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倉巷拆遷起風波(三)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8-03 11:19 字數︰2092
戴主任有點惱火,雖然在街辦內部,他的現實生活就是如此——與書記平級,卻是二把手。他不願意,也不敢指責目前的管理體制,分明各為黨委、政府一把手,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黨政不分了,前者是一把手,後者自然降格為二把手。
書記是他曾經的徒弟,年齡上佔著優勢,今後最少還有兩步棋可以走呢,而自己只能在正科級的崗位上結束仕途。至于“代”不“代”的說法,他並不在意,因為那只是玩笑。雖然讓轄區內一個潑婦指指戳戳,有點憋屈。
他笑笑,裝出很大度的樣子,盡量把話往幽默里說︰“鄴花同志,雖然我只是‘代’主任,不過請放心,我們書記出差去了,在這段時間里,我不但‘代’主任,還‘代’書記。你下來,我們現在就談。”
他想的是,只要鄴花下來,事情就好辦了,起碼不要是我在的現場出現自焚事件吧。今天出現場的,我是最高領導。
“算了吧,戴主任,我看您也是一個老實人,我不跟您計較,您還是將說話管用的人找來,我不給您增加麻煩。”鄴花這樣一說,很具有煽動性挑撥性,對他充滿著同情,為他開脫了責任,又有點瞧不上他。
戴主任早就不擔心被別人瞧不起了,二把手就是二把手,這是事實。但問題總得有個交待,像鄴花這樣,就是手里拽著手榴彈的弦,壓著炸藥包的電源開關,說爆炸就爆炸了,現場領導的責任還跑得掉?
他環顧四周,自己確實是最大的官。就在他忖度著究竟怎麼辦的時候,始終站在他身邊的小張問鄴花,“鄴花女士,你說不跟我們戴主任說話,那你要和誰說話?”這樣的問話雖然對戴主任不夠尊重,但能把戴主任從困境之中解救出來。
“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嗎?還要我教你?切!”鄴花露出鄙視的神色。其實她也不知道究竟要和誰說話。
“那是不是讓開發公司的老板來,他才是最關鍵的人物。”說話的小張雖然吃了個癟,但他仍然要為自己的領導出謀劃策。
他早就想到要把球踢給開發公司了,但他想轉彎抹角地讓鄴花說出來,而不是由自己提出。
戴主任知道拿了開發公司的經費,按理說就與開發公司無關了,可他還是同意了小張的意見,事不宜遲,說“那就試試,你打個電話給廖董事長?不,還是我自己打吧。”
平時與廖董聯系都是由書記親自出面的,今天的電話迂回到在外地的書記那里顯然不妥。戴主任離開人群遠一點,撥通了電話。電話響的時間很長,幾乎是在戴主任已經失去耐心的時候,對方才接听。
他想通報這邊的情況,廖董說情況知道了,正在研究對策,馬上派人來。戴主任準備多說兩句的,廖董已經掛斷了。要麼是對方瞧不起我,要麼是對方也很著急。他也來了一聲“切”。
在平台上的鄴花眼光一直盯著戴主任,她見戴主任的電話沒有說上兩句就掛了,猜不透什麼意思。如果拆遷的人真的不理睬她,讓她的房子成為孤島,那她將是很無聊的;如果真的不來拆遷,那她的破房子又是不值錢的。這就要她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行。既要拆遷,又要效益最大化。
戴主任掛了電話後開始抽煙,他故作鎮定,靜候事態的發展,反正廖董知道了。如果不來人,就是他廖董的事了。
鄴花同樣也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她也不能著急。人家又沒有拆到你家的房子,你如果太著急了,就證明你另有所圖。你不著急,才說明不是我要拆遷,而是你們要我拆遷。圍觀的群眾覺得沒意思了,沒有人跳樓,沒有人自焚,沒有人理論,連話也沒有人說了。
已經是午飯時間了,有人要走了,有人卻說,你們真笨!暴風雨來臨之前,是否是風平浪靜?黎明前的天空是否是最最黑暗?文學作品里高潮即將出現的時候,是否是有一個相對平緩的過渡?
對呀!你們看好,關鍵人物馬上就要出場了,高潮就要來臨。你們已經看了大半天了,現在走,真的十分可惜,前功盡棄了。
說話間,有人大聲喧嘩,看,快看!又有人上房了,所有認識他的人,根據自己的認知度和習慣,紛紛叫出了那個人的稱呼。
文建國。文處長。文校長。文書記。文老師。
倉巷的人,笤帚巷的人都認識他,雖然稱呼不一,但喊得都對。文建國來到朱武家樓下的時候,沒有人注意他,但他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朱武就放下了梯子。等到大家回過神來,發現有人上了平台的時候,文建國與朱武,與鄴花已經面對面了。
朱武看到建國很高興,他早就不想玩了。什麼是水深火熱?這就是水深火熱,分分秒秒都在煎熬呢。
文建國是受廖進軍之托來解決問題的。進軍在電話里將情況向建國作了通報,並且給了他一定的讓步權限。條件自然是雙方各讓一步。
建國不想讓進軍的工程受到阻礙,進軍的忙是要幫的;他也不想讓朱武鄴花一家受到傷害,特別是身體上的傷害。文建國好像受命于危難之中,有點興奮。誰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來的?我,文建國可能就是今天的最佳人選呢!我不上,誰上!
剛才廖進軍給他交了底,文建國也了解到拆遷過程的大概情況。
拆遷隊伍接受了政府或老板的打包價,對拆遷戶是能少一文,好一文;拆遷戶呢,自然是能多一文,是一文。有誰跟錢過不去呢?這就看拆遷的雙方,誰的能量大,誰就賺錢多。關鍵就是在這中間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就是廖進軍說的所謂“雙贏”。
朝中有人的不吃虧,釘子戶不吃虧,或者說是盡量少吃虧,也是人人心里都明白的。文建國說,這麼說,所謂的釘子戶就是你們養成的?廖進軍說,也可以這麼說吧。過一天跟您詳細匯報。對不起,對不起!今兒個勞您大駕,先把您那位漂亮能干的女同學勸下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