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攤上大事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7-16 10:57      字數︰2298
    那時,王程祥還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正當年。

    這條街的南面,有一個大山子,也是一個墓地群,當年開大山子時,他曾經親眼目睹,里面的建築十分寬闊漂亮,材質優良,磚雕精美,八仙石後面帶銀針扣,棺木制作細致考量,刻有人名,內還有兩塊木質梅花篆字石碑。

    就在他們居住的這條街上,也有個古墓,開采時,里面沒有太多東西,人們無法進入,後發現墓口里有兩個滑道,門內有兩個坑,坑內兩個石球,依此判斷,古人是將石球沿滑道下滑,滑入後墓門關閉,這樣,後面的人也就無法進入了。

    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當真是甩了現代人好幾條街,在那個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能想出此種方法,不得不讓人佩服驚嘆。

    大方子的手藝竟然是失傳的技藝,這讓祥叔倒是感覺有點小意外。大方子這些年雕刻的物件,堆了一院子,數量可是不少。如果這些都能出手,那,大方子看病的錢不就有著落了。

    在剛開始得知大方子患病時,祥叔還動過腦筋,想通過居委會著急街坊四鄰給大方子湊湊。遠親不如近鄰,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方子因為錢的問題,不去看病。

    可是,以大方子兩口子的性格,是斷然不會兩手一攤,心安理得地享受鄰居的接濟。

    可若是這些物件出手,那意義就不一樣了。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雕琢的,這錢,拿著安心,用著放心。大方子兩口子也不會因為這,有什麼心理負擔。

    王程祥越想越高興,覺得這次自己真是干了件能耐的事兒。想著想著,突然一個念頭冒出來。方才,那展館的負責人說最近來了很多外賓。

    乖乖,如果大方子的物件再換點國際貨幣美元啥的,那咱這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且不是通過他祥叔揚名四海了。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功德。

    王程祥轉念一想,看來,真要把這件事兒當做一件正經事來運作一下。最好,祥子能和展館簽個協議,全權委托給展館運作這個事兒,這樣,他也不用天天為這事兒跑來跑去。

    王程祥想到便立即行動,一個電話拽給了斌子。

    “斌子,有個事兒。”電話接通後,

    “啥事兒,祥叔,您說。”

    “能給找個律師不?”

    “咋,祥叔你攤上事兒了?”

    “啥啊,臭小子竟瞎說,還不是大方子的事兒。”

    “那有啥不行的,這事兒好辦。”

    “麻利兒的啊!”

    “得了您就放心吧。”

    不出幾分鐘,王程祥便收到斌子公司的律師顧問電話,好家伙兒咧,這小子,竟然還整上顧問了。王程祥在心里給斌子豎起大拇指。

    說起斌子為啥和王程祥關系這麼好,還不僅僅是因為大伯走了之後,王程祥一直很照顧斌子母子。大伯在的時候,對斌子管教十分嚴格,要求也特別高。只要斌子考試下了90分,就免不了一頓臭揍。

    而斌子呢,雖然腦瓜子特別靈光,打小便顯示出了做生意的才能。有一年春節,王程祥給了斌子5塊錢壓縮錢。沒想到,斌子把這5元錢全都換成了洋畫。那時候,孩子們不像如今這些孩子們,人手一個電子設備。

    那會兒的孩子,有幾張洋畫拿在手里,就是相當有面兒的事兒了。

    斌子不知道從哪,批了一批洋畫。說是洋畫,其實就是一些卡通畫或者人像畫。

    在課間時間,斌子竟然在學校兜售這些洋畫,不知道是他選的特別受歡迎還是什麼原因,總之,一張沒剩。還有好些沒買到的,和他訂貨。

    斌子就這樣一邊批發,一邊賣,就這麼倒騰了一段時間,竟然盈利了一千多。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

    誰知,斌子的父親知道後,不僅沒有表揚斌子,還拿著棍子把他趕出了家門。說他不務正業。

    被趕出來的斌子沒有地方去,跑到了王程祥家。王程祥覺得斌子是塊做生意的料,費了一番口舌才做通了斌子父親的工作,最終,讓他考取了一個中專。自那以後,斌子對王程祥就更加尊重。

    律師果然很專業,三下五除二,便替大方子草擬了一個委托協議書。

    展館那邊自然是樂意干這個事兒,他們缺的就是展出的好東西。這樣一來,大方子的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過了沒多久,大方子的幾件物件就被馬來西亞的幾位文化商人看上,一下收購了好幾件。這下,大方子也有錢看病了,他媳婦兒給他聯系了全國最好的醫生做手術,一時間,大方子和他媳婦兒倆人的臉上也有了笑容,直念叨王程祥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王程祥,打小就是個厚道孩子,心眼兒還特別好,可能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家里的長輩才會特意扶持他,教授他很多東西。涉及家里的很多里里外外的事情,也願意告訴他。而王程祥雖然打小便備受長輩們的關注,卻一點也不驕傲自滿,行事十分低調,從來是把鄰居們的事兒,看得比自家的事兒還重。

    在他小的時候,經常听家里的長輩以及村里的長輩講,他們所處的這條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重要性,也正是由于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街上的人祖祖輩輩得以接觸到很多南來北往的人,相對鄰村的一些人,思想更加開拓些。

    鄰村的一些老人家,如今一旦遇上些事兒,還秉承著以前舊的做法,用拜山神祭河神的做法,企圖求得平安。而殊不知,這些做法,若是放在以前,管用不管用的,至少能圖個心里慰藉,可如今,啥事兒都講究科學了,用那些老辦法,恐怕是不管用了。

    他王程祥比誰都明白,這條街,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口,再不突破,恐怕是要走下坡路了。正是因為這條街能容納那麼多南來北往的駝隊,有那麼重要的作用,居住在這條街上的人,祖祖輩輩相比較其他村落的人,日子過得也更好些,就連被日本人佔領的那段時間,這條街由于他的特殊性,也沒有遭到太多迫害。

    如今,這條街的方方面面,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他王程祥作為民俗專家也好,老街坊顧問也好,已經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會議幾十個了,如今,這條街的拆遷和改建工作終于被提上了日程,殊不知,這里面,當地的政府需要下多大的決心,動用多大的行政力量,才能造成今天的局面。

    老百姓畢竟還是目光短,有的時候,看不到那麼長遠。或者,有些事也確實是侵犯了個別人的利益,但是從長遠上看,只有改建,才是這條街發展的唯一出路。

    這在以前,不說別的,就單單是街附近的那條河,便已經足夠讓街上的人整日提心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