稀笔记》以后,生活比原来工作的时候更紧张,因为这是我自找的事情,是我喜欢的事情。史静看着我,进军和一芃也看着我。有人督促检查,那就变压力为动力好了。——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文建国决定写《古稀笔记》了,他煞有其事地在礼品商店,请回来一尊法国罗丹《思想者》的小号石膏塑像。他用的是“请”字,就像以前对待毛主席塑像,以及后来对待菩萨的一切——虽然他自己从来不相信菩萨,可他对菩萨不敢有丝毫不恭。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但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的信仰,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史静见他捧回来罗丹的《思想者》,竟然丢下家务活,给建国泡了一杯茶,自己也泡了一杯,随即饶有兴趣地给建国讲起了罗丹和卡米尔的爱情故事。建国不愿意破坏史静的兴致,装出一副虚心好学的样子,倾听史老师“哼哼(谆谆)教导”。

    罗丹和卡米尔的爱情故事是一出爱情悲剧。

    在文建国《古稀笔记》里,爱情肯定是有的,七十年的生活,说是不写爱情,那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女儿国”,也还会有唐僧师徒误入,唐僧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险些生下毛娃。至于是否要把爱情写成悲剧,文建国认为那要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或没有,都得看故事本身的发展,情理之中是必须的,意料之外就得看自己的创作水准和文学素养了。

    文建国以为史静讲故事是好为人师,他就大错特错了。

    罗丹是世界级大师是不错,可又有谁能够说得清卡米尔为他作出的牺牲。卡米尔最后的归宿——死在了住了三十年的疯人院,是罗丹和卡米尔共同造就的悲剧,甚至可以说,罗丹是“刽子手”,是他“亲手”杀死了卡米尔。

    故事让只知有罗丹,有《思想者》,不知有卡米尔的建国看到了自己的浅薄,颠覆了建国对罗丹原先的崇拜景仰,起码是让文建国看到了被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的罗丹,其实也有让人不敢恭维的一面,但这又何妨?

    文建国唏嘘不已,心里又似乎有了些许慰藉,看来世界上好多事情原本就有着相似之处。对待历史人物不要用苛求的心态去审视,也无须用白璧无瑕的标准去衡量。至于后人对待历史人物有多大程度上的演绎,也无须顶针——自有历史学家论证。

    建国努力将自己沉浸于《思想者》给予他的启发之中。史静讲的故事,提醒了他,一个人,即使是一个伟大人物——比如罗丹,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要让《思想者》启发他的“思想”。他想到文学创作重要的是“思想”,特别是“长篇”。故事、情节固然重要,但那只是载体,作品的思想内涵才是其价值的根本。

    《思想者》搁在书桌左上角,台灯内侧,有灯光照射,可以熠熠生辉。以前那里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专座的位置。他没有想过,“文革”中数以亿计的毛泽东同志的各种“像”都到哪去了?建国嘀咕了一句“罪过”,没有继续“追问”。事过境迁,似乎一切自然而然。虽然伟人的位置在他心目中还是那样巍峨。

    《思想者》表现出人物全神贯注地思考,是沉浸在极度痛苦之中的思考,高强度的精神劳动,让他的神态庄严肃穆,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如果“思想者”,能够启发建国的思想,这就足矣。他从今天开始,将要正式进入“思想者”的行列,自我感觉良好,好像有那么点伟大,也有点自我陶醉。

    自从《思想者》在书桌上出现以后,那里仿佛就呈现出一片磁场,一有闲暇,他就在书桌旁坐一坐,想一想。以前有一段时间,晚上在外应酬之后,他就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冲盹,那令人乏味的电视剧伴随着他似有似无的瞌睡,那是一种极具散漫,无所事事,混吃漕粮的状态。现在的文建国,每天充满着创作的激情,不是在电脑上码字,就是在冥思苦想。或定神发呆,或屏气凝神,或眺望远方;或颔首微笑,或双眉紧锁,或饱含热泪。反正是在“思想”着。

    史静调侃他,故作“思想”状,以示“请勿打扰!”,从而免除家务劳动的繁琐。她很不客气地事先预告,十年之后,如果拿不出我认可的小说——社会是否认可,再说——对不起,家务活就全是你文建国的。那时我可不管你处长、校长、书记什么的。“十年磨一剑”,我全力以赴支持你十年!可以吧?以前陈世美十年中状元,娘子秦香莲一身破烂罗裙寻夫告状。但我决不做秦香莲。

    建国知道史静是在开玩笑,但她说得极认真。建国估计,十年写《古稀笔记》,平均是一年写七年的故事,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建国好像得了便宜,说:“十年,我已古稀,人生七十古来稀。好歹先享受个十年清福,我也就整日里像廖某人那样,‘王子公孙把扇摇’了。”

    文建国投入创作,那六十年——最后十年另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可得事事清楚呢。虽说如今有了网络,方便了许多,但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还是颇费周折的。好的是无须戴着老花镜再配上放大镜去寻根问底查《辞海》了。建国还编写一份《写作进度记录》,前三年以编写提纲和收集材料为主,但不排除兴致所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他把《古稀笔记》的思想内涵,或者说是内容提要定位于:力求真实地通过一群共和国同龄人的故事,反映共和国七十年的时代变迁。“房间里的大象”是不可或缺的,自欺欺人不如封笔。

    按照他的思路,“古稀”就从“建国”开始,到七十大庆那一年结束。此“古稀”是文建国及其同龄人之古稀,也是共和国之古稀;地点,自然是以江州为主,就是文建国生活的触角之处;人物,就是文建国及其与之相关的人;事件,也就是文建国们的故事。

    文建国简单行事,像曾经给学生布置写记叙文的作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