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挂、包、帮”,深入扶贫第一线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07 17:13      字数:3405
    人人都知道四川是个天府之国,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天府之国从古到今,经历了多少次毁灭性的灾难?四川人民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毁灭性的打击。抛开远的不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方势力趁此时机兴风作浪。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再次攻入四川,住在一个空旷的寺庙里,晚上,张献忠因拉肚子便走出寺庙去解大便,没想到刚蹲在地上,屁股就突然感到像针扎着一样疼痛。张献忠立即叫人找来火把一看,却发现在自己解大便的地方到处长着像巴掌大小的茎叶(藿麻),用手一摸痛得直钻心。脾气暴躁的张献忠又气又恨,他觉得四川的人可恶,故意种些毒草来害他,所以恨透了四川人,便决定在四川大开杀戒。1644年9月,张献忠带着60万农民军冲到了成都。令人惋惜的是整个成都却只有3万军队,而且还有3000人是刚上任的四川巡抚龙文光从南充带过来的,加上各州县紧急调来的兵力,成都的正规部队不到1万人。其余都是临时招募的民兵,他们训练无素,毫无战力。前几次张献忠攻打成都时,前有守城部队顽强阻击,后有明朝几十万大军尾随追击,使得张献忠很难招架,所以只得赶紧逃窜。现在明朝已经被推翻,残留军队又受到清军追歼,有的正与李自成余部缠斗,根本没有能力来援助成都。成都因为寡不敌众,被张献忠带领的农民军血洗。成都沦陷之后,张献忠的部队不管男女老幼抓住就杀,让“天府之国”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几十万生灵惨遭屠戮。

    张献忠在四川的残暴行为触目惊心,官方确切的统计数字表明,明朝末年,四川有600万人左右,而到了清朝初期户籍统计,整个四川有史可查的只有9万人,而且大部分是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县。曾经繁华、美丽的成都变成了一片废墟,街上草木丛生,成为野兽出没的莽莽林子,无数只老虎在城门洞外招摇过市。

    常年的战乱让整个四川残破不堪,但四川毕竟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从1671年开始,清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全国许多其他地区都有移民迁徙到四川,人数超过100万。朱德总司令的祖先正是那个时候从广东韶关迁徙到四川的。这些移民到了四川之后,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聪明、勤奋、吃苦耐劳,到了四川以后开垦荒地,引进新品种发展农业,把曾经荒芜的土地又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家园。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家卫国,四川一共有257万多青壮上前线打仗,位居全国之首。其中牺牲了26.3万多人,伤残35.6万多人,失踪2.6万多人。

    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不但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也给我们的国家和整个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数人在灾难中丧生。

    2013年,四川人民还没有从汶川大地震带来的伤痛中解脱出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特大地震。强烈的大地震又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恢复灾后重建,帮助老百姓修建新家园,解决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了党和国及全社会的首要问题。

    “挂、包、帮”就是四川省提出的一项帮扶活动,主要是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近几年来,四川处于灾后恢复重建、扶贫开发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委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开展“挂、包、帮”活动。目前,挂点的省市县各级领导共6500名,省市县3级部门共包村16864个,覆盖了四川省行政村总数的35.2%。包村部门干部职工采取“一帮一”、“几帮一”或“支部帮”等形式,对联系村内的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和“三孤”人员实行结对帮扶,30万多名干部职工帮扶困难家庭178104户。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农村,每一个贫困村、受灾村都有部门联系包村,这些村所有的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通过近两年“挂、包、帮”活动的开展,四川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有了显著变化。

    2012年,四川省安监局就以“挂、包、帮”的方式开始帮扶小山村,安监局领导非常重视小山村的帮扶工作,多次召开定点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做好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对口扶贫和“挂、包、帮”活动领导小组为组长,机关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四川省安监局机关党委,负责对口扶贫工作的牵头和日常工作。局领导对分管处室的对口扶贫工作负组织领导责任,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处室对口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处室指派一名处级干部为联络员,积极配合局对口扶贫与“挂、包、帮”办公室工作,形成了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确保小山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成效,让小山村的老百姓能够脱贫致富,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军多次带队来到小山村实地深入对小山村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的种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学校建设及小学教育等况进行详细调研,摸清了小山村两委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村里的贫困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困难。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巴久尔铁关于小山村建设、产业开发、村民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意见。随后,局党组织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调研情况,研究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首先得从孩子的教育抓起,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形成自强不息的观念。在大凉山,儿童辍学的现象曾经非常的严重。抛开交通发达地区和成昆铁路沿线有绿皮火车停靠的乡村之外,一些交通不发达,居住在深山峡谷的学生辍学的人数竟然达到了一半上以上。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家里离学校太远,而家里人又都不会汉语,所到孩子到了八九岁,甚至十岁了也不会说一句汉语。到了学校听不懂汉语,跟同学交流困难,学习起来就更吃力,因为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些同学不但感到学习压力大,再加上自己也比别的同学大得多,因此感觉到非常的自卑,于是便产生了厌学的思想,所以便辍学在家。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实在是太困难了,就像前面那个阿西伍惹的姐姐一样。造成这样的局面,超生肯定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但作为受害者的孩子们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超生是父母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有权利去干涉父母。出生由不得选择,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注定了坎坷命运的开始。

    “读书改变命运”。对于穷人、起点低的人来说,读书也可能是改变自己命运最重要的途径。“广东十大孝女”魏彩连就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2001年,魏彩连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当时才7岁的姐姐魏桂芳和5岁多的魏彩连,以及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从小就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何裙聪。生活在这样一个清贫的家里,魏彩连和姐姐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而是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艰难地求学。为了让全家解决温饱问题,魏彩连在童年时期就背着锄头下地耕种农作物。为了照顾母亲,从小学到高中,魏彩连和姐姐都带着母亲求学,一路上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姐姐魏桂芳考上大学之后,照顾母亲的责任就落在了正读高三的魏彩连一个人身上。2014年,魏彩连考上了大学,她和姐姐十几年带病母求学的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之后感动了很多人。一位在中山工作的爱心人士承诺定期为她汇款,解决她在学校期间所有的生活费用。同时,家乡一位叔叔也愿意在她读大学期间,帮她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高考一结束,魏彩连就在家附近找到了一家鞋店上班打工贴补家用。后来,魏彩连被韶关学院农业卫生人才定向录取,在学校读书期间,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这是广东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计划,学生毕业以后全部包分配工作。魏彩连对母亲的孝道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靠着坚持不懈的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很多家庭经济不好的寒门学子也的确跟魏彩连一样,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读书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能够激发和鞭策人们不断地前进,从而获得幸福的生活;读书能够照亮和指明人们前进的方向,使人们从此走上一条事业成功的道路。

    读书能带来财富、改变命运,读书能使人浪漫,读书能使人享受人生,读书可以使人的生命变得无限,可以使人获得自由。任何一个人要想挑战命运,改变未来,就必须要勤奋读书。但很多人却完全忘记了,读书虽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有些时候往往又是命运让孩子们辍学。

    喜德县乐武乡达洛村阿西伍惹的姐姐几年前,因为家里太穷,连学习的资料费及中午在学校吃午饭的钱都交不起,她只能逼迫辍学。十四岁就加入了打工的队伍,现在每个月已经能挣到3000多到4000元的工资。正是因为她挣到了钱拿回家,才能让阿西伍惹和妹妹们有机会在县城上学。阿西伍惹姐姐的命运在大凉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非常的普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穷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