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平安夜1
作者:欧森      更新:2017-12-29 13:25      字数:2767
    今晚是平安夜,又刚过了冬至,夜幕早早就降了下来。不知何时起,这个洋节竟然比中国的除夕夜还要热闹。似乎半个城的人都纷纷出动,急促的赶往酒店等聚餐场所共度平安夜。巧的是,阴错阳差的我也被挤入这个大军。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来呼和浩特时,并非平安夜返程,因偶然因素才改签为今晚23点40分返回北京的航班。也因此,朋友们特设的送行宴,升格为平安“夜宴”。地点是位于市中心的昭君大酒店。

    乘车赶往酒店的路上,看着车窗外迷人的夜景,密集的车流,路两侧闪着七色光的高楼大厦,以及快速路、高架桥、破土动工的地铁,不仅感慨故乡的城市发展速度紧随时代的脉搏啊!

    车徐徐来到新华街与锡林路的十字路口,只见新华广场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眼望去,昭君大酒店那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建筑标记,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尽收眼底。车一直开到大厅入口。下了车,引领带我穿过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厅,直奔四楼预定雅间。

    朋友们大多已到,见我进来,热情的招呼我坐到主宾的位置。我一边和他们打招呼,一边脱去浅驼色羊毛呢大衣,露出了里面宝蓝色蕾丝连衣裙及珍珠项链。来前,我特意将长款项链,在胸前挽出一个时尚而别具的扣。还没等我入座,就听伶牙俐齿、不笑不说话的张莉感叹:

    “你们瞧瞧欣怡,上学时,就是我们的班花,这都过去三十多年啦,还这么年轻漂亮,魅力十足!是不是吃了什么“回春“方啦?”

    张莉,心宽体胖,五十多岁的年龄,已进入“大妈级”的行列,但,为人活泼开朗,讨人喜欢,素有“开心果”之称。当年同学时就善于搞笑逗乐的李大嘴,马上接了话茬:

    “拉个皮,再拍根黄瓜就搞定!哪有什么神方?”

    一个院长大的发小,刚刚五十多的年龄,已掉了两颗门牙,头发也白了一半,因为长着一副硕大的鼻子,外号“座山雕”的巴图,发话啦:

    “我当年为了讨好她,特意偷了王母娘娘的仙桃,八成是这玩意起作用啦!”

    大伙哄堂大笑,前仰后合,回过味的“黑猫警长”老刘,拉起一张警察特有的冷脸质问巴图:

    “老实交代,你当年是怎么追求欣怡的?又是谁横插一杠,让欣怡远走他乡的?”

    也不知是“黑猫警长”的声调过于严厉?还是话题正中下怀?朋友们都停止了笑声,一个个竖起耳朵,悉听我的情史。巴图见大伙一个个瞪圆眼睛,亟不可待,顿时像打了鸡血,伸直脖子,抖足精神,喉结一动,咽了口唾液,这才在大伙热切的期待中,拉开嘴巴,可就在这时,雅间的门,“吱”的一声,开了,巴图那张开的嘴,顿时定格,鼓胀的双眼,直愣愣的盯着门口,朋友们见状,也齐刷刷的扭头去看,是谁的出现令巴图如此吃惊?我不由得仔细端详,只见一个身穿中灰色尼大衣,头戴中灰色鸭舌帽,架着宽边眼镜,仪态儒雅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他缓步走了过来,笑盈盈的与大伙点头示意,然后,将深邃的目光,久久的停留在我的脸上,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在问我:难道不认识我了吗?就在他摘掉帽子的瞬间,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了一下,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热血急速奔涌,天啊!竟然是他——夏劲松!这个让我爱恨交织魂牵梦绕了三十多年,至今仍难以释怀的初恋**。

    “黑猫警长”老刘,是今晚的东道主,他举起酒杯郑重其事的站了起来,口若悬河的发表第一轮的祝酒词,可我人在酒桌,心,却飞向了三十年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华大地,停顿了十几年的高考,顺应时代的发展如期开考了两届。我作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接第三届高考。那时还没恢复高三制,高二就到头了。也就是说,我非常幸运,高中毕业直接参加高考。就在这最后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一名插班的复读生。与天天奋战高考的大多肤色发白的同学相比,他肤色较黑,没有熬红的双眼,步伐也迈的很有力度。老师介绍他叫夏劲松。他给我的印象,性格内向,话不多,但学习专注、刻苦。离高考只剩三个月时,为了提高升学率,几名主课的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争分夺秒的采用“填鸭式”战术,自发的、免费的给我们“开小灶”。

    其中的两名老师,是不久前刚被摘掉“右派”帽子的。他们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与世隔绝的劳改农场。但是,当二十多年后,他们重返工作岗位,他们没有气馁、没有颓废、更没有抱怨,而是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毫无保留无私大度的向莘莘学子传授知识,为社会尽可能多的培养人才,以报效国家。他们的高尚情怀,实在令人称赞!令人感叹!

    我与班里一半多的同学,一同参加了晚间的补课。每晚上完课差不多都是十点左右。女同学往往都和附近住的男同学结伴。我住的较远,在东门外,没有同行的,我只得一个人独自回家。

    那个年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十分贫乏。没有什么“夜生活”。“八个样板戏”刚刚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电影还没有及时补充,偶尔有几部新片,还远远满足不了“久旱干枯”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期间**的电影,陆续走出冷宫,但,仅限于小范围放映。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电视的模样,更谈不上网络、宽带、电脑、手机。晚上,无论男女老幼,很少出门。消遣方式,仅限于聊聊天,打打扑克。那时麻将也没有。所以,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车就更少了。计划经济时期,公务车晚上很少出来。私家车,那是人们连做梦都不敢奢望的。

    那晚,我照例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家。因脑子里想着讲课的内容,不由的放慢了速度。猛然间发现路灯下的身影多出两个,我不由紧张起来,头也不敢回的加快速度,可那两个影子一下子冲了上来,其中一个用自行车轮子将我的自行车猛地一蹩,我触不及防,从自行车上狠狠摔了下来。借着昏暗的路灯,我看见两个歪戴着帽子,穿着喇叭裤,流里流气的男青年,叼着烟卷,吹着口哨,冲我叫着:

    “妞!脸盘子挺靓啊!跟我们玩玩吧?”

    说着就朝我走来,这时,我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发抖,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喊:

    “你们别过来!你们别过来!”

    就在一个小**扑向我的一刹那,一个身影飞奔而来,犹如从天而降,厉声大喊:

    “走开!她是我女朋友。”

    惊魂未定的我,定睛一看,竟然是夏劲松。其中一个小**张口骂道:

    “嘿!臭小子!一边呆着去!少他妈给我多管闲事,不然,老子连你一起收拾!”

    夏劲松听罢,毫不畏惧:

    “我劝你们趁早滚开!我也不是吃素的!”

    俩小**见遇到敢跟他们叫板的,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立马拔出明晃晃的刀,我的心一下停止了跳动,从头冰到脚,完了!这下,连夏劲松也搭进去了。我彻底绝望了,抱着必死的念头,想站起来,与夏劲松一同赴死,可不争气的双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正在自责,突然间,眼前的一幕令我目瞪口呆,不知何时,夏劲松手里多了一个“神器”,说时迟,那时快,照着扑向他的第一个小**挥去,“啪”的一声,刀,应声落地,第二个小**又冲他挥舞过来,他“啪”的又一甩,手起刀落,干脆利索。以往,我只在武侠小说里看到武艺高超的侠客一招制胜,没成想,“貌不惊人”的夏劲松,竟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的“侠客行”。那一刻,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产生了幻觉?直到两个小**连滚带爬的溜走,我才缓过神来,相信这一切是真的。