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钢城仙山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7-24 13:33      字数:2299
    而我,无论怎样凝视那幅画卷,恨不得整个人都钻进去,却一直没能成功。这次穿越,我一直在街上和客栈停留,还没有见到我那英俊潇洒的太爷爷。闭目、打盹、神游,假寐等等方法试过无效之后,我决定主动出击,而不是坐以待毙碰运气。

    我是谁的后代?我从哪来?这个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的问题冒出来困扰着我,让我很纠结。

    我决定,将答案寻求到底。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关键人物,是我亲爹王程祥,虽然他很忙,打我记事起,他就很忙,退休之后,依旧很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追寻答案的阻力。可是,父亲王程祥只给了我一个并不全面的家谱,他说他手里只有这个,应该还有几本,但是都没有保存下来。

    我拿着那本家谱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又看,可是,那本家谱,除了tree 型人名图外,记到我太爷爷这一支,只有寥寥数笔,简单记录了出生及卒年月,中间记录了太爷爷的参军时间和开煤矿时间,再没有其他。

    父亲说,族谱本来有6本,老祖宗不知从哪辈分起划分出六大支系,封皮是用红黄蓝黑白绿六个色系区分,一个支系一本,排到十几本。我们王家原来是河南安阳一个县城的大户人家,后来战乱,搬了几次,最后,家谱只剩下最近这一本,很多事情也没有做详细记录。

    父亲说太爷爷早先是跟了一位很厉害的将军,转战南北,最后跟随将军来到北京,当时还叫北平。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太爷爷弃戎从商,开起了煤矿,我家里也因此慢慢富裕起来。确切的说,我家就是从太爷爷起开始致富,慢慢有了些家底。只是,当时太爷爷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保密的,没有人知道,因此也没有办法被记录在家谱中。

    “实在想弄明白的话,你去附近的慈祥寺、民俗馆两个地方看看吧,之后再去看看钢城的展览,兴许能找些有用的资料。”

    最后,父亲给我指明了以上三个地方,说也许能找寻一些关于太爷爷的信息。

    我先去了钢城,因为那里离我最近。从单位走到钢城,不足20分钟的路程。但是,平时我却不常去,因为这里戒备森严,公交车从这里经过,在门口都要停一下,门口的保卫要上车一一检查车上乘客的进厂证,之后,才会放行。因为,这里不允许外人随便出入,可以进入厂内的,只能是持有工作证件的厂区工作人员。

    虽然不常来,但这里我并不陌生。前些年,钢城停产,涉钢产业全部转到了外地。留下一个钢城的外壳和一个不知所向的未来。

    最近几年,钢城在积极寻求转型的道路上。也曾经想过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艺术的大基地,有人说,这里要作为全国艺术家的集聚地,有人说,这里可以作为影视基地,有人说,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全国示范景区,成为未来的演绎不夜城,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毕竟,钢城代表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总之,众说纷纭,这些年,钢城也在逐渐蜕变,进行着华丽的转身。

    我觉得这些说法都不是没有可能实现,因为钢城是在是太大了,大得可以容得下每一个创意,大得可以容得下每一个想法,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厂区,不如说是一个世界。

    由于在工作方面,我和钢城的工作人员也有些接触。在钢城停产第二年,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钢城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表演活动,我也参与其中。印象中,演出的广场,不久前还杂草丛生,乱石林立,不出10天的功夫,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见丝毫瓦片和浮毛。

    钢城里工人叔叔的力量,就此成为一个烙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因此,我能够顺利地通过门卫的检查,进入钢城。

    钢城里,有一座山,一座京西的仙山,名山,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山。

    这座山,海拔只有183米,古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山,佛道共存,古建林立,山上风景美,山中宝藏多。这里的人们,起源它、依靠它、敬畏它。

    “东临帝阙,西濒浑河”,是很多书籍里对这座山的地理位置描述,属太行山余脉,山虽不高,但气势不凡。有诗言:“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

    历史上,它东俯一望无垠、姿态万千的华北大地,西挡湍急澎湃、曲折无定的古老永定河,有“燕都第一仙山”的美誉。

    这座小小的山,由于它的“仙气”和“灵气”,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汇聚于此;为治理浑河的无定水患,几代帝王将相曾经莅临于此,指点江山。康熙帝曾经登上山顶,写下“石景遥连汉,浑河似带流。沧波日滚滚,浩淼接皇州。”的诗句。

    这座山,四季风光旖旎,山体岩壁峥嵘;春有花草繁茂、绿树郁葱,夏季云雾缭绕、泉水潺潺,秋天流光溢彩、天高云淡,冬日银装素裹、苍秀挺拔。青山绕碧水,碧水似绫罗,东接帝都,西濒母亲河,百转环绕,情绵意长,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然而,今天,我却无心欣赏这唯美的春光,而是穿过厂区大门,径直走进厂区的博物馆,这里,陈列的,是一部钢铁巨人的百年史。

    进入偌大的博物馆,中间是一个数字沙盘,一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几位游客做着讲解。随着工作人员手中的遥控器的按钮调频,沙盘上不同角度忽明忽暗。沙盘上展示的,是钢城未来10年的规划,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听了一会儿,绕过游客和讲解员,进入到展厅内部。迎面,进入展厅的正对面墙上,一张放大的彩色照片。照片中,7位工人站立着排成一排,穿着相同的作业服,每个人穿的作业服,都被熏得一块块深深浅浅的黑色,工人们头戴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作业帽,脸上,也是不同程度的黑,像刚才从煤球堆里爬出来。有的微笑看向镜头,有的双臂抱肘,有的双手背后,还有一位,脸上只能看出眼白部分,其余的都是黑色。工人身后,是熊熊燃烧的火焰,隔着照片,都能感受到那火焰的炙热。

    我看着这张照片,眼前突然出现几个工人在高炉前挥汗作业,一个日本兵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小皮鞭,一双小小的眼睛却闪烁着鸡贼的光芒,但凡见到哪位正在干活的工人手上动作稍微慢那么一点点,日本兵就会连吼带叫,不时冲工人的后背不断抽打几下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