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小山村里有“毒道”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07 16:40      字数:3070
    同样的道理,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现实的状况要想摆脱贫困,只能靠国家和政府的大爱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体现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党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确,有国才有家,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哪里会有一个安宁的家?有了国有了家就有了爱,有了爱天大的灾难也会创造出奇迹。

    全国人民都知道大凉山有个美丽、富裕,温暖如春的卫星城,却不知道贫穷落后的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小山村贫穷落后,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了大凉山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不是个人能力可以办到的,只有我们的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虽然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每寸土地都变得美丽富饶,每一个儿女都健康优秀。但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地区和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儿女,党和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嫌弃,而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呵护,让他们享受到温暖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小山村在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努

    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多变、人口众多,所以直到2014年,中国仍然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在关注大凉山彝族人民的疾苦,从多方面扶持大凉山。但由于大凉山自然条件恶劣,大部人彝族同胞都生活在高寒山区;有些地方甚至连照明电都还没有接通,很多彝族同胞又不会汉语;长期的封闭、过多的超生现象和淡泊文化教育,让大凉山彝族同胞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御寒、养鸡为换盐巴钱。”大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中,社会剩余劳动和产品都非常有限,整个生产和消费的循环都很简单。商品交换直到今天都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传统习俗,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经济社会形态与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解放前,大凉山彝族地区社会商品交换的特征是:商品交换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部门,没有形成本民族的商业市场,没有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商人,只有极个别的商品生产,没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长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形态,形成了大凉山彝族地区“重农轻商”的习俗。彝族人的传统习惯更多地趋向于“重义轻利”,甚至有人“以务商为耻”的行为规范。所以,整个大凉山彝族地区重商观念淡薄,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观念更是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非常弱势,这让彝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受到大大减缓。就拿小山村来说吧,二组在1997年通上了照明电,而与二组相距十多里的一组到了2006年才通上照明电。有些彝族同胞家里虽然购买了电视,但因为不懂汉语,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也了解得非常少。

    为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走到基层第一线,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驻村帮扶就是四川省委着眼脱贫攻坚大局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四川省安监局对口帮扶喜德县,重点帮扶冕山镇小山村。小山村虽然贫穷,而且深居高寒山区,但比起大凉山另外的贫困村来说,小山村并算不偏僻。小山村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必须经过的地方,“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它贯穿川滇两省,连接缅甸、印度等国家。从公元前4世纪的先秦时代开始,“南方丝绸之路”经过历代民间和官方的开阔、扩展、延伸,历时2000多年,是中国与外国取得贸易联系最早的一条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陆路和水路两条:陆路从成都、经邛崃、荥经、入凉山、攀枝花,在云南大理与其他支路汇合,又经博南道和永昌道到达中缅边境的瑞丽、腾冲和畹町一带。水路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经过乐山到达宜宾,再经云南的昭通、曲靖、昆明、楚雄汇合于大理,最后仍然沿着陆路的线路开始向国外延伸。从成都贩往西昌、云南乃至东南亚各国的茶叶、丝绸、糖酒和铁器,从西昌运往成都的玉米、荞麦、牛羊和白蜡都要经过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境内的“登相营”驿站。“登相营”相传是诸葛亮南征时途经驻扎军队的地方,诸葛亮登上此地检查军情,因此得名“登相营”。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曾经在阿富汗的集市上见过蜀布、邛杖和笮马等产自西蜀的商品。张骞非常震惊,问这些东西是从可而来?当地人便告诉张骞,在印度有不少你们的人在那里做买卖。张骞猜测:在西蜀与印度之间,肯定有条没有被官方发现的通道。所以立即上奏汉武帝,汉武帝大为惊诧,并先后派出八批兵丁前往探路。结果,每一批兵丁都被横卧大凉山腹地的小相岭所阻碍。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奉命出使西南夷,便开凿出了从成都通往缅甸南亚大陆的“南方丝绸之路”中的“零关古道”。而“登相营”驿站就是“零关古道”上的重要关卡,是过往商旅的必经之处。

    “登相营”常年云集的商人、不断的马帮,催生出中国最具特色的马帮贸易与驿站文化。

    “登相营”内供奉“马王”的庙宇坐落在繁华的上街。赶马汉子到了“登相营”一般都要在这里住上一夜,其主要原因便是去马王庙烧香叩头,祈望他们体型矮小却负重爬山能力极强的建昌马,不要在漫漫征途上倒下。当时的“登相营”内还设有府邸,有行政官员和作战部队在此驻扎,而且修砌监狱,用于关押犯人。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凉山深处的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马帮和商队也逐渐消失。2013年,“登相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住在高山上的彝族同胞虽然每天都能见到山下繁华的“登相营”和过往的汉族客商,但他们却与这一切是近在咫尺,而又遥不可及。

    小山村境内不但有著名的“登相营”驿站,而且还有著名的小相岭景区。小相岭海拔4500.4米,是喜德县的最高峰,位于喜德、冕宁、越西三县交界处,属大雪山支脉,北达石棉,南达西昌,绵延数百里。小相岭山势褶皱挺拔,岩石裸露,山脊若锯齿,气候寒冷,积雪难融。山间气候多变、景象万千,一时可逢四季;忽晴忽雾、忽雨忽雪,一日可观三景;早晨赏晨曦、云路奔涌,红日喷薄;中午观山色、阴晴变幻,如洗似染;傍晚望群山,峰岭苍茫、烟菲云霭。

    小相岭又名西山,山势险峻,生态植被好,冰斗湖泊星罗棋布,古冰川遗迹明显。1935年,中央红军在泸沽镇分兵之后:一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师一团和工兵连组成的先遣队走冕宁、安顺场一线,迅速抢占大渡河。另一路由左权、刘亚楼率领的红二师五团一部和军团的侦察连走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境内的“登相营”,过小相岭到越西一线担任佯攻、吸引敌人。当时,国民党陆军中将邓秀廷率领部队驻扎在“登相营”准备拦击红军,当得知红军的主力部队路过此地,邓秀廷自知不是红军主力部队的对手,立即吓得闻风而逃,却没有想到中计。

    小相岭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更具有十分浓郁独特的彝族文化和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神奇的“登相营”古驿站、战国时期的“五合大石墓群。还有药用价值独特、号称“攀西第一汤”的阳光温泉和神秘莫测的公、母渔洞河、则莫天然溶洞群、则莫大峡谷、浩瀚壮观的瓦吉木大草场。精美古朴的彝族漆器、服饰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享誉海内外。遗憾的小相岭就像是一个高傲的睡美人,老百姓对她是高不可攀,她更没有给小山村的人们带来格外的恩惠,让小山村的老百姓一直贫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