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恩愛夫妻
作者︰
竹君 更新︰2019-07-15 22:48 字數︰2229
當我了解到九月兒的老公為她所做的一切,感覺像在听天方夜譚。
九月兒卻告訴我,老公從來不認為他是在做出犧牲。
“我只是更喜歡待在你身邊,如果讓用離家為代價,換取一個小小的職務,不值。”
每當九月兒提起老公對她說過的這句話,九月兒臉上便涌現出滿滿的幸福感。
幾年前,九月兒老公以前工作的鋼城,有一個標志性的大門。由于擴建馬路,廠門被拆除。就在拆除廠門那天,九月兒老公約了幾個以前的工友。
當大吊車將廠門推翻的那一刻,九月兒說她看到老公的眼淚刷的一下就掉了下來。這是他曾經工作幾十年的地方,他把自己的青春都貢獻給了這里。
回家後,也是沉默不語,好幾天才緩過來。九月兒知道他心里難受,就在旁邊默默地陪著。
九月兒講述的這些畫面,我似曾相識。
日子雖然過得很平淡,但是,只要老公在身邊,九月兒心里就是踏實的。
而相比較而言,我和小賤賤,就顯得很忙碌,他忙,我更忙,兩個人每天都忙忙叨叨,可是一天下來,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先開始是瞎忙,後來忙著忙著,就忙瞎了,沒有時間看身邊的美景,沒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听喜歡的音樂。
突然心生感慨,人這麼忙,到底是為啥呢?
那天,我想讓自己安靜一下,在辦公室,我抽出那幅長卷,凝視著長卷中“古道風情圖”這幾個字。
一幅幅動態的民俗風情圖盡收眼底。看著畫面,那一樹一木和舊時房屋,我的腦海里一會兒浮現出爺爺打仗的畫面,一會浮現出太爺爺的煤礦熱火朝天的場面。雖然從小便在這條街上長大,對這條街的一草一木再熟悉不過。
但是,卻從未曾好好看看這條街,或是了解下這條街的過往。
而這幅長長的畫卷,卻讓我對這條古道有了更多的了解。
眼前這畫卷上,動態的人物都是舊時場景,有拉駱駝的,有踩高蹺的,有叫賣的,一聲聲仿佛就在耳邊,一幕幕宛若就在眼前。
只是,如今這條街已經在改建中。依照舊事場景進行復建,不會破壞原有的格局。這倒是個好消息,至少不會像其他拆遷工程一樣,拆完之後便面目全非。
否則,這條古街的風貌,便只能在這畫卷里見到了。
我仔細端摩著畫卷,在畫卷中間部分,看到一個店鋪,這個地方,應該就在我家院子旁邊。現在,店鋪的模樣早就不復存在,被改造成了幾進院落,住上了人。
只是,關于我家店鋪的事情,父親王程祥也很少對我說起。于是,我纏著父親,給我講述了我家店鋪的事情。
我家的店鋪,這這條街上,雖然並不像老西家店那麼有名。可是,卻因為一個人被很多來往的商戶所青睞。店鋪,在很早以前,一直由我太爺爺的一個干女兒打理。她的名字,叫周小蓮,人們都叫她蓮兒。
蓮兒姑娘年紀不大,但是醫術卻十分高明。不僅為周圍的老百姓看病。還為往來的客商和駱駝針灸。在她手里,不僅救下很多人,還救下很多駱駝。方圓幾里地和經常在古道上行走的客商,對蓮兒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提起他,都豎大拇指。
因為蓮兒姑娘的醫術,在客棧的旁邊,還有一個小藥鋪。藥鋪和客棧是一體的結構。既為過路客商提供住宿歇腳之地,還能解除病痛。
畫卷上,這家客棧前面栓著很多駱駝。還有很多店小二在忙活,有招呼客人的,有給駱駝飲水的,還有幫著停靠客商卸貨的。總之,這家客棧前的人氣兒,比其他商鋪前旺很多。
看得出來,這畫作的主人做此畫卷時,著實下了功夫。不僅把每一個場景描繪得淋灕細致,就連人物臉上的表情也都十分逼真。仔細看上去,每個人物的表情都各有特色,十分有趣。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我看見,客棧門口一位伙計的眼神與我四目相對,好像眼楮還眨了一下,似乎有什麼話要對我說。
我嚇了一跳,慌亂中使勁眨了眨眼楮,再看過去,畫面明明是靜止的,但再看這位伙計,好面熟,不正是穿越畫卷中遇到的範小春嗎?他怎麼跑到客棧做伙計去了?
可能是自己今天太累了,又出現幻覺了。
我把畫卷攤在桌上,懶得收拾,去廁所洗漱完畢後,一頭栽到床上便呼呼大睡,任那畫卷鋪在桌上,也不去管,看來,我是真的太累了。
然而,這一次,我卻沒有在夢中穿越到畫卷中,而是著實睡了一個好覺。明天是星期六,不用上班,正好,我可以抽時間研究下父親給我的幾本家譜。
父親給我的那幾本家譜,我都翻過了,除了太爺爺、太奶奶、太太爺爺、太太奶奶,祖祖輩輩的長輩們的名字,沒有得到太有價值的線索。
然而,幾本家譜之後,還有幾本泛黃的賬本和一些文字記錄。我一直沒有時間翻看。正好,用周末兩天的時間,將這幾本賬本翻看一下,看看有沒有一些有價值的記錄。
這幾本賬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不僅記錄了一些客棧日常的收支記錄,還記錄了一些重要或有趣的事情,可以說是一手資料。
只是,賬本有些發黃,記錄也都是用毛筆字記錄的,有些字已經認不太清楚。我屏氣凝神,一口氣讀完,從斷斷續續的記錄中,我不僅還原了客棧的一些日常,還了解到當時街上的一些民俗傳統。
只是,如今街區的樣子和記錄的樣子早已經大有不同。街區兩側,有的已經被很多藍色的板子圍住,有的被貼上封條,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封”字。全然不見了當日的熱鬧。
想起畫卷上的場景,按照畫作上的順序,畫面上,有的建築,和現實中的一般模樣。如過街樓,寺廟的外觀。有一些,現實中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畫作上卻有。
幾十米的長卷畫作,不僅再現了這條街的風貌,還融入了很多民俗傳統,每一幅畫面,都呈現了一個不同的場景或民俗,將這條街區的古老風貌全面復原于畫作之上。這其中,不僅僅是畫作的功力,為畫作所呈現的內容尋找基礎素材和依據,怕也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
這些畫作呈現的人物或建築,惟妙惟肖,對比著畫作,加以客棧賬本上的記錄,一下子,仿佛將這條街區上舊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活靈活現再現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