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
作者︰
甦慕 更新︰2018-06-17 17:57 字數︰1205
端午的粽子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意思是說端午過後,棉衣才可以洗淨收納了,並不是︰“打了春,就赤腳奔了。”現在的春秋兩季,光陰好像漸短了,冬夏逐漸見長,四季好像模糊了,沒有了以前的分明。
女兒一個月前就說想吃家鄉的肉粽子和咸鴨蛋。我說端午還早哩!她倒笑起來,覺得好像是到了端午的辰光,北京早就穿裙子了。很慚愧,盡管農村長大,手並不巧,不會包粽子,又不喜瓜葛人,把錢給婆婆,讓她一手操辦,因為前幾年都托鄰人包辦,老太太好像有點不樂意,沒有尊重她的疑似。盡管嘴上說不要,錢還是收下了。癩和尚沒有好差做。老人家節儉慣了,買的粽絡太小,肉也是豬後臀上的肉,不是前夾肉,也沒用醬油浸一下,煮熟解開粽子一看,表面上,仍是白粽子,沒有赤醬流油的光澤,看不到肉。咬了幾口,才吃到指甲蓬大小的肉丁,吃到嘴里又像個老木柴,寡淡無味,粽子個頭裹得也小巧。老人家其實也辛苦,忙了半天,還是沒有中我這個苛薄人的意。究竟是要吃肉,還是吃粽子?老人家笑著問。我說,還是留著自家吃吧!不能省酒待客,現在的孩子嘴巴刁哩!仍托鄰居全權代理,糯米,蔥姜,粽絡,油鹽醬醋,一概不問。粽子包好了送來,放在高壓鍋里煮,散發出肉粽香,既有粽葉的清香,又有用生抽,蠔油,蔥姜浸潤過的肉香。熟了,忍不住先挑一個和老太太分食,打開粽子,亮瑩瑩的糯米,密集的鮮肉丁,就像是燒賣里包的餡,軟糯鮮香!老太太釋懷了,別人家包的粽子的確好吃。我有點護食,因為不會包,舍不得把粽子分散給幫忙裹粽子的人。買兩只西瓜或者一箱牛奶答謝,以至我這個拙人,每年端午求人不煩神。夜里,把粽子放在天井廊檐下的桌子上冷,用坎籃蓋住,上面壓著砧板,怕叫春的野貓偷食。冷透了,又放冰箱冷凍了一天,硬得像一個個石塊。
現在的快遞點,遍布大街小巷。拿到申通快遞點,快遞小哥倒實話實說,寄不了,天熱,集裝箱沒有制冷,巴巴的大老遠寄粽子給孩子吃,壞了就可惜了。找順豐吧,順豐有制冷的集裝箱,而且快!倒也不同行相輕,互相倒簍子。滿大街就是找不到順豐,強大的朋友圈里一求助,各位小主立馬反饋各種找順豐快遞的便捷方法,不一會順豐快遞小哥登門,二十個粽子,十二個咸鴨蛋,運費六十五元。何必寄呢?讓她買五芳齋的粽子不是一樣嗎?小哥是個小年青,有點不理解。第二天傍晚,女兒發消息說粽子收到了。我說,拿去食堂煮了沒?熟的呀,為什麼還要煮,已經下肚了,同學都夸好吃!
哎!年輕真好,哪怕是剛剛吃了塊大肥肉,再喝一杯冰水,也不作興肚子咕嚕咕嚕的叫。其實粽子,月餅,湯圓于我如食雞肋。女兒卻是好養,這些粘食,甜食,乃至家鄉的面食,她都喜歡。自小也許是因為父親對每個節日,都很重視,當個節來過。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團圓餅,元宵節的湯圓,我自己雖不喜食,也不會做,但每一個節日,仍像父親那樣很虔誠地過,像是完成一個儀式。備齊這些食材,落實到實處,就是每個節日押著家里人吃傳統的食物。
這也許就是上一輩子的人,留給下一代人的一點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