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武王舉鼎而亡
作者︰劉萬里      更新︰2019-06-26 21:01      字數︰3142
    公元前 307 年,秦國甘茂帶兵攻打了半年才佔領了韓國重鎮宜陽。

    其實秦國早就想攻打韓國。韓國軍事重鎮宜陽,是周國與韓國阻擋秦國東進最為重要的屏障。秦軍若想兵出函谷關,首先必須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證物資與兵員的輸通順暢。

    甘茂則認為“伐宜陽,定三川”是秦國挺進中原、成就帝業的關鍵所在。秦國擔憂的是韓國和魏國聯盟,所以甘茂自請入魏國,與魏王達成協議,魏國不再偷襲秦軍,而且還會出兵助秦,所以秦國才敢攻打宜陽。秦國攻佔宜陽,秦武王嬴蕩大喜,帶領著任鄙、烏獲、孟賁三個大力士及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觀看九龍神鼎。

    周赧王遣使郊迎,使者向嬴蕩致天子問候之意,並聲稱天子在王城將備盛禮迎接秦武王。嬴蕩謝辭使者,不敢與周王相見。他知道九鼎在太廟之中,遂前往觀看。

    入太廟,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那九鼎是大禹收取九州的貢金,每州各鑄成一鼎,鼎上載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俱有龍紋,又稱“九龍神鼎”。

    夏傳于商,商傳于周,遷之于洛邑。遷時,用卒徒牽挽,牛車負載,不知重量幾何。

    嬴蕩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贊嘆不已。九鼎名稱各不同,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別。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 ︰“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

    守鼎的官吏說 ︰“大王,此鼎定于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嬴蕩回頭問任鄙、孟賁和烏獲道 ︰“你們三位,能否舉起此鼎?”

    任鄙知道嬴蕩恃力好勝,婉言推辭說 ︰“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

    烏獲也搖搖頭說 ︰“我也無法舉起。”

    嬴蕩生氣地說 ︰“虧你們還自稱大力士,我看你們不配,丟大秦的臉面。”

    孟賁笑道 ︰“大王,我試試。”孟賁于是用兩根粗繩系在鼎耳之上,伸開雙臂,套入繩索之中,狠狠喝道 ︰“起!”

    那鼎離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于用力過猛,孟賁眼珠迸出,眼眶流出了血。

    嬴蕩笑道 ︰“雖然勉強舉起,但也太費力了。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

    任鄙進諫道 ︰“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試!”

    嬴蕩不听,卸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更用大帶扎縛其袖。

    任鄙和烏獲拉著他的袖子苦苦勸諫,嬴蕩大怒道 ︰“你自己不能舉,難道妒忌寡人之力嗎?”

    任鄙見嬴蕩發怒,不敢再諫。嬴蕩大踏步向前,亦將兩臂套入繩索中,說道 ︰“孟賁勉強舉起,我偏要舉起再行走幾步。”

    于是盡平生之力,屏一口氣,喝聲 ︰“起!”那鼎亦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于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 嚓”一聲,將其脛骨壓斷。

    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嬴蕩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嬴蕩即位時曾言 ︰“得游鞏、洛,生死無恨。”今日果然死于洛陽。

    周赧王聞變大驚,急備美棺,親往視殮,哭吊盡禮。秦人奉喪以歸。

    嬴蕩的棺材運到咸陽,魏紓悲傷不已,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此事。

    “扁鵲在虢國能救活死去的太子,他有起死回生之術,要不派人去請扁鵲?”太醫令李醯提議,他知道嬴蕩已死,他想借刀殺了扁鵲。

    十萬火急,魏紓立即派嬴華去請扁鵲。扁鵲不肯來,嬴華就把扁鵲和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一塊押到了咸陽宮。

    太醫令李醯領著扁鵲來到了嬴蕩的尸體旁,扁鵲看了一眼,尸體已發出臭味了。

    他皺了皺眉頭,跪在了魏紓面前,“太後,我無能為力,你就饒了小人吧。”

    “把他拖出去斬了。”魏紓生氣地說。

    “太後,你亂殺無辜,傳出去不怕天下人笑話嗎?”扁鵲說。

    嬴虔替扁鵲求情,對魏紓說 ︰“秦國除重視治理國家的人才外,對大夫也很尊重。扁鵲名揚天下,殺了他,對秦國影響不好,今後還有哪個大夫敢到秦國來呢?現在最主要是先把大王安葬了,好重新立新大王。”

    魏紓嘆了一口氣,揮了揮手,扁鵲和他的弟子匆匆退了下去。

    李醯不罷休,一直想尋找機會刺殺扁鵲,一來他擔心自己的太醫令被扁鵲代替,二來諸侯列國都知道扁鵲,而不知道李醯。李醯早已心懷不滿,充滿了嫉妒和恨。扁鵲早已成了他眼中的釘肉中的刺。他派了兩個刺客跟蹤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子豹發覺,暫時躲過一劫。

    扁鵲打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路上遇見一個打扮扁鵲成獵戶的樣子的人暈倒在路上。

    扁鵲走過去想去看看,子豹勸道 ︰“師傅,還是趕路要緊吧,李醯這人詭計多端,心狠手毒,還是小心為好。”

    扁鵲說 ︰“我一生周游列國,到各地行醫,就是要為民解除痛苦。”

    扁鵲走了過去,蹲下身子,拉起那人手腕準備號脈。

    那人突然翻身而起,將手中的匕首插進了扁鵲了身體,扁鵲什麼都明白了,“你是李醯派來的?”

    那人說,“不錯。李醯還說了,只要你交出《內經》和《外經》,我就給你留個全尸。”

    扁鵲說 ︰“休想!”

    樹林里突然冒出幾個衣著打扮成獵戶的人。

    扁鵲說 ︰“子豹,你們快走,別管我了。”扁鵲掏出銀針扎進了那人的雙眼。

    子陽、子豹、子越沖過來想要救扁鵲,扁鵲大聲喊道 ︰“你們快走!”

    子豹的包裹里裝著扁鵲的《內經》和《外經》,這是扁鵲畢生的心血。他咬咬牙,轉身走了。幾個獵戶圍住了扁鵲,一代名醫就這樣慘死在同行李醯的手下。

    安葬了嬴蕩後,魏紓又下令將孟賁五馬分尸,誅滅其族。因任鄙能諫,任為漢中太守。烏獲貶職,降為普通士兵,戴罪立功。

    魏紓又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新王的事。嬴蕩無子,有八個嫡庶兄弟。魏紓和武王後打算從魏紓的親生兒子公子壯、公子雍兩人中挑選一人繼承王位。讓誰繼承王位呢?

    魏紓猶豫不決。她私下找到德高望重的右丞相嬴虔,想听听他的意見。嬴虔認為公子壯跟他哥哥嬴蕩一樣,有勇無謀,公子雍膽小怕事。兩人都有點不合適,但又沒其他人選,只能選公子壯。

    魏紓又找到左丞相甘茂,甘茂跟嬴虔意見差不多,認為公子壯、公子雍兩人不是最佳人選,但他建議讓公子雍繼承王位。其實甘茂心里有人選。公子通被謀反的陳莊殺害後,公子惲就被派到蜀地當蜀侯。公子惲有勇有謀。但甘茂心里清楚,他不是魏紓所生,如果推薦公子惲,必然會遭到魏紓和武王後反對,得罪了她們對自己不利。

    魏紓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大臣們也持有不同意見,有支持公子壯的,有支持公子雍的,還有一部分大臣私下認為可以從羋八子的兒子中或其他夫人的兒子中挑選。

    當然,持有最後一種意見的大臣心里也清楚,這有點不現實,因為魏紓和武王後這一關首先就過不了。

    持有最後一種意見的人是魏淼、向壽和魏冉,他們已先後回到了咸陽,特別是魏冉臂力過人、豪爽猛斷。

    武王即位後,在自己熟悉的親戚中選拔大臣,特別重視軍事人才。盡管魏冉是武王的掛名舅舅,但兩人實際年齡相差不多,性情相投。且魏冉矯健力大,與好力的武王終日在一起習武。這樣魏冉與武王的另一位重要大臣也就是武王的叔叔嬴疾走得很近,兩人私人交情也不錯。魏冉就被順理成章地提拔為將軍,執

    掌大權,衛戍咸陽。

    他們三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想讓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回來繼承王位。

    嬴稷一旦成了秦王,不僅羋八子可以回到秦國,他們在秦國也可以站穩腳了,今後的事業發展更不用說了。

    魏淼和魏冉私下召集他們的心腹商議。魏淼最初把自己的命運壓在女兒羋八子身上。當初他阻撓羋八子跟甦秦私奔,想盡辦法把羋八子嫁給了秦惠文王嬴駟,沒想到為這事羋八子一直記恨在心,他一直得不到重用。

    嬴稷是個明事理的人,他一定會懂得感恩的。從外孫嬴稷身上,魏淼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和未來。魏淼說 ︰“公子壯、公子雍是花花公子,只知道吃喝玩樂,大秦的社稷交給他們,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大秦的社稷,我認為嬴稷是不錯的人選。”

    向壽說 ︰“我認為有道理,大秦的社稷不能交給他們。嬴稷知書達理,是最佳人選。”

    魏冉說 ︰“我們散布謠言,給秦國施壓,就說如果他們要立魏紓的兒子稱王,燕、趙、齊、宋四國就聯合起來攻打秦國。”

    幾個心腹表示大力支持,壽燭和公孫衍也表示支持。魏淼便一一做了分工 ︰魏淼和向壽秘密前往燕國,接嬴稷回秦國 ;壽燭去韓國、趙國、宋國,讓他們給秦國施壓 ;公孫衍時時關注王宮,打探消息 ;魏冉則加強王宮的保衛工作,只要嬴稷一回到咸陽,就隨時準備著發動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