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情境下的員工幫助計劃呼應中國轉型社會治理等社會實踐的需要
作者︰張宏如  劉洪      更新︰2018-05-17 20:54      字數︰2287
    中國情境下的員工幫助計劃的價值意蘊

    中國情境下的EAP恰好與中國國情相契合,本章立足中國經驗與中國體驗 ,從宏觀與微觀雙重視角研究EAP的價值意蘊。

    EAP在中國正面臨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自從進入官方話語體系之後,其地位有了顯著提升。這是基于EAP是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社會治理與企業社會工作的創新舉措都直接或間接與EAP有關。而要進一步真正發揮EAP的科學功能,必須有更為精準的科學理論指導,否則極易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照抄照搬,而現有的西方EAP理論並不完全吻合中國的現實,脫離中國文化與社會的實際情景,EAP自然將因水土不服而“異化”;另一個極端是如一盤散沙,缺乏科學的結構、邏輯與路徑,更多地停留于務虛層面,缺乏持久的科學發展力。

    中國情境下的EAP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使命遠遠超出了西方EAP現有的理論視野所及,將中國情境下的EAP與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社會建設、社會治理這樣的宏大主題進行有機關聯,需要更新更高的理論視野。僅僅依據這樣的背景實際,我們就很難從西方現有的EAP理論體系中獲得足夠的理論與實踐支持。相反,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宏大圖景下進行科學的系統性研究,形成中國情境下的EAP的理論創見,不僅有利于回應現實的迫切需求,同時將對全球EAP的專業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有效彌補現有EAP理論宏觀視野的缺失。

    中國情境下的EAP立足于轉型中社會的系列問題,如基于EAP的各類員工激勵研究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廣泛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各個層面的各種問題,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齊心協力。EAP激勵應從組織單位做起,使從屬于社會大系統的組織子系統成為和諧組織。基于EAP的員工激勵致力于解決員工在社會和企業遇到的心理、管理與健康等方面的問題,最終達到發掘員工潛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和工作績效、提高員工工作生活質量的目的。EAP激勵涉及與員工心理問題相關的組織和工作設計、員工發展、管理風格、組織文化等方面,每一個環節都是基于人本管理理論、壓力管理理論、企業社會工作理論,更是高度吻合黨和國家提出的“社會和諧”理念和“以人為本”理念,有效促進員工精神健康,有助于實踐社工信念與充權目標,可以實現員工、企業與社會的“三贏”,切實提升員工“軟實力”和“更好的生活新期待”。

    中國情境下的EAP的核心是透過對員工的深層關懷來提升員工的能力,倡導“以人為本”與“社會和諧”,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中國情境下的EAP面臨諸多“新常態”下的系列現實問題,如:如何結合社會工作實務,創新企業社會工作機制?如何有效介入中國新型城鎮化中突出的農民工城市融入的綜合性問題?如何激勵轉型期身心負荷較大的知識型員工?如何促進工作生活平衡?如何與工會組織、黨團組織、婦聯組織進行協同創新,圍繞“人的工作”進行內容拓展與機制創新?如何確定中國情境下的EAP的專業權限?如何在專業性與社會期望之間實現科學平衡?如何處理廣義的EAP與專業的EAP之間的關系?如何科學梳理不同視角的EAP及其適應範疇?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當前轉型時代“新常態”背景下的實踐所迫切需要解決的,所以建構中國情境下的EAP是必要且緊迫的。

    當今管理領域正從純理性、確定、線性的管理模式轉變為關注理性和非理性相融合的、注重人文和諧的治理模式。中國情境下的EAP激勵機制研究正是這種轉變的集中體現,是對人力資源管理中有關知識員工激勵研究的豐富和完善。

    激勵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學者們在人性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人的需求及動機激發的研究,深入研究激勵的作用機理,形成多種人性假設的激勵思想和成果。自梅奧(Mayo)的“霍桑實驗”後,行為主義學者開始否定泰勒(Taylor)的“經濟人”假設,部分學者主要圍繞“人到底追求什麼”這一主題探討人性,形成“內容型”激勵理論;部分學者則主要圍繞“人追求的目標是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並最終影響人的績效表現的”這一問題探討人性,形成“過程型”激勵理論;後來,一些學者發現這兩種激勵理論都過于片面,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激勵理論,這就形成了“綜合激勵模式”;瑪漢•坦姆僕(Mahan Tanmu)更是明確提出了知識型員工激勵理論。激勵思想逐漸吸收了非理性、柔性和人文的思維。激勵管理根植于社會、信念、傳統、習俗之中,本質上是一種文化。中國情境下的EAP激勵研究強調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剛柔相濟、外方內圓,這些內容正切中員工激勵的核心問題。初步構建EAP激勵的全程管理激勵體系,可以搭建員工與組織和諧雙贏、高效成長的橋梁,必將豐富和完善我國的員工激勵研究。

    中國情境下的EAP激勵研究能有效提升員工的“軟實力”。在現代化實踐進程中,人的內在作用越來越重要,對員工激勵內容與形式的研究將進一步深化,人們必然會發現內在激勵在員工激勵中的核心地位。對內在激勵的效果問題的深入研究,也將導致人們去關注人文關懷的系統性以及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的問題。人們長期穩定的工作績效主要來源于內在的動力。EAP是一項心理管理技術,有著一整套科學機制,它通過員工測評、培訓、講座、咨詢、職業生涯輔導等,在規範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的員工職業心理健康問題評價,科學設計與改善工作環境,特別是通過組織結構變革、領導力培訓、團隊建設、工作輪換、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軟環境,在組織內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豐富員工的工作內容,指引員工的發展方向,消除問題的誘因,通過壓力管理、挫折應對、保持積極情緒、做咨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員工和管理者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質的基本方法,增強對心理問題的抵抗力,幫助員工提升心理資本技能等。所以,中國情境下的EAP激勵機制能有效提升員工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