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逝
作者:
苏慕 更新:2019-05-18 23:42 字数:1608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当一家人都齐整地站在老人面前的时候,明月想起了杨绛先生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生与死》。奶奶已经无知无觉了,她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像杨绛先生这么高贵的灵魂,死的时候,也没有杨绛先生的淬炼心智。她只是粗粝地过完了她的平民生活,猝不及防地为生命画上了休止符。她在巷子里为鸡毛蒜皮的事和邻居吵骂过,为居芊芊嫁了个有钱的台湾人在门口显摆过。明月记事起,就没有见过奶奶穿过一件上相的衣服,没有捧过一本书,甚至栽过一盆花。她总是在三尺灶台的琐碎中,忙忙碌碌,在墙角在花盆里栽上菜蔬。不知道奶奶这一生是一场修行还是一场劫难,她的肉体没有承受通往死亡路上所受的行刑之苦,也无夏花生命之灿烂,就这么如蝼蚁庸碌一生,如草萤之昏聩。明月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祈祷奶奶好起来,让她在以后的余生能微些感受到世界的宽广和厚度,力所能及地满足她简单而肤浅的快乐。
居芊芊并没有表现出那种悲痛欲绝的痛楚,她显得很是克制,尽管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眼睛红肿,还是没有失仪,像一个贵妇那么华贵持重。她握住她母亲的手,衣不解带地陪她妈妈在医院七天,算是尽她最后的孝心。老人已经辨认不出这个拉住她手的是她牵肠挂肚的女儿,她也听不见居芊芊在她耳边一声接一声“妈妈”的低唤,老人口鼻连接着氧气瓶,像一个婴孩般安静地沉睡,她的身形渐渐地委顿了下去,缩成了一具木乃伊。
居浩很自责,“我不回来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也许母亲就不会走得这么突然。”
“这也不能怪你,事情就这么凑巧,亏你回来,如果不回来,说不定妈妈在家里走了都没人知道。”居芊芊话里有话,一半是安慰弟弟,一半是责怪弟媳,“我也有责任,不知道一天到晚忙什么,没能早些回来陪陪她老人家,也没有把她带到我身边去。现在说有什么用,子欲养而亲不待。”
乔丽念及到居芊芊的心情,没有反驳她,也有点自省的确陪老人时间不多,早出晚归,晚上回来,老人刚强似地说不上几句话。明月上前拉住居芊芊的手,居芊芊知道明月是在和她打招呼,其实她也知道苛责乔丽自己毫无道理,明月的手这么一拉,居芊芊也就不在这个话题牵扯。她对这个侄女还是很上心的,她甚至把她看得比对居浩和乔丽夫妻二人还要高些。
居芊芊坚持把她妈妈的丧事办得格外风光,她不肯让居浩拿钱,她母亲以前在电话里说过,要把她的钱留给明月上学,结婚。而且居浩现在算再次失业了,她也舍不得这个弟弟,中国人特有的亲情关系,就是姐弟亲,要是弟兄妯娌恐怕会吵翻天,。但居浩乔丽坚持一人一半,不然他们心里不安,和尚也说作兴这样,不作兴儿子不花钱,这样所有的佛事做起来是没有功效的。她拿走了母亲手上的戒指,母亲原说是给她结婚的,居芊芊一直没能把人带回来。居芊芊请了市里著名寺庙里的一班和尚,念了《血本经》,还她母亲养育她所受的苦难。又请了吹鼓手,丧事一条龙服务公司,吹拉弹唱。又租了一辆大巴,十五辆小汽车,送葬的时候,有的车上只做了一两个人,甚至是空车跟着跑了一趟。
居浩捧着老人的骨灰盒,明月捧着奶奶的相片,这是小城的习俗,出嫁的女孩是没有资格做这些的,尽管明月觉得姑姑捧照片才是理所当然,墓地早年买好的,就在原先居浩父亲的墓地留了一个穴,把骨灰盒放进去。居芊芊这才痛痛快快地在墓地前大放悲声,把这几年在外所有的苦楚失意全部苦将了出来,把亲朋的眼睛也哭红了。
当所有假象的喧闹都过去了,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其他亲朋的打扰与搅合,一切就显得那么冷清,甚至心慌和不自然。
“过了头七,我就回福建了”,居芊芊对居浩和乔丽说,这个家没有了母亲的身影,已经让她感到很陌生,“居浩也不必再和我一起走,就在家里找个事做,好好过日子,这几年乔丽一个人在家也挺不容易的。一切朝前看,不要向后看,以前的事两人都撂开吧,既往不咎。”
居浩用眼瞧了瞧乔丽,乔丽没有回应,现在还不是说这件事的时候,她和居浩的事还是让她和自己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